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土2022

剧情片其它2022

主演:Alina Khan  Ali Junejo  Salmaan Peerzada  

导演:塞姆·萨迪克

播放地址

 剧照

乐土2022 剧照 NO.1乐土2022 剧照 NO.2乐土2022 剧照 NO.3乐土2022 剧照 NO.4乐土2022 剧照 NO.5乐土2022 剧照 NO.6乐土2022 剧照 NO.13乐土2022 剧照 NO.14乐土2022 剧照 NO.15乐土2022 剧照 NO.16乐土2022 剧照 NO.17乐土2022 剧照 NO.18乐土2022 剧照 NO.19乐土202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7:46

详细剧情

  Ranas家族是一个富裕的父权制家庭,他们渴望通过一个男婴的诞生来延续家族血统。此时,他们的小儿子秘密加入了一家色情舞蹈剧院,并爱上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变性女星。两人间无法开花结果的爱情故事将逐渐唤醒整个Ranas家族的性爱欲望。

 长篇影评

 1 ) 去看恋爱中的蚊子和鸡

这截文字是多伦多影节首映后的观感,不是影评,连剧透也没有。愿意看的非常推荐你去看,没兴趣的敬请无视。 先讲个电影里的冷笑话,大致记下的台词: 碧芭:给我讲个笑话吧。 海德尔:呃... 有个蚊子,和一只鸡相爱了。他跟鸡说我们接吻好吗?鸡说那就接吻吧。然后他们就接吻了。然后两个就都死了。 碧芭:? 海德尔:因为接完吻后蚊子死于禽流感,鸡死于登革热。 碧芭:不好笑,所以这个笑话的教训是? 海德尔:爱情是具有毁灭性的。 第二个印象深的细节,人家本意似乎并不是冷笑话,但我听得像冷笑话。字幕过得很快,今晚皇家亚历山大戏园子里屏幕又奇小(这张电影是4:3的屏幕),所以只看得个大意。记得是海德尔的老婆梦塔丝在淡淡地若有若无地抱怨:今天电视上有个中国的年轻宇航员去了外太空一圈回地球上来了,你和我呢?又做了什么?

梦塔丝提到中国年轻宇航员那话听着像由衷地夸赞,不像是反话。照说作为一个中国来的华裔,在电影节上听到巴铁老铁在电影里夸奖艳慕应该得意才是。但我听着没有自豪,不知怎么却有点点如坐针毡。本来前后左右的各种皮色的观众看得都十分投入,也没谁留意到我这个大陆来的华裔。但那一刻我就是觉得别扭,因为看着他们这张巴铁电影然后联想到我们现在的那些电影,觉得他们赢了,所以这话说出来听着就分外地像揶揄 -- 虽然人家根本没这意思 -- 虽然我一向认为看电影就好好看制作剧情演技摄影、捧一个踩一个是最无聊愚蠢的事情。

巴铁青年导演赛依穆•萨迪克的这张《乐土》(其实应该翻译成《乐园》或者《游乐场》)我来看前没做功课,只知道在戛纳得了酷儿金棕榈和“一种关注”的评审团奖。看到一半时我都还怀疑这是文学作品小说改编的,因为他的叙事和镜头语言都极具文学性。看完了观众问答环节我才知道这剧情长片处女作是编导自己的短片改编的,萨迪克那张叫《亲爱的》短片还在疫情前来过多伦多。这张电影最给予我震动的是他的“高级感” -- 不是炫技什么大制作什么大特效的那种“高级”,更不是我小时候亲历过的那种穷乡僻壤土包子嘴里那种高级 -- 小时候开学前家长去制备文具,但凡杂货铺子里见到什么“高级圆珠笔”、“高级文具盒”、“高级书包”,你就知道铁定是金光俗艳捏手上掉漆掉色用不到一学期就散架的货色 -- 通常越穷困贫乏的地方来的人对高级的理解越成问题。

这张电影给我的高级感不仅仅限于他的电影语言,不止是他的剪辑和过桥、不只是他那一幅幅定格时像伦勃朗油画光影里的画面,甚至他的留白、甚至他的配乐、甚至这些宝莱坞隔壁来的这些所有咕噜咕噜讲着乌尔都语的人们的演技,尤其是他这个故事的内核: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满满地塞进了宗教、传统、男性家长制霸权、深柜同性恋、性别定位与歧视和暴力、女性的觉醒和抗争、极端方式下的解脱与谅解、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 这每一条线都可以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口水喷观众一脸,尤其是一般意见认为贫穷落后的那些宗教国度做出个这可更不得了(家里出个同性恋/变性人什么的简直像出了个科学家一样先进时髦),但这张电影的所有制作者参与者们偏不 -- 他是隐忍的。含蓄的。涓涓细流的。两个钟点里我没见到传统宝莱坞那类的一惊一乍大癫大吠配上jump scare的抓马音乐的演绎。甚至没像样的南亚热烈歌舞 -- 唯一一场歌舞是海德尔在游乐场里停电时拢了人来打手机电筒光给碧芭伴舞 -- 我看着他夹在别的男伴舞里穿着亮晶晶的亮片舞服,左手左脚鸡手鸭脚地奋力舞着又好笑心里又堵的难受。看着看着眼睛湿了,终于还是没哭出来。

