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01

剧情片日本2001

主演:浅野忠信  井浦新  伊势谷友介  寺岛进  夏川结衣    远藤宪一  

导演:是枝裕和

播放地址

 剧照

距离2001 剧照 NO.1距离2001 剧照 NO.2距离2001 剧照 NO.3距离2001 剧照 NO.4距离2001 剧照 NO.5距离2001 剧照 NO.6距离2001 剧照 NO.13距离2001 剧照 NO.14距离2001 剧照 NO.15距离2001 剧照 NO.16距离2001 剧照 NO.17距离2001 剧照 NO.18距离2001 剧照 NO.19距离200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9 12:48

详细剧情

  名为“真理的箱舟”的邪教集团在东京的自来水源里投放病毒,致使上百人死亡,近万人受到伤害。在此之后,投毒的五名主犯被教众杀害,教主亦自杀身亡。该事件轰动一时。  三年后,当初四名主犯的亲属来到“真理的箱舟”位于山中的遗址,扬撒骨灰,祭奠亲人。然而,他们停在山口小路上的汽车被盗,众人被困在山中。随后他们遇到坂田(浅野忠信 饰),当年投毒小组中临阵逃脱的第五人……  本片荣获第16届高崎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夏川结衣)和最佳男配角(远藤宪一)三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孤独的鸟的五个条件

孤獨之鳥有五項特徵:

第一,它總朝最高的目標飛翔
第二,它不需要同伴,甚至包括與它志同道合的
第三,它的喙總是對準天空
第四,它沒有特定的顏色
第五,它的歌聲非常溫柔

──San Juan de La Cruz 〝Dicbos de Luz y Amor〞

一羽の孤独の鳥には 5つの条件がある
第一に 最高点まで飛ぶこと。
第二に 嘴を天に向けること。
第三に 一つの決まった色をしないこと。
第四に 同類を欲しがらないこと。
第五に ごくかすかな声で歌うこと。
-サン・ファン・デ・ラ・クルス-

啊,顺序不一样,不管了

 2 ) 有时候,看电影不是一种享受

我很享受看电影这事儿。对我来说,它既是一种放松娱乐的方式,也是一种观察生活的方式。不过这部影片显然不在此列。

它很压抑,全片没有任何的插曲来调节气氛,配的都是真实的声音,而且色调偏暗,在山顶的镜头里,很多人脸都模糊不清。看得出,是枝裕和在这部片中跟侯孝贤拍《聂隐娘》时想法一样,追求写实,尤其片末井浦新烧桥前的镜头,那些雾慢慢地围拢过来,像极了《聂》中隐娘在山崖见其师傅的片段,很美。

然而,除此之外,影片没有更多的亮点,无论从故事性,思想性抑或镜头美感方面来说,都是。刚看开头,因为看过村上春树的《1Q84》,立马就知道是要讲有关日本著名的奥姆真理教事件了;影片基本就是通过四名主犯亲属的回忆,来部分还原这次的宗教事件,很压抑,不过也仅此而已;镜头比较多晃动,而且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色调偏暗,都看不清画面。

因此,这纯粹就是一部让你看得很压抑的,表达是枝裕和对那次恐怖事件的关注的电影。

 3 ) 《距离》

这是是枝裕和导演的第三部电影,于2001年上映。

他的前两部作品,我已经写了观后感,也许一些朋友只看到我写的一篇,其实算这篇已经写了三篇了,写了之后,放在知乎上,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知道这篇观后感的下场如何。

故事的背景是日本的一个邪教组织在东京的水源里投放毒品,致使128人死亡,几千人受到伤害。投毒的五人被一帮教众杀死,教主在警察追捕中自杀身亡。三年后,人们在纪念逝去的亡灵。而在另一边,那几个凶手的亲属也在同一天祭奠自己的亲人。影片的视角便是对向了这几个边缘人。

几个人在邪教组织经常活动的丛林中小河边的一个栈桥上,献花、合掌,简单的祭拜仪式后,返回时发现他们的座驾被偷走了,幸好遇见了同来祭拜的原邪教组织成员坂田,带他们到了该组织曾经住过的小屋里度过了一夜。影片所描述的就是在这个不眠之夜里,他们几个人的言谈和行止。

