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曲

剧情片中国台湾2006

主演:东明相  杨丽音  吴念真 Nien-Jen Wu  许效舜  黄健和  张惠春  洪流  胡德夫  

导演:陈怀恩

播放地址

 剧照

练习曲 剧照 NO.1练习曲 剧照 NO.2练习曲 剧照 NO.3练习曲 剧照 NO.4练习曲 剧照 NO.5练习曲 剧照 NO.6练习曲 剧照 NO.13练习曲 剧照 NO.14练习曲 剧照 NO.15练习曲 剧照 NO.16练习曲 剧照 NO.17练习曲 剧照 NO.18练习曲 剧照 NO.19练习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7:59

详细剧情

为免日后回想过往时后悔,大学即将毕业的明相(东明相)请假只身骑上脚踏车,开始了以高雄为起点的逆风向的环岛旅行。   明相一路所遇,除了各地美不胜收的风景,还有形形色色的人:想借助影像制造梦想的工作者,正一心一意地将太平洋的风捕捉入镜;来自立陶宛的年轻女模特,在花莲的海边告诉他她的国家没有山;即将退休的小学女教师,向他讲述自己恋恋不舍的心情;导游兼司机的陌生人(吴念真)一边和他分享盒饭,一边告诉他眼前这群下岗女工的生活……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这些的人的短暂接触和所吃的无数苦头,明相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知晓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练习曲,才刚刚开始。

 长篇影评

 1 ) 单车环岛日志。《非音乐》43#

让我记得,那些云淡风清

文ladybird

有些存在,本身就代表一种态度和立场。是的,辱骂和愤怒不在里面,批判和反对也不在里面。它们更倾向于隐藏这些负面,用一场美好,去展现自己的认同和沉默的爱。在《练习曲》(又名《单车环岛日志》)里,我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场善良和沉默的诉说。

不可否认,这一次陈怀恩的作品,让观众看见了一个“好久不见”的台湾。借由一个有听障的少年东明相(阿明)七天六夜的逆风环岛旅行,一日一日展现给我们的,是那些已经消失在影像中很久的台湾美景与人文。

一开始少年泰然自若的神情和北海岸的风一下子就能让人坠入沉静(至少我因此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而不是带着审视开始观看)。背景如果不是好听的吉他,就是自然纯粹的收音。
美景,美景,美景——借东明相的双眼看见的漂亮台湾,不只是观光客美景而已。他一天天邂逅的人生和他自己,也在这道美景之中。

第二日,寻找着“风”的童话、创造纯粹梦幻和孤独意象的摄影组。在富裕浮躁的台湾青年及他闹矛盾的家中捧着吉他睡去。

第三日,汉本车站短暂结识的立陶宛模特却可以以爱的手势互相告别,那夜他在离出发点最远的北关海边一个人入睡。

第四日,在头城,陪着许孝舜回忆了那个被错误改造的破落之处,在小学的借宿之夜,他对临退休的老师说: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第五日,接过吴念真带着的罢工妈妈桑旅行团给予的友好便当,少年吉他断弦的悲伤依旧在,和涂鸦队的嬉闹与逃跑让他的年轻与情绪多少有了宣泄。

第六日,昨夜抵达阿公家表现乖巧,隔日跟着阿公在妈祖进香的人群中沉默地观看着阿公膜拜,阿公的隐忍让他兀自落泪。

第七日,爆胎的自行车带他认识了另一个环岛旅行者,两人前行的路上,成熟的长者带他用另外的眼光领略了眼前风景,悼念逝去的车友。摇滚乐最后响起的时候,掀开了青春的暴戾和沉重。

日落之后,他回到了他来时的地方。

而第一日的启程,是影片中阿明在写单车环岛日志的最后时刻才被呈现,这个为了环岛旅行请假出游的少年在路上受到的鼓励和欢迎,连吉他和笛声都那么轻快,那时一切刚刚开始,一切都是云淡风清——太麻里,是迎接台湾第一道阳光的地方,也是东明相出发和最后回归的地方。所有的希望和循环,又变成一种反复,留在电影之后。