[对了:豆瓣简介说碧芭跳舞的是什么“色情舞蹈”剧场。英文字幕翻译的“erotic”这词不是色情的意思,色情是pornographic,erotic是香艳性感、顶多翻译成红粉歌舞 -- 请你们改了吧]

字幕上来时,整一个戏园子的人全部站了起来,我们就那么好几分钟的站立着使劲鼓掌,各个角落好些人此起彼伏嗷嗷叫着给彩儿,像以前看芭蕾或者大戏角儿出来谢幕的时候。我也就是穷且坐orchestra区的后排,不然脂光粉艳地做楼座的话简直想把珍珠金子头面什么的拔下来往台上扔。影节选片指导和导演轮流介绍演员们,做梦塔丝的那个年轻女演员看着十分激动,在嗷嗷的彩中捂着嘴落泪了,她不会说英文。做看上了海德尔他爹的邻家老阿姨的那个丰满大妈英文不错,说她是巴基斯坦的电视女明星,也许地位相当于赵丽蓉谁的。轮到她说话时她平复了一下,道:我十分有幸和这群美丽的人们做这张电影,只要做出来了就是胜利,因为我们要表现的就是resistance。我们下面的嗷嗷鼓着掌,我眼泪又快下来了。

期待萨迪克未来更多的好作品
中间高个儿胖子是本片作曲,他英文是除导演外最溜的。最左边男主角英文也很好,话不多,他旁边的是跨性别女演员阿丽娜•汉小姐。最右边的是女一号做梦塔丝的拉丝蒂•法鲁克小姐,她做的这个最悲剧性的反抗角色,从头到尾没一次哭哭啼啼过

观众问答时我奋力举着手,后排好些林立的手中到底也没轮到我。萨迪克导演说他们筹划过程中试镜了好多人,有些出名些的根本没兴趣,有些是初始试镜通过了,发现影片内容后又退出了。倒也等于间接回答了我准备的问题:我本想问制作过程如何、剧本是否需要预先送检审查之类。皇家亚历山大戏园子里出来后,我立门口街边上等姐妹洛伦丝小姐,旁边几个南亚小伙子兴奋地和他们的女朋友们讲着英文叽叽喳喳。内中一个道我打包票国内不会商业上画的。我忍不住插话道对不起,请问你们是巴基斯坦人吗?俩小哥转过头回道是鸭是鸭,你怎么看出来的?我笑道上一次我看你们巴基斯坦片还可能是七十年代的一张电影,看到这张很新奇、也很吃惊,你们国内拍片子不需要预先过审查的么?小哥1道审查也有的鸭?你看那个男的和那个变性女孩儿接吻那里肯定通不过的嘛。小哥2道其实我们那边拍片前倒不必送审,但这样的片子拍出来后也要机构批阅,商业院线上怕是很难 -- 我们巴国六七十年代出好电影的,后来八十年代后宗教审查渐渐不行了,但现在年轻人的思维改变,又好了起来。

我也希望他们好。以后会有希望的。和姊妹走去单位那边拿车,秋凉了,Roy Thomson Hall旁边草坪上在免费做休杰克曼的The Greatest Showman,伊早前在我排队时走过红毯。好久没在Tiff一开节就看得这样的好电影了,我很快乐。

 2 ) 消失的乐土与人,无尽的悲情三角

(by Mr. Infamous,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把《乐土》称作《悲情三角》,甚至让它在戛纳取而代之登顶(尽管并不在主竞赛),都不是什么匪夷所思、德不配位的事情。

这部处女作技法圆熟,情感馥郁,不仅之于戛纳,也之于LGBTQ电影,尤其是之于巴基斯坦电影和刚刚过去的2022年,它都是当之无愧的一个宝藏。尤其是国别,一个外人连它主拍娱乐片都未必知晓的地方,终于有一位年轻导演,把并不贪恋娱乐与经济收益的现实电影,托到了世界舞台。

