柏林孤影

剧情片德国2016

主演:艾玛·汤普森,丹尼尔·布鲁赫,布莱丹·格里森,米克尔·佩斯勃兰特

导演:文森特·佩雷斯

 剧照

柏林孤影 剧照 NO.1柏林孤影 剧照 NO.2柏林孤影 剧照 NO.3柏林孤影 剧照 NO.4柏林孤影 剧照 NO.5柏林孤影 剧照 NO.6柏林孤影 剧照 NO.13柏林孤影 剧照 NO.14柏林孤影 剧照 NO.15柏林孤影 剧照 NO.16柏林孤影 剧照 NO.17柏林孤影 剧照 NO.18柏林孤影 剧照 NO.19柏林孤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1:31

详细剧情

1940年的柏林,纳粹大肆庆祝着对法国的胜利。住在普伦茨贝格的安娜与奥托,他们的儿子死在了前线。这对工人阶级夫妇曾经无比信任希特勒,但是现在,他们意识到了他们的元首的真实嘴脸。他们开始写附有反抗言论的卡片:停止战争,杀死希特勒,希望可以唤醒周围的人,与此同时,党卫军与盖世太保盯上了他们......

 长篇影评

 1 ) 柏林孤影

故事一开始是顺序写的,但是我一开始以为是倒叙,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年轻战士,就那么一枪声响,就是倒在地上,长眠于世了。但是没想到他就是这样子的开头,然后接着写这个年轻战士的父母因为失去了他,而觉得活在世界上没有了意义,他们想做一些对这个世界上有意义的事情,就发生了之后的事剑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写卡片,想要唤醒民众的人性,然而最终200多张卡片只有18章没有,是主动上交给警署的,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不想牵连自己,只是做一个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但是最终还是影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害死一个无辜的人的直接执行者,他就是那个警察,一个有文化的警察在所有的高官里面相当于是唯一一个还有一点文化,有人性的人,为了自保,枪杀了一个无辜的人,还把那一对失独的父母给抓起来了。然而也就是这么一个警察,他是唯一一个看完了200多张卡片的人,除了那是没有看到的,18张。最后一幕是警察把那200多张卡片从窗台往下丢,随着一阵枪声,他也离开了人世,然而,在然而那些片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降落,这寓意着这种思想已经传播到人们之中去了,就是永远不会消失,不会因为现实的消失而消亡

 2 ) 反派的人性救赎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
不是奥托和安娜夫妇。
而是那位负责调查“淘气鬼案”的纳粹警察——埃舍里希。

从他决定放走那位被冤枉的嫌疑人,女邮递员的前夫开始,
我就感到,这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并未泯灭。
再到后来,
在党卫军上校办公室里的那场戏,
让我的这种感受更加深刻。
我相信,
埃舍里希在面对着比自己无论从地位还是权力而言都高出很多的上司时,
能够说出:尽管您是我的上级,但您并非一位刑事调查方面的专家。
这种话,一定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
在那一刻,人性战胜了恐惧。
或许这也和他的警察身份有关。
在面对很多问题时,警察是需要明是非、辨对错的。
是谁干的,就是谁,不能冤枉谁,也不能放过谁。
这一点埃舍里希非常清楚,
而上校的思维则简单很多,
法律在他眼里几乎是不存在的。
(电影里那位为犹太老太太提供庇护的老法官的遭遇,
实际上象征了“法律”在当时的纳粹德国是多么的孱弱无力。)

埃舍里希在整部电影中一直是很矛盾,很纠结的。
面对权力和威胁,
他并不总是能够奋起对抗,
恰恰相反,他屡次选择了屈服。
他枪杀了女邮递员的前夫,
他像上校以及其他几名纳粹军官一样,把空酒杯砸向了被捕以后的奥托,
他没有放过奥托的太太安娜,把她也当作“共犯”抓捕入狱。
我相信在做这几件事之前,他的内心是犹豫、痛苦的,
导演用几个特写镜头,
刻画了他当时的神情,
内心的挣扎、灵魂的煎熬。