是枝裕和一向关注生与死的主题和社会边缘人的生活。他的风格也尽量接近纪录片,似乎在刻意强调这是用最简单的手段表现最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与他的风格相似的有咱们的贾科长。不过到了他们导演事业的后期,不约而同的逐渐注意了影片的情节和戏剧性的发展,这样一来,便满足了观众的欣赏习惯,也变得更加耐看。不过《距离》这部影片还是属于他早期的作品,看起来无比沉闷,情节晦涩且单调,绝少戏剧冲突。也许是由于我反映比较迟钝吧,一直到看了第二遍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稍微理清楚了些。

在剧中人物的构建上,是枝裕和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有的人物是通过互相的对话,以最简洁的语言就把人物立起来了。如纪代香的身世,阿胜与他哥哥的关系等,一目了然。而对另一个人物阿敦的介绍,却始终闪烁其词。观众只能从影片的片言只语中去揣摩。阿敦喜欢花,尤其喜欢百合花,而在邪教的会徽上,就是百合花的图案;在祭奠仪式上,阿敦是几个人中最严肃庄重的;在小屋中,阿敦特别询问坂田对教主的看法;在影片最后,阿敦又一次到了小河边,一点点的烧了全家的照片,照片中隐约可见父母和姐弟四人。他站在栈桥上,轻声的呼唤:“爸爸!”由此是否可以推测,阿敦就是教主的儿子呢?这些在影片中并没有给出明晰的答案。而是任由观众去猜想、思考,才能让人物更加立体,更加丰满。也使得影片更加耐人寻味。

影片的重点在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尤其是这几位曾经是凶手的亲属,他们怎样看待邪教?这样看待邪教所犯下的罪行?影片中参加邪教的这几位看起来并不是那种一无所知的群氓。阿胜的哥哥弃医入教,是为了“在教会中学会本质的治疗。想利用我的一生,去研究怎样治疗人的灵魂。”纪代香的丈夫山本是个教师,一门心思去“释放自己,明白真理。去寻求真正的教育。”他们中的所有人,都是因为看到了许多的不公正,看到了许多的丑恶,因此对现在社会彻底失望,轻易的相信那伪善的神和虚假的神祗。以为自己能够通过入教去普度众生。泰戈尔早就说过:“我把世界看错了,反倒怪世界骗了我。”他们对社会一知半解,对人性毫无了解,无限的放大世界的邪恶,无限的放大自己的感知和责任,他们从一个普通的公民,却去寻求去脱离这个社会,拉大与世界的“距离”。是造成他们走火入魔的根源。而他们的亲人从一开始就不赞成他们的做法,甲斐实早就告诉痴迷邪教妻子:“你们是在犯罪。”可一旦罪行昭显,他们又从本能上去同情自己的亲属。甲斐实这样说:“我的事,时常被提及,我也问自己,阿实,现在的生活是真的吗?我可能是在逃避。”逃避也是他们中的多数所选择的无奈之举。但一年一年的过去,尽管他们仍然不愿谈及此事,可心中总要不停的面对,总要不停的追问,总要忍受心灵的煎熬。这种痛苦甚至会伴随你的一生。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彼此之间都是一样的人,都需要衣食住行,都需要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任何人之间实际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我们可以有不同的信仰,对事物有自己的解释和认知。这样才构成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无论怎样,这其中都有一条界限,就是不能去损害社会,不能去伤害他人。无论你信仰什么宗教,上帝也好,基督也好,安拉也好,佛祖也好,都是劝人向善的。一旦你遇到的“神”是让你去作恶,那么你遇到的一定不是“神”,而是魔鬼。

相信魔鬼,就远离了这个正常的世界。丧失了天理人伦道德的人,和正常人的“距离”就更加遥不可及了。

阿敦这样说:“神这东西或者是被人当作神,其实是心魔。被当作神的,首先应该是正义的东西。如果因为我相信他,而要我去伤人,这样我宁可选择什么也不相信。”对此,坂田尚有认真的思考。他说:“我不是存心想背叛他们,但我不得不这样做。直到现在,若可以的话,我仍想成为他们的一分子。我和他们有同样的想法,但是我想应采取不同的行动。”

那些加入邪教的人,说的好听一点,是些天真的理想主义者,难听点是鬼迷心窍的糊涂虫。而那些心怀邪恶参与罪行的人,则是为虎作伥的凶犯。头脑误入歧途尚可回头,行动伤害别人则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想回头也很难了。不知道他们在祭奠这几个凶手和亲人的时候,是否想起了被他们害死的那128个亡灵?