“骑脚踏车总是能看到最好的,跟最坏的一面。”

我看见,美好与真实在此和谐共存。

电影中的阿明,因为听觉障碍,看得见破败,听不见愤怒。这为画面增添了许多理想主义色彩,使原本应该积聚不安与恐惧或者暴戾的画面,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变得轻盈起来。隐含的工业抵触情绪和对自然回归的渴望在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海风中,如此轻盈柔软。这样的一种致命,署名温暖。

阿明安静的样子,十分好看。不同的环境、立场和关系,都无法改变他作为一个坚韧质朴的少年独有的安静。却要通过这样比较下的安静,观者更能对所以画面有贴切的自我发现。(本身是听障者的扮演者东明相,对于这种味道的诠释相当出色)。温柔的吉他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又该出发了。而他听不见的吉他声音,是他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的安全感。

众多人爱上《蓝色大门》,是因为它里面纯朴健康青涩的台湾味,新的《练习曲》,对这样的纯朴和善良的展现更进一步。一个大学少年对梦想的执着,对人永恒的善,与对本土人文沉默的热爱——就像导演展示的美景一般,暗示的是未被破坏和开垦前的人和社会的根源。历史,故事,人生,事实,全部在背景里头,成为延续旅行的一股张力和内涵。

对根源文化的热爱(还有对本土人文逐步流失的焦急和无力)促成了这次对台湾的重新解读。成就一部好的本土电影,也应该如快结束前的字幕所言: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重读和提醒是必须的,然而不是透过责备和愤怒,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浏览。

《练习曲》是献给在环岛旅行中为抢救溺水儿童而丧生的车友。这一群用踏实坚持的旅行去热爱本土的梦想家,文化的浮躁和瓦解无法倾入他们。瞬息万变的天空与海无法给行进者答案,但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俯瞰着时光流逝。在柔波之中,人是否可以真的犹如一个旁观者,温暖,并始终带着距离?这一段环岛旅途的抽离让人清醒。

这是一部美好的真实存在。




—————————————————————————————

关于《练习曲》原声带:

如果海报和片名是诱人点开《练习曲》的原因,那么那些悲喜交杂的吉他声,是支持着观者在电影中保持一种冷静和享受角度的药剂。这样的剂量,多少麻醉了我们对破落真实的悲观。李欣芸的创作,那些仿佛在描述东明相在12段邂逅里的所有情绪的吉他乐曲,没有让耳朵失望。

影片里夺目的永远是海洋和风,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风》出现的恰是时候。最为情绪化的摇滚乐也调动了观者的压抑和共鸣。大海神秘莫测,也因此它宽容地接纳了吹拂着海风的所有所有,它们被允许放任,被允许淡忘,或者被允许隐藏。