当他问被押往刑场之前的奥托:我还有什么可以为你做的吗?
得到的回答是:给我一支钢笔,还有卡片。
这一刻,我猜他的心情是豁然开朗的。
眼前这个不起眼的老年男人,
竟然能够如此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我看来,奥托的这句台词丝毫不亚于V那句著名的“思想是不怕子弹的”)

埃舍里希——这个纳粹体制内的小人物,
决定完成奥托的遗愿,用尽全力向纳粹法西斯这个庞大机器里扔进最后一把沙子。

以他的方式。

当办公室里的枪声响起,
同时那厚厚一摞被拾获者主动上交的两百多张卡片飘向楼下的街道时,
埃舍里希,
完成了作为一位反派人物对于自己人性的救赎。

 3 ) 柏林孤影,沉闷但紧凑

整部电影的色彩黑暗,感觉很压抑,不过这正是那个时期给人的感觉。虽然整部电影很平淡,没什么起伏,也没有高潮,有点沉闷,但是剧情很紧凑,不会有拖沓的感觉,没有那种快进完还在同一个画面的镜头。电影的细节也描写得很好,对人物的刻画很细,对于最后警察的态度的改变有足够的铺垫,不见了的18张卡片和警察想法的改变和自杀,其实都透露着整个国家的人民对希特勒政权的态度转变。虽然电影的最后是bad ending,但三位死者的行为却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走向HE。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色彩和节奏偏沉闷偏慢,但剧情紧凑有心看的话还是很容易能看下去的。

 4 ) 影片最后把焦点锁定在数字上

一对送儿子去前线的老夫妇失去独子。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民众发声困难,这对夫妇写了200多张反战卡片,只有18张没有被朝阳群众上交举报。影片最后把焦点锁定在数字上。影片没有对那些觉悟很高的朝阳群众的战后生存面貌做出交代。差评……………………………………………………………………………………

 5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强权政治下,每个人都是卑微的,但请不要作恶,守住作为一个人的底线。特别是手中握着他人生死的督察或者盖世太保们,命令不可违抗,但请枪口太高一尺。剧末督查开枪自尽,他是一个聪明人,在看了所有的卡片后,最终认识到体制之恶,但清新的有几人?很多时候,群众是愚昧的,容易受宣传机器洗脑而不自知。男主夫妇散发了286张卡片,除了18张其余的都被爱国群众上交,不排除有胆小懦弱者,有怕惹是生非的吃瓜群众,更有政治觉悟高的朝阳群众,18对268,悲哀吧!但再想,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1个人至少唤醒了18个,按照此传播速度,传播四轮就超过一万了,这或许就是黑暗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一丝希望与光明!

 6 ) 不能失去人性的良知

影片没有什么教条也没有什么主义,只是让我们更全面立体的看到了人类本生所具有的情感,不管你是什么主义如果一个国家带给这个民族的只有创伤,只有更多的死亡而没能创造更多好处给老百姓那么这个国家和社会就是一个空洞的社会,和没有执政根基的政府。
 法西斯德国在历史上是创造了无数的恶,而这些罪行都是反人类的,但是如果把这些反人性的恶抽离出来就变成了杀人如麻的英雄,是那个时代德国的英雄。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朴实平凡的夫妻,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且平实朴素的,当然他们的儿子也被应征到战场去参军,最后战死沙场,而当时的德国以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狂热,不在乎牺牲自己的国民多少而是要去试图实现整个德意志的开疆扩土,当然最后受伤的始终是老百姓,所以这对夫妇当得知自己的独子战死沙场后,没有哭泣没有软弱的接受 ,而是希望企图唤醒更多有良心的人去明白法西斯政权的恶,当然这样做只能是受到当时德国人民的不理解,所以本片最后抓捕夫妻两的警察也自杀了,是由于自己的良知无法过去。
 做人的根本就是不能失去良知。