影片中的演员表演都不错,听说好几个人还拿了大奖。引起我注意的并非是主要人物,而是饰演甲斐实的寺岛进。在《下一站,天国》里他饰演的是一个颇具幽默感的车站工作人员。而现在这部片子里他却一改风格,甲斐实是个阴郁寡言,有时还有点暴躁的人。寺岛进演的非常到位。

本人评分:6.5。

 4 ) 拉片

本来想写影评的,但是光靠看一遍的记忆写不出来什么,重看一遍,打开记事本,开始拉片。但已经十点半了,明天还要上班,今天是没空变成影评了,先把拉片的草稿放这里吧。

由arata作引子,三人的片段,按照固定的顺序交错出现,勾画三人当下的生活状态,但此处胜提到,敦是他的高中同学,这与后面敦这一角色的神秘性又盖上一层面纱

同时也为三人面对困境时的状态和意外长时间共处的各种应对姿态进行铺垫。

手持镜头为主,伪纪录片形式。

深山的鸟鸣,开头也有出现。

四人陆续抵达,距离开始缩短,开始相遇。但对他们来说不是第一次。

花的意象!(陡坡上的山百合)

四日两两相遇,两人熟络,两人生分的寒暄

实 第一个到,注重时间观念的上班族形象。

(每年一次的活动)

车内四人的距离拉到最近,车内的谈话时间,四人情感上距离拉近的同时,物理上行进越来越远,但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敦谈话参与度低

摩托车(作者导演的电影,处处都是伏笔,前后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很强)

敦的黑衣服(身份之谜的线索)

两两交错谈话,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笛子开始引入他们各自亲人以及与那场事件的关系。(胜的哥哥)

坂田在湖边出现,是全片的锚点,交错镜头一动一静,四人与坂田的距离也在拉近。

实最先发现坂田。

从林间走向湖边的阳光下,开始(!)真正接近逝去亲人的心里。

依次在栈桥悼念(时间长短不一样,虔诚度不同,敦带了花,好像是小野菊)

四人与坂田互相发现。

聚餐时距离拉远,节奏上开始松弛,横向的距离再次拉近。但由实开始谈起家的概念。

车被偷!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四人的戏剧冲突开始出现。这个设计相当荒诞。作为车主的敦并不是最慌乱的,反而劝阻想走路回程的实。

坂田与四人正式会面,但坂田显得更在意车子的丢失。

最先与坂田交流的是胜。

四人沟通与坂田同行,实的反应最激烈。

物理上的距离更深入,他们在心理上更接近逝去的亲人。

进入屋子的顺序和对待屋子的态度。坂田最先坐下,主人的姿态接待四人。

代纪香最先开始回忆。

敦注意到屋外墙角的花。胜坐下,实嫌恶灰尘,开始回忆。

胜最先与坂田交流,探寻亲人未知的过去,距离各自拉近。

胜向坂田介绍四人身份,对于敦,说的是在这里的应是他姐姐,而坂田也半疑问地回应。

敦摘下眼镜,拿起香包,开始回忆,但没有声音。

胜携长笛出门,代纪香给他手电,代纪香开始继续回忆与前夫的过去,前夫的谈话开始引入邪教的所谓理论和邪教团体的生活,但重点在于对这种邪教对生活的影响的展示,对原初家庭的破坏。

大段所谓的邪教宣传。镜头始终在代纪香这边。

胜在林间吹长笛。低沉的笛声与林间风声。开始回忆。

相对于代纪香的抗拒,胜对于哥哥介绍的邪教思想显得并不关心,兄弟俩的关系并不亲密,哥哥也不试图影响弟弟的生活,更没有想拉他入教。父亲的接入,让家庭又一次出现。但是过去式父亲的离世推动哥哥奔赴教团。