《练习曲》用100分钟带观者进行了一次单车环岛旅行,这些清淡的真挚的配乐,也给了我们一路的愉悦和享受。值得推荐。

 2 ) 青春,就应该在路上

   进入十月,成都开始阴雨绵绵,潮冷的空气侵入皮肤会让人发抖。在这样的天气下躺在寝室看《练习曲》,仿佛太平洋的风此刻在身边吹过,暖暖的却不干涩。看完电影之后脑海总是那么波涛汹涌,对朋友说,现在就想出去旅行,到不一定是要骑着单车,只是一个人走就好。一个人的旅行,有吉它,有一份心境,会有寂寞陪伴,但那也是没有加牛奶和糖的咖啡,调节味道,回味无穷。很庆幸,在这样一个潮冷的天气,能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
    整部影片,边看我边对自己说,这简直就是一部风景片,而且也可以用作摄影和摄像课的教材来用,导演镜头下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恰到好处,无论是从构图到选景,或者前景与后景的协调,还是大景深与小景深的运用,都堪称教科书的范本。首先在视觉上,给我带来了强烈但不失柔美的冲击,让我深深的沉醉在了路边的风景里。背景音乐的运用也很出色,吉它声伴随着脚踏车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透出追寻青春理想的寂寞与坚强。
   旅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一个人的旅行,却又有了另一番不同的感受。大学即将毕业的明相,独自一个人开始了环台湾岛的旅行,背着吉他骑着单车,六天七昼夜逆着东北季风而行。一路走来,遇见了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景色,年轻的生命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化成路途中的风景,即使路过了,但却储存在了记忆里、融入了生命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行走,就是一种成长。
   导演陈怀恩说:创造一种新的,可能的视觉叙事。这就是他想通过这部电影想要尝试的新东西。他成功了,影片在明相的路途中,在台湾沿海美丽的风景下,每一个镜头都是那么的唯美,事件自然的引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也在视觉盛宴中娓娓道来。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我想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记住这句话,明相也是凭着这句话来完成他的环岛旅行的梦想。其实,明相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从小就有残疾,耳朵听不清声音,话也说不清楚。但他会一件事情、一个梦想坚定的走下去。对于喜欢旅行的人来说,迈开的第一步,就是实现梦想的一个开始;而对于人生,迈开的那一步,便意味着生命的前行。理想也好、梦想也罢,只要拥有了憧憬可想象,就抓紧去实现它,也许错过了这次,便是一辈子。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
    行程第三天的苏花公路上,明相路过一个小火车站,遇见一个旅行的立陶宛模特,语言不通,不知道去莲花的车次,他热心的帮助她。分别的时候,那位模特姑娘说出了上面的话。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想到了一首歌,《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中的一句歌词:谁也不能永远陪谁。记得William对我说,他很不赞同歌词中的观点,他说那种态度太过消极,要有一种信念,一种永远在一起的信念。我想说,William的想法有他的道理,他向往一种天长地久的感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而我更赞同与那位模特的观点。不论什么样的关系,亲人也要,爱人也好,朋友也罢,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陪着你的那个人。我也同时想到了安妮宝贝的一篇文章,《永远有多远》,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选择行走,看不同的风景,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故事,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其实自己也喜欢上了独自的旅行,一个人,一个方向和目标。走过一些地方,经历过一些事情,然而客观条件有限,有很多想要走的地方还没有实行。但还是用电影中一位领着一群抗议阿姨司机的话:“心中有希望,总比没有好。”关于旅行的梦想,也一样。

    “弹吉他就像是一个箱子里面,敲敲打打,像是一个没有组合的音符,任我弹弹音乐,我自己就不会寂寞。”
    吉它和音乐,是明相旅行途中最好的伙伴,可以派遣孤独和寂寞。但他也说“弹吉他是给自己听,开心就好”,边旅行边练习和弦,就是影片的名字《练习曲》。他并不在意弹出的旋律有多优美,因为他听不清他弹出的音符,更多的时候是看着自己的手型。看到他背着吉它骑着单车旅行,脑海中突显的便是16岁的自己,同样是背着吉他骑着单车,不是出去旅行,而是走很远的路去学吉它。那年秋天的风吹在身上很冷,但我一直坚持着我的初衷,学好吉它,弹唱自己的歌。那时候的自己也是一样,一点一点地练着和弦,一下一下,直到有旋律从我的手指间流出。寂寞的时候,我总离不开音乐的陪伴,不论忧伤还是快乐,听音乐是一种习惯。而在行走的时候,更是离不开音乐,现在我的iPod,基本上是跟着我到任何地方,可惜的是,很久都没有摸吉它一下了。永远会记得16岁那年学习吉它时的情景,还有我的启蒙老师,四哥。两年后我写了我创作的第一首歌,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唱给他听,然而,这种遗憾将永远的遗憾下去了,四哥走了,肝癌晚期,今年5月4号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是可心告诉我的,可惜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不知道他那把心爱的吉它是否陪他一起而去,带着他的音乐,带着他的梦想。我想四哥不会寂寞,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有吉他陪着他。

   “I am so scared……”
    路上第五天的时候,他在路上遇见两个玩涂鸦的年轻人,一个年轻人拿着他的断了一根弦的吉它说,“有时候觉得像我们这种,玩音乐的,搞涂鸦的,就是希望别人了解。可是有时候又不希望别人看穿。别人看穿就觉得有点逊,没人了解的时候又觉得很孤单又寂寞。” 然后他高唱:I am so scared!他怕什么?怕孤单和寂寞,还是怕成长?