 短评

Emma Thompson也是老了呀 评价为什么这么低 蛮好看的啊 拿英语拍确实有点尴尬 但是强压下普通人的抗争 就是这样 平淡里闪烁着勇敢、无畏与泪光

7分钟前
  • 糯米兔
  • 推荐

樊尚·佩雷干得漂亮。

12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剧本不行,格局太小(预算太少),完全靠演技撑着。央六看的,配音不错,对中国观众最大的意义大概是阅读那些明信片上的话。

13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真实的故事总是更容易感动人,虽然该片的导演功力尚欠火候。

17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故事真是太平淡了。浪费我的时间不要紧,关键是有点浪费这几位我非常喜欢的演员,演技是什么?大概就是沉默的时刻比讲对白的时刻要来得更丰富吧。

20分钟前
  • vivi
  • 还行

要出版自由,要言论自由,要一腔孤勇,要爱如高山。要沉默、要思考、要面对。

21分钟前
  • 夏天11
  • 推荐

唔,我们看完之后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德国人会生气吧,明明所有角色都是德国人,可偏偏所有人又在说英语,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觉得有点尴尬了...

23分钟前
  • 2505
  • 还行

回顾历史,无名英雄总是去做了很多勇敢伟大的事情。用丧子之痛写成的200多张卡片,没准正是那未被收回的10多张无形之中传递给了更多渴望自由和平的人们。虽然电影给人一种无甚新意的感觉,英语对白也让人出戏,但这样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记住。To Otto and Elise Hampel.

25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平淡的主基调,讲述着上个世纪战争期间的一个故事,相对于磅礴的战争背景这个故事很小很小,但是我依然看到了人类的力量,勇气和爱。淡淡的力量,却很有力。致敬那对夫妻。

30分钟前
  • 妖妖
  • 力荐

没有组织,是很难查到的!没有组织,是异常孤单的!

35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男女主把那种克制的深情演绎得恰到好处,放明信片的时候好紧张,不过主角只有一个是德国演员,还是反派,其他稍微脸熟的德国演员都只打了个酱油,尴尬。。。唉,德国演员太小众没有票房影响力吧。对我来说电影的彩蛋是看到了卖明信片的商店是啥样的~

37分钟前
  • 古始渐中上更全
  • 力荐

没必要老纠结语言问题。。题材、叙述、节奏、表演,都还可以啊,有艾玛汤普森哦。。

39分钟前
  • 伊壁鸠鲁
  • 推荐

该片最成功的不是反抗行动本身,而是老夫老妻之间的关系,对待丧子之痛的隔阂,以及和解,抗争,由此带来的新的牵挂,甚至可以说二度“黄昏恋”,十分动人,可以和以“白玫瑰”为主题的《反抗与希望》中的温柔的索菲(贞德)相提并论。有点可惜的是加了一个同情性角色——自杀的暗探,非常失分。耐人寻味的是不少俄国、中国二战题材电影中,都喜欢从反派里面找共情视角,迄今没看到成功的例子。

44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本届最差 #柏林电影节#

45分钟前
  • 陈凭轩
  • 很差

放入一粒沙!

49分钟前
  • Jules2to
  • 力荐

情绪很足,演员演得也很好、观众很买账,没有一个人中场离开。给Emma Thompson德语配音就好了。

54分钟前
  • 还行

要在战争和暴政的机器里掺和一些沙子,要用卑微的信仰含泪的爱,反抗整个时代。

57分钟前
  • chenchen
  • 推荐

小人物的艰难抗争,基调灰暗艰涩,演员们的演技很棒

60分钟前
  • 🐈
  • 推荐

人家往墙角塞卡片,其他人只会躲在墙角画圈圈。

1小时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It's like with a machine. A little sand in the gears will not stop the machine. But if a person throws a little more sand and more. The motor begins to stutter. The assembly line stops. In my mind I see lots of people throwing sand in the gears.」

1小时前
  • Q·ian·Siva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