坂田再次确认敦的身份和工作,敦探问姐姐是怎样的人和教团的关系

坂田回忆与敦姐姐的,但有声音。在湖边栈桥。

坂田探问四人的关系。

实开始回忆,他的回忆是关于前妻婚内和老相识的出轨并加入邪教,解释了他对于邪教成员的抵触和憎恨。邪教同样破坏了他的家庭,双重的破坏,对他家庭信念的否定。这场三角戏的表演极为出色。镜头在两边互相切换,双方互相并不理解但坚持各自的表达。

镜头始终在实一边,导演的立场很清晰。

实与坂田通过借火开始交流,抵触开始慢慢消解。交流内容看出坂田已没有原初家庭,教团是他的家。

安静的环境,声音很清晰。敦提起想知道教团的生活,屋外实在探问坂田教团的生活(但敦没有问坂田),实在意前妻是否出轨。敦拿出找到的姐姐的香包,但代纪香什么都找不到。(是否屋内找到值得怀疑)

代纪香从物品引出另外的回忆并向敦叙述,物品是鞋子,与进屋拖鞋又有一重呼应。

敦开始与姐姐的回忆,在湖边开始有声音。(但可能是借由坂田的描述虚构的形象和回忆)关于孤独的鸟的讨论,与邪教内容无关,更像是敦给姐姐传输一种观念。镜头是在姐姐这边。

四人回到屋内,回忆结束互相交流。在亲人呆过的地方互相交流,教团家庭以临时家庭的重构而重叠。坂田的在场形成了两种家庭的勾稽。

代纪香开始意外之后的回忆,代纪香家庭破碎开始展现,回忆不起丈夫何时开始异常。接下来是实,不知道前妻的两次堕胎。敦的表述是他,喜欢花,似乎不是在说姐姐。接着是胜,直说虽然住一起但是不知道哥哥的异常。

回忆结束。

入夜下雨了,前一年也下雨了。

敦回忆,关于寂静蓝色,和小野菊,姐姐开始陈述结束与重生。

敦与胜交流神是否存在,二人都不信神,对教团的批判和否定。(雨声)

代纪香开始回忆,介于前两次回忆之间,丈夫离开教团曾回家过一次。但却更加疯狂,没有回来。激烈的言语冲突,家庭的完全破碎,却留下一双鞋在自己这边。脚底的灰尘。

坂田开始介绍教团里的代纪香丈夫。对教团残害他人的不理解。

坂田开始回忆代纪香丈夫的逃离事件,(湖边与敦的姐姐),与他在代纪香面前的描述完全不同,坂田本人更像是主动作恶,期待作恶计划的顺利,对教团的信念不是最主要的驱动。坂田更焦虑,更留恋现实世界,强调净化思想但又惧怕计划的实施 。

屋外坂田、敦、胜三人雨后火堆边谈话,坂田回避对计划的谈论和背叛,以及信念。但明显是说谎。敦一直保持沉默。

代纪香和胜依次来到屋外。五人火堆边沉默(很好奇他们点烟为什么不用篝火)

湮灭的火堆切换到坂田对计划背叛的回忆,寂静蓝色,是清晨还是黄昏?

坂田林间的奔跑是为数不多的激烈的场景。

面对审问,坂田为了自保开始背叛,否认亲密关系,持续的说谎,教团家庭的破碎。

教主自杀。

实:生活的真实性。

胜:逃避

代纪香:逃避不是好办法。

坂田与敦讨论姐姐,(姐姐应该是警官提到的对坂田很好的那个)不相似。

敦问教主,坂田说像父亲,初期的教团像大家庭。大家庭破碎后,不再想起教主。

窗外男人焚烧什么的镜头一闪而过。像是某人的回忆。

天亮了,五人离开屋子来到湖边栈桥。晴天,湖面武器雾气升腾。五人站位各不相同。

搭上顺风车离开。敦戴上墨镜,

临时家庭即将终结,距离重新拉远,四人与外界的通讯恢复。只有坂田没有联系,(面看起来真的很好吃,敦吃的好像是荞麦面。)