   “路,又长又远。”
    明相在离开阿公后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知道,他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脚下这个环岛的路,也在是指人生之路。明相哭了,在他看到阿公在妈祖庙会上虔诚的跪在队伍中叩拜。我想,那一刻,他长大了,真正的长大了。他明白了阿公一切的良苦用心,也体味到这个世界上有着最爱他的人。阿公说,是菩萨保佑了明相能健康的走过来,能长大。望着阿公跪在那里的身影,明相应该知道,让他真正健康活下来的,不是天上的那位菩萨,而是为他虔诚祈祷的阿公。路,确实又长又远,但又爱的相伴,一定会走到目的地,明相是,我们每个人都是。

   “骑脚踏车总是能看到最好的跟最坏的一面。”
    第七天,云林的路上,明相的车爆胎了。一位装备先进的环岛中年人帮他换胎,并跟他一同行走了一段路程。面对着美丽的风景,以及被破坏严重的环境,这位中年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拥有美好的同时也见证了丑恶,现实总会打破许多人执着单一的梦想。前几天还在和dodo哥讨论父与子的关系问题,是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谁也说不清,有舍才会有得,关键要看你心理的天平倾向了哪端,想要拥有怎样的生活。矛盾,创造了世界,也充实了人生。好与坏,在有些事情上是一个永远也讨论不清的悖论。
 
    影片的最后,明相回到了高雄,完成了旅行,开始写他的旅行日记,接着那些他在路上所经历的十二个场景也一一的呈现在屏幕上。那是旅行的记忆,也是成长的痕迹。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在心里想着自己的下一次旅行什么时候开始。
    青春,就应该在路上。

 3 )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一把吉他,一个行囊,一辆单车,一双听不清的耳朵,一个明媚干净的少年,一场一个人的环岛旅行,一部美丽的闪着赤子之光的电影——练习曲。

那年的海

这是一部关于海的电影。拍到了整个台湾岛环海的迷人风光。

你爱海。

因为那日日夜夜永不停止的潮汐,一遍一遍掩埋你对过去所有的失望,一次一次带来你对未来炽热的渴望。

时而温柔,时而凶猛。带着粼粼的阳光,带着黑夜的迷蒙。永远神秘,永远令人无法厌倦。

而台湾的海,保留了更多原始的气息。

那些粗糙的,不加修饰的美丽,被太平洋的风一遍一遍吹拂,从年少到沧桑,生生不息。

遇见

这是一部关于普通人的电影。一个一个人,交织成一曲生命的练习。

你遇见一个头发被风吹起的女演员,梦想在海边开一家咖啡店,她轻轻哼着吉他里的四和弦。

你遇见一个小丑,不停地踩着独轮车,寻找他遗失的另一个轮子。

你遇见一个父母即将离婚的叛逆少年,在狭窄的沙发上感到安全与温暖。

你遇见一个立陶宛的模特女孩,把两条不同的路线连成一颗心,告诉你她的国家没有山。

你遇见一个吃醋的妻子,一个要看日出日落的丈夫。

你遇见即将退休的国小老师,告诉她以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你遇见一群失业的欧巴桑坐着巴士去抗议,你听到巴士司机告诉你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

你遇见在公路边喷画涂鸦的少年,告诉你他即希望被人理解又不想被人看穿。

你遇见弹着吉他声嘶力竭唱歌的少年,在风中大声喊着I Do Not Scare。

你遇见一条朝圣的街,虔诚地跪着善良的人群。

你遇见另一个单车环岛怀念伙伴的人,陪你走了一段路,告诉你骑单车可以看到最好的和最坏的,然后和你挥手告别。

你遇见一个老人把他留在大陆的母亲刻在木头上,告诉你一个人只有一个母亲。

你遇见胡德夫,在台湾的海边弹着钢琴一直在唱那首绵长悠远的太平洋的风……

太平洋的风,吹过了多少人的脸颊,才吹到了你的身旁。

在路上

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一股单纯的执着令人心动。

你看那蜿蜒的海岸线,喷薄的海浪,如翠的青山,流动的浮云,起伏的麦田,高大的风车,还有没有尽头的公路。

你的一把吉他永远弹着不成调的旋律,但你心中的律动却永不停止。

你的耳朵虽然无法听清,但你的心却捕捉着更加细小温存的笑容。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

