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奏

剧情片其它2006

主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Espen Klouman-Høiner,维多利亚·温格,奥德-马格努斯·威廉森,Pål Stokka,克里斯蒂安·鲁贝克,Henrik Elvestad,Henrik Mestad,Rebekka Karijord,Sigmund Sæverud,托恩·丹尼尔森,Elisabeth Sand,托尔比约恩·哈尔,Silje Hagen,Anne Lindmo,爱因德·伊恩沃德,哈康·奥弗罗斯,伊内·玛丽·维尔曼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

播放地址

 剧照

重奏 剧照 NO.1重奏 剧照 NO.2重奏 剧照 NO.3重奏 剧照 NO.4重奏 剧照 NO.5重奏 剧照 NO.6重奏 剧照 NO.13重奏 剧照 NO.14重奏 剧照 NO.15重奏 剧照 NO.16重奏 剧照 NO.17重奏 剧照 NO.18重奏 剧照 NO.19重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7:18

详细剧情

  艾瑞克(伊斯潘·克劳曼·豪纳 Espen Klouman-Høiner 饰)和菲利普(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Anders Danielsen Lie 饰)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两人的友情十分牢固。成为作家是两人共同的梦想,他们为了这个梦想不断的努力着。菲利普的初稿一经寄出就在文化圈引起了轩然大波,转瞬间他成为了圈内炙手可热的红人,而艾瑞克的初稿却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事业有成的菲利普在爱情上也一帆风顺,他和女友凯丽(维克多莉娅·温格 Viktoria Winge 饰)相约前往巴黎度假。没过多久,人生的空虚便打倒了菲利普的意志,在如此轻易获得的成功面前,菲利普患上了抑郁症入院治疗。在治疗期间,艾瑞克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在好友的身边,在照看和鼓励好友的同时,他亦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长篇影评

 1 ) 木有文艺慧根的就看看帅哥

07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怎么就文艺成这样子。。。

文艺成这样,主人公神经质倾向,
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让我想起前阵看的《挪威的森林》。
有过之无不及的是,
导演的镜头把一切场景处理得冷暗到如同北欧的天气,
以至于影片结束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沉淀下黑灰白的画面。

看文艺片一定要有耐性。
看文艺片一定要有悟性。
作为一个本质上没有文艺慧根的人,
也就只好装模作样,看看北欧帅哥了。

好吧,演员都真的是很帅,
个顶个的帅,
又瘦又高又白又美手又笑容阳光。。。

帅到什么程度,,,用一句我对美男至高无上的评价就是:简直极大地激发了俺的母爱!

十分愉快的消磨了一个半小时的观影时间。

 2 ) 甜苦参半的青春就像出悲喜剧,各种印象深刻的际遇与发生都是一期一会

Erik 和 Phillip 是两位充满文学抱负的奥斯陆青年,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们喜爱朋克摇滚、热衷社会运动,认为文学与音乐就是全世界。 渴望成为作家的两人,相约于同一时间将各自的手稿放进了相同的邮筒——在这两份小说手稿投进邮箱的那刻,我们毫无防备地进入了一个幻想蒙太奇,透过一位已对这篇故事了然于心的旁白,以抽离的口吻诉说着他们的手稿最终被双双采用。

两人风格类似而灵魂迥异的两本小说最初并未获得成功,Erik 和 Phillip 却在经历低潮后共同创作了同一本小说,不仅震撼了挪威文学界,作品的影响力甚至引发东非的一场革命。

场景拉回现实,Erik 因缺乏才华被出版社拒绝,Phillip 的小说则成功在当年秋天顺利出版,并获得小众的好评。 时间快转六个月,当人们期盼着 Phillip 这位新锐作家下一部作品,同时猜想着怀才不遇的 Erik 何时才能受到知名编辑提携时,只见 Erik 走进疗养院,接出了因精神崩溃正试图康复的 Phillip...... 他能再次提笔创作吗? Erik 的下一部作品又在哪呢?