回程的列车只有敦和坂田没有睡觉。坂田开始询问敦的真实身份,敦的姐姐说过弟弟已经自杀了,到底是姐姐为了隔绝原初家庭而说谎,还是敦一直在说谎?但更倾向于敦在说谎。

新宿站的人潮涌动,五人消散其中。

敦又带着一枝花来到医院,老人已经离世,护士发现敦并非儿子,老人应该是教团事件的受害者。

回忆,女人问男人是否后悔结婚,不关心孩子。回忆窗外烧东西的男人,敦回忆警官审问,是否受影响才喜欢花,敦说喜欢那百合花,但不觉得是受到影响。

敦为自己重构的家庭因为老人的离世又一次破碎。

实去看棒球(对后家庭的逃避)。胜与女友看照片讨论离奇之旅,问女友是否会游泳,应该是回忆起哥哥不会游泳,决定教女友游泳,他开始认真面对试图组建的新的家庭(不逃避)。代纪香与儿子通话,(不再逃避),四人在这趟旅途后不再逃避创伤后的生活。

敦又回到湖边栈桥,寂静蓝色的背景。扔下的是百合花,镜头切到回忆,烧照片的男人背影,关门后屋内的百合花。不再用伪装角色需要的小野菊。

长时间的敦独自站在湖边栈桥的背影,敦的哭泣,呼唤父亲。作为教主的儿子,他承受更多的代际罪恶感,相较于其他教团成员的亲人,他更加缺乏正当的理由去为父亲悼念,又缺乏足够勇气去直面父亲是一个罪人,喜欢花也极力回避是受父亲影响。

父亲烧掉合照的镜头后,敦烧掉了湖边栈桥。

字幕背景是持续的水声,是谁在水中行走?

 5 ) 距离:亦近亦远

关于亲人
距离,是指心的距离,即使是夫妻、父子、兄弟姐妹,看似是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心与心之间也充满了距离感。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到的关于自己与兄弟之间的关系,不会像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也不会像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也不会像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他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必然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然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她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共老,“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雨树共老,挺好的。”
我们总是习惯把自己活成很多面,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面前,我们也活成了不同的自己。在社会中,我们尽量把自己活得像个社会人一样,为人世故又不失真诚;在父母面前,活的更像个孩子,偶尔任性,偶尔懂事;在兄弟姐妹面前,活的时而像个小孩,时而活的像个小大人,总是处在照顾和被照顾之间;在配偶子女面前,就要活得像个家人一样,既要有责任担当,又要体贴关怀;在朋友面前,我们也许会活的更真性情一些……
可是,即使是朝夕相处的那些人,即使是血缘最亲近的那些人,我们也很少能完全了解知道对方的想法和内心深处的渴求,我们忙着生存,忙着生活,却忘了忙着了解理解身边的人。我们都是人世上单独而存在的个体,缺乏沟通与交流,孤独的活着。

关于信仰
信仰这件事,没有对错,只有善恶。无论你是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共产主义等等,这都是你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想的,无论你是信奉佛教,还是沉迷于伊斯兰教,还是沦陷于邪教中无法自拔,这都是你自己选择的自由。在信仰这件事上,选择是否信仰还是何种信仰,这都是自己的事,即使他人进行干涉,最终的选择都是自己决定的,选择带来的后果都是要自己承担的。
所以,当你披着信仰的外衣,做出了伤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利,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动的,这都是在作恶,是不值得被原谅的。对恶的放纵原谅就是对善的惩罚。
也许你认为你的这些行为是出于对自己信仰的至高崇尚,也许你认为你的这些行为在你的信仰里是值得被人推崇的,是为了精神上的更高的追求或者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更纯粹的东西,可是,剥开那些层层的外壳,伤害毕竟是伤害,恶就是恶,无论你添加多少的修饰与辩解,其本质是不会变的。这个社会的本质也是不会变的,惩恶扬善,人性所在。