所以,就享受每一秒拥抱在一起的时光,就像是一觉醒来没有明天。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所以,就从这一秒开始,去爱想要爱的人,去做想要做的事,去追寻想要追寻的梦。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比风更远的,是人类的梦想与坚持。

 4 ) 听海浪的声音,遇见……

有点阴沉潮湿的下午,躲在寝室,没开灯,暗暗的,看完陈怀恩的《练习曲》。
连续看了几天的美剧,满脑子的英文,于是找了部台湾电影调节调节。软软的台湾普通话和偶尔的闽南语,夹杂着太平洋的潮湿气息。
很早就在那期《02》里面看到这部台湾电影的推荐,内心充满了期待,想自己应该会喜欢。
一个听觉障碍的少年,七天的环岛旅行,沿途的风景,遇见的善良真诚的人们,还有风和海浪的声音,美好,明媚……像诗,像画,如散文般淡然,轻盈。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也许,更多的时候,是向往像主人公那样的一次旅行,大学毕业前,抛开一切,勇敢的独自上路,去遇见一路的风景和心情,遭遇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然后在某天回归,继续生活……生命,本来就像一场轮回,一个圈。
电影是安静的,也终究是寂寞的。一个人上单车上路,长长的海岸线,美丽的风景,遇见那么多的人,可是最终的依旧只有自己,但收获的却足够用来回忆。
在最后,又看到了李欣芸的名字,做过那么多台湾电影的原声,总是恰到好处。
其实,那太平洋吹来的风,还有海浪的声音,就足够让我热泪盈眶。

 5 ) 那场独自旅行的人生——关于《练习曲》

   一直想写关于《练习曲》的文字,可总是动笔时就语塞。在豆瓣里翻看几个网友的评论,说的很好,写的感动,也特别喜欢……
    我总觉她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关于独自旅行的记录片,或是一篇有画面有声音的散文。有时候,我会陷入醇美的风景以至于遗忘是在看电影,要不就会看着的明相的一举一动,以为那就是我一个最好朋友的经历。美丽、真实,感人,偶尔还有些惋惜和心酸……
    许多对白都充满生活的智慧,源自生活,深入心灵。于不经意间不带一丝做作流淌在画面里……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
   “有点希望,总比绝望好”

    其实,在生命中,应该感谢每一个你遇见的人,他们总是或多或少赋予你生活的经历。而经历本身,就是人生财富。一个人,如果绝对孤独,与世界不带一丝联系,他的人生一定苍白无力,而一个人假设不经任何坎坷,估计人生也是乏味。残缺固然令人遗憾,但未必不是一种美丽,不幸固然让人悲伤,但未必不是一种成长。
    主人公明相,一个听觉和表达都是障碍的大学生,用七天时间环游台湾岛。他不能完全听见声音,所以那把吉他永远弹不出美丽的音乐,那又怎样,只要能感觉那声音是自己弹奏出来的,人生就不会寂寞。他不能清楚的表达,所以不能流畅的表达快乐与悲伤,那又怎样,当内心充满梦想且热爱生活,沉默又何惧之有?

   那个个性的孩子把明相的助听器看成很酷的东西,而父母离异,母子冷淡的家庭,在明相眼里,依然很温暖。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缺失让世界更美,拥有常让人冷漠。就像失去光明的人一定幻想世界如何精彩,而可以看见世界的人常常感叹生活的无趣。
   我一直特别喜欢那两个搞涂鸦年轻人说的话:“有时候觉得像我们这种,玩音乐的,搞涂鸦的,就是希望别人了解。可是有时候又不希望别人看穿。别人看穿就觉得有点逊,没人了解的时候又觉得很孤单又寂寞。”这段感慨说的又何止只是他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渴望被人理解,又希望有所隐藏。我想,人估计永远都没有办法清澈,有些恐惧,真是与生俱来!