摇滚、文学与梦想交织的青春

近期重映的《爱重奏》(Reprise),以两位迷惘文学青年的创作故事开展,以及这两人生命中殊异却同样磨人、彼此交缠的青春时光。 作为开展「奥斯陆三部曲」(《爱重奏》、《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世界上最烂的人》)、导演尤沃金. 提尔的长片处女作,它不走线性的叙事结构,而是巧妙揉合法国新浪潮矛盾又幽默的蒙太奇,《让画面说话》的风格成就了这部后设感强烈的电影。

若说对青春的怅惘与探索是爱重奏的核心,「记忆」与「对照」则是导演拍摄手法中的子题,藉由今昔虚实的来回切换,观众得以窥见几位出身奥斯陆、性格各异其趣的青年,如何从朋克摇滚结识了彼此(若是耳尖的乐迷,势必会对贯穿本片的音乐、乐团符号感到惊喜),又如何各自随着光阴的流逝,做出与年少价值观矛盾的选择,续写截然不同的人生风景。

《爱重奏》叙事相当曲折,故事的本质却非常简单,只消开头那一分半钟旁白就能讲完。 尤沃金. 提尔将千禧年初文青男孩的渴望,诸如写作、爱情、毒品、性、精神衰弱、庞克音乐,包裹在冷冽的奥斯陆城市中,也将青年作家的心境与困境写进了 Phillip 与 Erik 与关系里。

他们仰慕同一位伟大的当代作家 Sten Egil Dahl(由编剧杜撰的人物原型,灵感来自出身奥斯陆、挪威战后的知名诗人 Tor Ulven),且同样在 23 岁的年纪就早早展现文学创作的野心; 他们永远能阅读对方的第一手手稿,惺惺相惜,相互竞争又彼此怜惜的情谊,让人想起 1984 年版的《鸟人》中,尼可拉斯・凯吉和马修・莫丁的那种看似不特别深刻,但富含永恒与忠诚的友情。

年少情爱的探索

除了对写作生涯的追寻,电影中几位年轻人对两性关系的探索也令人印象深刻。 Erik 的手稿终于受到采用后,朋友 Lars 却劝他如想认真写作就该和现任女友分手,往后也不该有女友。 大抵的对白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写作、阅读并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女孩子虽然可爱又性感,但她们并不酷; 跟女孩在一起久了,会成为所谓「不酷」的人,最后过着布尔乔亚般安逸平庸的人生。

讽刺的是,与这段宣言相互对照的是 Phillip 与女友 Kari (Viktoria Winge)的爱情。 饰演Kari的挪威女星Viktoria Winge有着如冰岛歌手碧玉精灵般的脸庞,以及法国女演员Léa Seydoux的危险气质。 她诠释的 Kari 也确实是个名符其实的「cool kid」,对音乐有自己明确的爱恶,喜欢庞克摇滚乐团 Ramones,却不爱 The Clashes ,前男友还是当红乐团鼓手。 Phillip 与 Kari 热恋时曾造访巴黎(巴黎在本片里宛如爱情的代名词),他为她深深着迷,后来的精神崩溃更被医师认为是因对 Kari 「深深痴狂」而起。

透过 Phillip 与 Kari ,导演试图探索另一种感情——一位对认定的她迷恋执着,一位看似脆弱却冷静自持,似乎根本地将男孩们认定的「男与女」、「酷与不酷」角色全然调换,发展出另一种辩证两性关系的爱情线。 谁对谁错导演并未言明,而将结论收束在电影最末的 Lars 婚礼上——谁又能料到当初那位自傲说着「女孩并不酷」论述的男孩,如今乖巧地挽起新娘的手,带着甜美也释怀的神情改写着意料之外的人生脚本。

「Reprise」

作为初试啼声之作,彼时的尤沃金・提尔聪明结合对法国新浪潮与庞克摇滚的热爱,以文学般的叙事轴线、今昔交错的片段,呈现剧中每位角色生活里的脉络。 每当镜头后的旁白于关键时刻按下暂停键,耳畔响起了谜样画外音,更昭示着片名「Reprise」(重奏) 的另一层含义——青春与生活,能够「重演」吗?

比起续曲《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谈男性的忧郁与自厌,以及《世界上最烂的人》对于徨徨世代的叩问,被视为奥斯陆首部曲的《爱重奏》,更像是杯凛冽爽口的香槟,带领人们探索年少情诗中的创作密码,不仅富含《摇滚青春恋习曲》的青春色彩,也有《柏格曼的岛》关于创作灵感的探究。

甜苦参半的青春就像出悲喜剧,各种印象深刻的际遇与发生都是一期一会。 而若将《爱重奏》再重新拍摄一次,我想尤沃金・提尔此时可能也难以再拍出同样的电影了。

 3 ) handsome boy总是迷人的,发神经的handsome boy就更迷人料~

不论风格什么的老不老套,就这文艺颓废摇滚小青年的混搭调调就挺充实的,青春不外如此~~看完再一次觉得老子应该是个男的。老子投错了胎了
另外就是如今还有这么纯粹的高调宣扬文学的文艺片儿,真不容易,挪威不愧是高福利国家。。。。。
画面也够清爽,不算太做作~