关于后来
影片是以日本的奥姆真理教为背景进行创作的,也许你对这个所谓的邪教并不了解,但你一定对国内的FLG有所耳闻。
有些人是出于自愿,有些人可能是被忽悠进去的,可是殊途同归,他们最终在这个组织里被洗脑,寻求所谓的更高级更纯粹的追求,做出了一些震惊世人的一些举动,让人扼腕叹息,也让人感到无法理解。
很多时候,事情一旦开始,就会发生更多。我们无法阻止事情的开始,我们只能阻止事情的发展。
尤其是在惨剧发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所谓的宗教团体和成员及事件会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讨伐他们的声音会渐渐减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所谓的宗教团体和成员就会真正的消失了,他们只是在黑暗中继续苟延残喘,渴望并尝试着有朝一日能重返光明。对于这些所谓邪教的处理方式,真的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还有,那些施害者也是被害者的遗族们,看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等等,做出了这样的事,可恨又可怜,心痛又叹息。可是,我们谁又能确保自己身边的人,那些你所谓最亲近、最熟悉的人,不会步那些人的后尘呢?

 6 ) 距离

凡事過了界線, 只會累己累人, 修行是宗教的必修課, 過分積極, 過分宣揚教真善美的教條, 親人只會感到煩厭: 女教師丈夫深宵人靜時在房間讀宮澤賢治的詩, 他把真理教的教義套在文學詩作, 扭曲了原有意思, 自以為從中獲得了宗教的奧秘, 不顧獨守空閨的妻子, 不顧年幼兒子, 得道昇天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修行, 朝聞道, 夕可死矣! 入迷甚深的信徒捨棄了人類應有的情緒反應, 縱使男人不住叫和妻子同坐的男子滾開, 甚至把飲料倒翻其身, 然而, 他沒有情緒激動, 以笑容及驚人的好脾氣應對, 活在天上人間信眾看著迷失在罪孽深重的人世孽海, 只有微笑回答, 那種看透世情的淡然、 得到神眷顧的超然及憐憫迷途羔羊透視, 可以捨棄肉身, 一走了之, 回到所謂的天家, 留在世上的親人要背負的是心靈創痛, 表面過著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的生活模式, 但在自我救贖的深山旅程, 接觸人類還沒有污染的湖泊, 是受傷害家人潔淨靈魂, 交託憂鬱給天地的祭禮。cr:陳柏祥

 7 ) Distance

不時到醫院探望老年老病者的男子; 下班回家沉淪在自己世界, 不理小兒哭泣的男瘦削男人; 游泳教練放下上課時的嚴謹, 在街上和美女調笑; 女教師下課後趕緊回家批改習作, 忙得只能吃微波爐翻熱的食物, 這是時下青年人及時行樂, 以及忙碌都市人的普遍心態。平穩背後, 四人肩負每年一次的湖畔之旅: 記念、安撫傷痕之旅。

火車站候車室的等待, 男女說著簡單的問候說話, 一年一次的療傷征途, 傷未癒, 真心的交流不能完全釋放, 心靈的牢籠在婦人與小孩注視下鎖得更緊, 更不易放開, 只有和同是狂熱宗教受害者同坐一車, 避開世人投射的好奇眼神時, 心情才會鬆弛, 說學生時代的甲子園軼事, 車廂狹窄, 傷悲的釋懷, 有如窗外的自然風光, 廣闊無邊。

自然光線照在眾人背後, 溫和的陽光洗滌了他們所承擔的無奈、痛苦, 這一刻, 沒有人有資格品評得失, 三年前的宗教遺毒, 藉著簡陋屋子的共處一室,燈光不足, 他們的心反而敞開了, 彼此關懷對方, 一同抽煙, 共同把因宗教死去親人的遺留形像, 以及殘留的憶記, 不約而同的留在屋子的一角, 永遠不要帶走, 以免影響在生人士的下半生。