   看到明相和蔼的阿公,有些似曾相识。我在海边长大,我的母语也是闽南语,我的爷爷也如明相阿公那样。每年回去都会跟我讲过去,教我人生的道理。那段戏,真的无比自然,就像你身边的真实生活一般,不得不感叹导演的用心用情。
   看过的朋友跟我说,看完《练习曲》,就很想去做一些事,比如独自旅行之类的。有时,看看自己的生活,也感觉一些苍白。我们总是想得大于做的,然后一步一步得吞噬所有美丽的梦想,直到在生活中沦为机械一般的“枯燥者”。人生就是那么短短几十年,而最美的青春也不过短短一瞬,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

   或许是看惯了英雄,看腻了特技,《练习曲》的清淡,让我耳目一新,久久难忘。
   人生,便是独自旅行,不觉得那么感伤,反而激发某种心灵的力量。
   独自旅行,又能怎样,我思,我行,我存在,就足够了

 6 ) 旅行的意义

看了这部电影有很多的感触,不仅仅是男孩身上的勇气,还有很多关于人性身上的那种光芒的感动。 关于青春的思考。可以说主人公不是那种帅气到爆的男孩,但是这个男孩有最健康的笑容、最可爱的酒窝、最单纯的理想,但他却有听力障碍;他背着一把大吉他,却没法听准那些音调;他决心单车环游台湾,却在途中遭遇了爆胎,吉他也断了弦。无论是烈日下还是暴风雨中,都有他骑车不断向前的身影,那不断向前的不仅是他的躯体,更是代表着一种无悔的青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青春。也许青春就是肆无忌惮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不会去理会后果,只为无悔的青春。 关于旅行的意义。他沿着海岸线奔驰,感受着太平洋的风,转头一望便是美丽的稻田。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不是你?“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去选择,因为过于懒惰,所以真的是连心底一点点的追求都慢慢的化为了乌有,就这只能开始抱怨生活的苍白无力。杰克·伦敦对我们说“热爱生活”的时候,我们爱着的也许只是自己,在慵懒中蜷缩着,犹如躲在壳中的蜗牛,不理会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打。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因为每次老妈都说游玩啊旅行的事情我都没有什么激情。往往我就是忽略的旅行的意义。此时此刻我也似乎明白:如果生活中没有风吹雨淋,没有颠沛流离,没有任何的曲折坎坷,那么这种安逸真的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旅行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更好的生活

 短评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

5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行走和流浪是生命的主题

8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当风光片看

10分钟前
  • 竹幕
  • 推荐

有些事现在不去做,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14分钟前
  • snow
  • 推荐

背着吉他骑车环游全岛,还画下路上遇见的人的脸,还在日记里面写诗,这文艺指数……服了服了。

1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唯美的画面

16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力荐

青春真是个美好的东东 嘿嘿 那句话叫什么来着: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没机会了

17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有些事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22分钟前
  • 🌙
  • 推荐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24分钟前
  • Aaroncae
  • 力荐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看的一部电影,拍摄手法无论,但那句"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再也不会做了"总让人感动满满.

29分钟前
  • 宋阿慕
  • 力荐

环岛去寻找自我

31分钟前
  • Fionn
  • 推荐

我相信这些事曾经在施舜晟的旅途中发生,甚至可能比我们见到的还要好。我也为导演夫妻倾其所有为他拍下这部电影的情谊而感动。但,上述一切,都不能改变它本身是一部表演、节奏和故事都失败得让温情看起来很假的作品。

32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有些事现在不做,今后可能永远不会做

36分钟前
  • 七喜
  • 力荐

借公路行者串起一段段感悟,可惜不甚理想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矫情温情并重。细碎的生活感画面,生怕你看不懂的大段旁白。好听的音乐,稚嫩的表演。

40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柔美温馨的泛蓝电影。

42分钟前
  • 老六
  • 力荐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43分钟前
  • 夏小暖
  • 还行

实在太美了

44分钟前
  • süden
  • 推荐

8.5;有太多熟悉的影子和陌生的景色,姑娘我想带你走去那里面

45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4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