 4 ) 不要太诗意

  重金属摇滚,party,high了。
  《Reprise》运用了大量的闪回、蒙太奇等快速的玄技镜头,会让人跟不上它的速度,但它的基调色彩却是北欧式偏冷的,黑、白、灰,正像Eric第一本书的封面,同时也有许多缓慢而深沉的镜头。在技巧之外,音乐、文学、历史使该片异常的充满能量。焦虑、迷茫、浪漫、疯狂交织在一起。
  重奏,我想有几层意思,第一便是Philip和Eric两个人并行的人生轨迹;第二是他们追随sten egil dahl的写作风格和精神;三是Philip与Kari的两段情感以及Eric不断的文学创作。
Philip与Eric间的爱情是浓墨重彩的主旋律,而Philip与Lillian间却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同时Philip的精神状态对Eric的创作起到了核心的影响。
  Philip与Eric都受到了命运强烈的撞击。之后Philip精神脆弱,他拥有直觉与灵感的力量,在焦虑与迷惘中挣扎,他不再写作。最终他对爱情的信仰挽救了他,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而Eric同样受着懦弱的煎熬,在大师的鼓励下,最终忠实于写作的梦想,激发他不断创作,享受着孤独。
  sten egil dahl对Eric的指点是:结尾不要太诗意。sten egil dahl选择了隐居并最终自杀。
  他们都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从投稿开始,却奏出了不同的旋律。
  命运的激情与神秘就隐藏在那张照片里,曾经追寻的理想只有自己知道,只是有时连自己都迷失在黑暗中。

 5 ) 看似痛苦与无聊的青春

  但凡拿青春说事的作品,必然少不了激进思想之后的打击,和痛定之后的重生。悲剧的结尾是没有重生,直接挂掉;喜剧的结尾就是重生获得成功,稍微耍点花招的就是在刚刚重生时戛然而止。

  《Rsprise》这部电影的中文名真不好译。我参考了几个,有叫“重奏”的,也有叫“爱重奏”的。重奏本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一首歌你以为唱完了,突然又蹦出副歌部分里的一句,这个旋律在脑子二次成型,你对这首曲子的印象就深了。wikipedia对这个词的解释比较学术化,我就不在这里翻译了。电影的主角是两个男生,一个叫Phillip,另一个叫Erik,都是年轻人,二十来岁。两个同性主角的电影不算少,但不好拍,因为既要表现他们的价值观的不同,又要抓住他们仅有的相同点作为故事一条明线。近期伍迪艾伦的《卡桑德拉之梦》就是一例,可惜拍得不咋地,可能是我期望太高了。Phillip的形象很像当年拍《猜火车》中 Ewan McGregor扮演的Renton很像,都是有毛光头。这个电影的故事性很弱,弱就弱在于把“激进思想”的意向仅仅作为内容新颖、超现代的书----故事将书的出版定性为人物理想的成功。当然书出版之后还有话题。我这么想可能有些问题,因为我不知道导演和编剧的世界观,他们可能认为人的思想被出版商和读者认可就算理想了;而且好莱坞的美式编剧风格把我们脑子都洗坏了,即“但凡谈及理想,都要扯到政治、毒品、犯罪、性等敏感话题。”对,电影拍成这样能赚到票房,观众会得到精神洗礼。但是我觉得更广大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自己,要是真的出本书,就算是什么“戏说三国”或者“歪说红楼”之类恶心到要死的题材也会令自己兴奋好一阵子(PS:我小学时就“谋划”过写一本类似《哈利波特》的奇幻小说)。我们单说电影本身,理想定为“出版作品”有点弱,但是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嗯,很崇高啦。

  朋友,有时也被隐形地和密切竞争对手划等号。Phillip和Erik同时寄的书稿,结果Phillip的先出版了,你如果是Erik你会怎么想...没过多久,Phillip居然企图割脉自杀,他的精神出了问题,你如果又是Erik你又会怎么想...很亲密的朋友,从小长到大,生死之交那种,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朋友。想一想,请想一想,ta比你优秀,或者成绩(很恶心的成绩)比你好,或者人长得靓、异性缘比你好,但其实在你眼中ta就是那么一个你知根知底的人。在这样一个社会,朋友被犬儒主义者利用了,这一点我深感其痛。好了,不说我的事,继续说片子。嫉妒?幸灾乐祸?有一点负罪感?谢谢你的诚实。我们是人,恶心的人,有这种想法证明你是个普通人,注意,是 普通 人。但故事中的Erik真是很靠谱的朋友,起码他帮助了Phillip从思想的漩涡中逃离,起码让他逃离得快了一些;同时他暗自努力,虽然有点幼稚,但是他做到了。