凡事過了界線, 只會累己累人, 修行是宗教的必修課, 過分積極, 過分宣揚教真善美的教條, 親人只會感到煩厭: 女教師丈夫深宵人靜時在房間讀宮澤賢治的詩, 他把真理教的教義套在文學詩作, 扭曲了原有意思, 自以為從中獲得了宗教的奧秘, 不顧獨守空閨的妻子, 不顧年幼兒子, 得道昇天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修行, 朝聞道, 夕可死矣! 入迷甚深的信徒捨棄了人類應有的情緒反應, 縱使男人不住叫和妻子同坐的男子滾開, 甚至把飲料倒翻其身, 然而, 他沒有情緒激動, 以笑容及驚人的好脾氣應對, 活在天上人間信眾看著迷失在罪孽深重的人世孽海, 只有微笑回答, 那種看透世情的淡然、 得到神眷顧的超然及憐憫迷途羔羊透視, 可以捨棄肉身, 一走了之, 回到所謂的天家, 留在世上的親人要背負的是心靈創痛, 表面過著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的生活模式, 但在自我救贖的深山旅程, 接觸人類還沒有污染的湖泊, 是受傷害家人潔淨靈魂, 交託憂鬱給天地的祭禮。

回到繁重的都市與郊野接軌地段, 眾人沒有交談, 吃麵充飢, 回到城市, 他們再次面對人群, 悲傷會再次勾起, 倒不如決絕燒毀木橋, 亡靈化成的白霧不會近身, 過去的痛儼如燒得火旺的紅帳, 燒灼還未癒合的傷口, 殺死往昔, 癒合的傷疤, 在陽光下, 發出腥紅的無奈。

 8 ) 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是知裕和的电影,电影节奏有些慢,需要真的耐着性子去看,有纪录片的风格,内容和形式上很冷硬,感情上又很压抑自省,电影中涵盖的生活质感有些无趣沉闷,甚至有些压抑和生涩难懂。直到看到后面,会有些隐隐约约的痛。人与人之间分隔开的距离的本质是心智,感受和欲望,世界上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是我的家人,我却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做什么。想要离开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不是因为那个地方有多好,而是因为这个地方没有了那些美好,要离开,只要不是这个地方,哪里都好。关于亲情、信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探讨,镜头充满诗意。

 短评

孤独的鸟的五个条件:一羽の孤独の鳥には 5つの条件がある第一に 最高点まで飛ぶこと。第二に 嘴を天に向けること。第三に 一つの決まった色をしないこと。第四に 同類を欲しがらないこと。第五に ごくかすかな声で歌うこと。-サン・ファン・デ・ラ・クルス-

8分钟前
  • Edward
  • 力荐

镜头的摇摆很自然,好似它只是看着,毫不刻意、不张扬,不带任何目的。在晃动的镜头、零散的对白中,五人一步步深陷幽深而静谧的绿海,夜幕降临在那栋逝者曾欢聚的房间,不由分说地把他们拉回过去。雾气缭绕看不到周遭,回忆凶猛烧不尽哀思,湖水深邃望不见尘埃,逝去的亲人依然如路人般陌生。

13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手持跟拍纪录片风格,镜头时常晃动或变焦,意图呈现出一种真实生活感。片中讲的邪教案件是虚构的,避免与现实中的关联。不断插入碎片化的闪回记忆,想表达普通人被邪教吸引后的思想异化状态,家庭亲情缺位后投身这种组织来重获完整。但在很多事情上又含糊不清,没能实质探索出思想内源。电影试验式的形式主义大过内容表达,群像塑造结果成了众人面目模糊。

1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还行

是枝裕和早期的大闷片,对我这种“闷片消化机”来说,倒也闷得十分舒服。不觉得这是什么伪纪录片风格,只觉得是枝早年大约比较受老塔的影响,尤其结尾那个流水声的运用,同时这也是侯孝贤的拍法:所有事件性的东西,全都在镜头之外,你能看到听到的,几乎只是没什么信息含量的场景片断和对话。

2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7.0/10 分。2018.08.17,第一次看,日万代版蓝光。剧情好沉闷。。。片子影射日本奥姆真理教邪教事件。日本邪教组织,由麻原彰晃(原名松本智津夫)创立于1985年。1994年起,日本警方发现12起暗杀事件与奥姆真理教有关。特别是1994年6月松本市有人施放毒气致使6人死亡,200多人被送进医院。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投放“沙林”毒气,造成5500多人受伤,10多人死亡,震惊了全世界,它也因此更加臭名昭著。