  这一段讲的是爱好与爱情,都是些我不太懂的东西。爱好什么呢?文学,音乐,漂亮女生,有点钱的话再嗑点药,男生就是这样子,“臭男人”都一个德行。爱好的东西可以支配你干一些疯狂的事情,比如出国采风,割脉,为爱情放弃工作等等。爱情的话我就不方便说了,因为我不是那种把爱情奉为第一位的人,也不会用“倒数10个数,你就会爱上我”的浪漫骗骗女孩子。所以对于电影里的一些爱情和性,我还是既向往又叹息。向往自由和开放,叹息中国“估计要等一百多年才能到北欧那种状态了”。好了,不谈政治,最后我会在博客里贴一段视频。片子里还是把爱情和理想描写成冲突的两方了,这是几乎是所有谈论理想的片子里固定的话题。03年有一部片子叫《紫蝴蝶》,娄烨拍的,讨论了这个问题,将爱国理想和爱情作冲突;《紫》这部电影拍得挺有想法的,但是挑到了政府和观影人的一些神经,所以搞的两头不讨好。去年美国有一部我超喜欢的电影叫《Into The Wild》,中文名叫《荒野生存》(一译《荒野伴我心》),也是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稍稍地提到了爱情,实际上可以说是性的冲动,但还是和理想作了冲突两方。我也有一个理想,伟大的理想----去西部,不知道会有什么样“荡气回肠”的爱情和它做冲突呢?

 下面摘录一段《Rsprise》里的情节,挺有意思的。
“他学化学,是班上成绩最好的。曾有美国大药厂要高薪聘请他,但他女友不愿相隔两地,说她不能没有他。于是他辞了职,搬回了家。几周后,女友却甩了他。他没去成美国,现在跟他妈住。”(那个人跑步经过Erik一伙人)
一个人跟Erik说:“你也不和你妈住么?”
Erik干笑了一下,突然掏出手机。
“嗨,莉莉安!(注:莉莉安是他女友)”然后起身离开座位...


欢迎访问“杨癫峰”
http://yangdianfeng.blogbus.com/logs/18586542.html

 6 ) 复调合鸣

     [重奏]是挪威青年导演乔基姆•特里尔初试啼声的首部长片。讲述两个文艺青年的友谊、爱情、摇滚和写作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合,幻想与现实的交叉剪辑,对话与旁白交织的复杂叙事,感情与事业之间的冲突,再加上多种手段的拼贴:静止照片、纪录片、录音、画面叠化……都使其成为一部复调和鸣的多声部交响曲。

★2007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挪威代表
★荣获卡罗维法利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双料大奖


■友情的重奏
      影片开头,两位好友,菲力普和伊利,面对面的站着,在同一个邮箱里,同时投下自己的书稿,等待着命运之门的滑动。互为镜像,互文书写的两人,是感情深厚的双生儿,却站在可能将他们分开的边缘——决定未来行程的书稿,会带来什么:成功或失败,燃烧或熄灭,或是两人的分隔?菲力普随着书的出版而走红,却在一场热恋中陷入痛苦的精神枯竭;而伊利书稿虽没被采用,却更能静心写作,并在探索下慢慢走向文坛。
      故事以一次幻想为始,围绕两人交叠的生命展开,癫狂苦闷的菲力普和潜心写作的伊利都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快乐时光不断重现,现实却熟悉又陌生,两人彼此关心,却又暗暗较劲。他们的迷茫与寻找、艺术体验与情感经历交织在一起。最后菲力普重新入院,伊利不告而别,远赴巴黎继续写作。故事再次以幻想为结,在一场臆想的重逢中,他们微笑看着彼此的变化。他们还讨论喜欢的作家死去的消息,说这个世界上,他只有两个书迷。

■爱情的重奏
      轰鸣的摇滚音乐会上,菲力普倒数到10,数到0的那一刻,凯莉转过头看见他,那一刻他们爱上。他们之间的爱情,跟他与写作灵感的关系一样,都飘忽不定,美到不可承受。热恋的他突然遭遇一场车祸,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但至此之后,他不能再写作,也不能再恋爱。他精神崩溃,自我伤害,医生却解释,他是因热恋患病,两人被迫分开。
      出院后的他不断寻找丢失的灵感和情感,却苦苦不可得。两人约好再次去巴黎,寻找上一次的恋情,但是他却不能再爱,做爱的时候,他停下了。分开后,他不断进行“倒数到10”这个练习,一次又一次寻找相恋的感觉。他骑车闭上眼睛倒数,走路看着阳光倒数,坐电梯时倒数,终于走到凯莉办公室,告诉她,我爱你。凯莉却说,对不起,我无法再承受。他的世界再次坍塌。
      最后,他与凯莉又开始同样的倒数游戏,当他再次数到0时,凯莉终于告诉他,停止。这个类似休止符的0,既是结束,又是再一次开始。


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

 短评

奥斯陆文学青年的友谊和竞争,在成为平庸中产阶级之前最后的疯癫、摇滚和梦想。回不去的巴黎,倒数之后是巧合、命运还是又一次杜撰?这种文学感让人看得舒服

3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8/10,迷离却又充满美感的影片,云谲波诡的镜头和节奏却以融洽和谐的方式展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韵味,颇具匠心的细节俯拾皆是。导演真是会藏啊,男主角最后眼中一闪而过的神伤,之后嘴角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令人回味无穷。

6分钟前
  • owen
  • 推荐

看来还得靠北欧人了。

10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不知是产于挪威的情况下开始了Reprise的观影,起初觉得有点像是法国,因为瞅着都像是在饶这舌头说话,但是Erik和Phillip在内的这帮人又瞅着很具备英伦的范儿。这不,最后才恍然原来是挪威岛国的产物——电影不止有着独立的干净气息,更兼备海盗的洒脱质感。

15分钟前
  • 的云
  • 推荐

食梦者文学版

1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克制,优美,舒展,聪明,这部电影处处充满暗示的美

18分钟前
  • 乌鸦
  • 推荐

好压抑,好无聊~~

23分钟前
  • Lavender
  • 还行

情节小散乱派 剪辑方式很特别

27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描写年轻的症结,游走的松散的思绪,被刻意放缓一些镜头,看出人的状态。原来是不断地折磨折腾,不一定有好结果的。

2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急性文化震撼症、模拟的方式、操首相的逼、Joy Division、倒数10

32分钟前
  • 水仙操
  • 力荐

噢噢,男男女女。 写的是什么呢?

33分钟前
  • 崔悦石
  • 还行

就在倒数到零爱上Anders的瞬间看到背景柱子上游客刻的中文大喊「到此一游 我是东方不败」狠狠出戏了我靠!呜呜呜Anders在这里边的每次倒数都有种强烈自毁和幻灭的感觉,尤其是我也有好些次在马路上骑车闭着眼睛倒数,真的快窒息了还侥幸活着。

38分钟前
  • 最后一代等秋叶
  • 还行

倒数无效,action王道!

39分钟前
  • Δεερ
  • 推荐

哭了

40分钟前
  • 郁离子
  • 力荐

脑补倒叙插叙快进快退,年轻导演有朝气。对这俩哥们狂迷隐士作家的脑残粉行径最有共鸣:一起去当stalker坐一长凳上盗撮合照结果太激动忘记拿下镜头盖,整张黑掉...就这点出息

44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因《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关注了导演的奥斯陆三部曲,这部很有现代派小说的感觉,先锋,实验,碎片化,无数次让我想到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是不是全天下的叛逆青年都这样,抽烟喝酒听摇滚写小说追女孩,有着自己的精神图腾,混迹在各种party里,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作家,永远在追寻,永远在批判,恨不得一拳把世界砸成碎片,然后拾起一角裱在心里。菲利普和伊利,一个是自我放逐的玻璃珠,一个是在名利场里沉浮的气球,互相映衬,伊利在史达尔家里的那场戏真实又动人,青年作家能听到那句话,也死而无憾了吧。(我很喜欢饰演菲利普的演员,很聪明的长相,眼里有种说不出倦意与警惕,随随便便套个针织衫都那么好看!!我单方面宣布他是2021年的影帝🎉)

45分钟前
  • Yier
  • 力荐

The answer is...

49分钟前
  • 鬼狗
  • 力荐

文学创作与追求,一种苦闷和反复。关于青年作家的电影还算是比较稀少的。故事的叙述有点小混乱,结尾虽说有一种轮回的妙处却又有点俗套。观后最大的收获便是要继续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爱文学爱创作。我也想要有一个这样的朋友。

51分钟前
  • Fionn
  • 推荐

剪辑得很碎,似乎有些过,但很动人…

52分钟前
  • levitating
  • 推荐

已經很好了,但年輕人的窠臼畢竟在所難免。Erik臥室掛著play time。有一個瘋了的崇拜者就足夠了。

55分钟前
  • 667DJP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