23分钟前
  • Lonely
  • 还行

内面(私人记忆)的发现颠倒了“加害—被害”的认知结构,进而借人与人的距离(ディスタンス)指向了社会结构性问题,影片主人公或许便是日本社会全体成员的样本,这样处理与《幻之光》一脉相承——亲人都有无法理解的举动,这便是距离所在吧。作为早期的是枝裕和作品,虽然悲伤还无法自如地淡出淡入,但颇具灵气。想到后期(到现在)避社会性而言其他的是枝裕和,彼时的的他或许还迷茫,并热衷于追问。电影风格之变体现了作者人生态度的转变。

24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语法稚嫩,但语义已十分超前。如同一束光,你判断其亮度感受其温度,但对于其源自何方抵达何处,却一概不知。导演便是用如此的只言片语实现人物画像,无意追问恶之源头,而是专注于描摹一切貌似与恶无关之周遭。

2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4.5. 因突然事件而聚集,在对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寻找记忆。幻之光之后,无人知晓之前,把残酷和无味的现实融入淡淡的记忆和生活。夏川结衣说:“我怎么什么也没找到啊,不过这样或许更好……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把鞋子遗留在这里了,但是这双鞋还在。” 太喜欢这些有点混乱而琐碎的生活和记忆的细节了。

2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死于信仰邪神。三年祭,在森林薄雾中穿行,夜谈,白百合沉湖,火烧木栈道,水色潋滟,お父さん。 值得重看第二遍,会发现许多细节。若要说最喜欢的结尾,这算得上之一。

30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北溟有雾水生烟, 再见箱舟火烧湖

35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下一站,天国》里以温暖的记忆来说死亡,最后却要接受永别。这温暖的背后是虚空。而《这么……远,那么近》看似冷漠,慢慢打开的记忆里却有亲近的温暖。似远又近。

38分钟前
  • 任知
  • 还行

原谅我后一个钟用2×倍速看完的。

4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十年前的ARATA和伊势谷友介是那么年轻,十年前的是枝裕和还是一贯的简言沉默。手持摄像机的真实和虚晃,大量的沉默与现实回忆的闪回。大家都是普通人,大家都是陌生人,嗯,你同意么?

4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神剪辑+(类似)Database叙事,把一个本没有什么冲突的故事扩展得极好(否则就会变成河濑直美的[殡之森]不过那个更偏心理结构而不是社会性了),“悼亡的后共同体”在处理亲人问题的同时也在自我审判。

4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⒈好在观影前小睡了一小时用来养精蓄锐,不然疲惫状态下看《距离》应该会看得犯困;⒉多个人物的回忆与现在来回穿插,大量的手持摄影镜头增强了影像的真实感,但也导致叙事节奏缓慢、故事性不强,因而对我吸引力不够;⒊话说,我们中国好像没有讲述法轮功的电影吧?⒋那片翠绿的山林勾起了我的乡愁!

4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A / 这一夜风平浪静的力道远远胜过十多年后《比海更深》里的狂风暴雨。一方面当下是过去的某种提喻,另一方面当下与过去的交织构成历史与未来的隐喻。影像写实与写意的并行成为一种召唤社会沉思与纯粹感知的细腻修辞。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回答《幻之光》并后启《小偷家族》的杰作。惊讶地发现是枝裕和对世界的怀疑与绝望竟有点像黑泽清。

52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遗憾于生前没有与亲人多交流,却在亲人去世后,渴望着从他人的言语中读懂亲人。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好的没有话讲了,炉火纯青的留白美学

57分钟前
  • LOOK
  • 力荐

实在是太沉闷,拖了几次才看完

1小时前
  • lixunhuan
  • 较差

是枝早期的电影都十分令人惆怅,基本上只要你进入那个情境,就会不由自主的怅然若失。我很喜欢。而这种怅然的感觉,一直到《比海更深》才又重据主体。(Mmmmm……这么想来《三度目杀人》也有一些,怪不得我也挺喜欢)而他几乎所有的电影,都包含着人的逝去啊。

1小时前
  • 杨多荤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