无论是举动,抑或是品质,恐怕都只会徒增我们的艳羡,很多时候彼此差距的突然成型,是要被刻板印象下的超大反差给迅速推动的。

《乐土》这电影,其实也先在刻板印象上开刀。

它聚焦的是巴基斯坦非常典型的传统穆斯林家庭,一家之主是老父亲阿曼,大儿子萨利姆和妻子努奇膝下只有女儿,小儿子海德和妻子穆塔兹则尚未生育,在重男轻女而且注重传宗接代的家国环境里,众人地位已经早早被身份与附加属性所精密捆绑。

顺着这些千百年来无法撼动的标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并且预判个中角色的命运轨迹,于是蝼蚁的挣扎,就在变数中搅动令人唏嘘的因由。

导演塞姆·萨迪克在这样的背景下处理群像,排布际遇,有相当巧妙的焦点移动方式。观众一开始会以为深柜的海德是主角,然后发现焦点人物是他的老板,变性人碧芭,最终发现,蕴藉着最大情感力量的是穆塔兹,一位妻子、儿媳与准母亲,一位女性。

视点在三个悲情人物身上的转移,实质上构成了电影的悲情三角。三足鼎立的悲剧呈现,打破了我们对电影的预判,即它不是过分单纯的同性恋、变性人、同妻电影,或者更大层面的酷儿电影、女性电影,它反而是要各有蘸取,最终构成广泛的照拂以及精准的抗击。

我们不妨先从三位跳脱标签限定的主角开始细说。

海德身为大家庭里最年轻的男性,一直在逃避传统男性对应的所谓责任,譬如挣钱养家,生儿育女,甚至宰杀牲口。

非常意味深长的一幕是,屠夫无法上门,父亲发号施令要求杀羊,他无从下手,就顺势让挺身而出的妻子做了主力,热血溅到彼此脸上,宣示二人必将领受公开献祭。

这大庭广众下的「权势」逆转,又是家中日常,失业多年的海德平时就在家中帮助兄嫂照顾孩子,而妻子则欣然外出工作。父亲「需要」掰正男内女外的「乱象」,一旦海德找到工作,大儿媳努奇表示家中需要帮手,穆塔兹就被勒令辞职回家。

但是谎称担当剧院经理的海德,实际上是做伴舞,既不阳刚,也没声望,无法确切反哺这个家庭上上下下的刚需。而他之所以决定接受这份起初抗拒的工作,又跟勇敢做自己的领舞碧芭有关。

她是他眼中美与力的象征,他希望被她征服,甚至被她填充,在暗地里瓦解自己正统的男性身份,缓释多年束缚。

于是作为隐秘的同性恋,他又把自己定格到所谓的最低位置里,因为他需要臣服在女性装扮的碧芭胯下。癖好当然不牵涉对错,但在电影的语境中,当他不自觉地面对一整套异性恋准则对号入座,甚至在一整个禁忌游戏的杯弓蛇影里拆解自我,那种犹疑、自厌与痛苦就会撕扯得极其揪心。

他曾经给碧芭说过一个笑话,鸡与蚊子相恋,但在接吻时给对方传染了禽流感或登革热,双双死去。实际上他也抱着某种必死的心态去跟碧芭相爱,这死的觉悟包含东窗事发的社死,但是彼此需索的根本错位,导致他被扫地出门,情感与身心在屈辱的绝望里迅速凋敝,并埋下伏笔。

海德不够「男性」却又不得不维系男性形象,是他悲剧的起源。而他这些男性气概的衰亡,又跟碧芭和穆塔兹「男性气概」的无意兴盛紧密关联。

碧芭是一位变性人,是性别乃至社会规则的最大颠覆者,也是受害者。同样对男性身份的弃绝,让她身处被轻视、被轻薄甚至被胁迫的境地,特别是当她急需攒钱做完整手术的现阶段。

她残留的,或者说不得不武装出来的贴近男性的强悍,予以她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但是海德对她的依赖与眷恋,无论制造过多少相互谅解的泡影,都会随着双方定位的亮牌而遭到毁坏。她再度成为两头不到岸的象征,内心向往自我与自由,但实质上相距越来越远。

从短片《亲爱的》开始关注变性舞者的导演,让碧芭成为海德以及传统家庭难得触及的光怪陆离本身,或者说遥远但更真实的现实本身。她内在的「关闭」,是对方自我探索的破产,也是非主流人群的重创。

而似乎完全符合社会规矩的直女穆塔兹,则从另一个方向构建大于个体的悲剧。

她对海德的好感基于对方在婚前,理所当然地允许她外出工作。但很显然,在大家庭里,即便是曾经显得开明的海德,也不会真切关注她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莫说成就感带来的喜悦。

作为女性,她最被看重的时候,是当大家知晓她怀上儿子后。但是,生育与爱毫无关系,荣耀与尊重并无牵连,女性作为行走子宫的默认设定只会让所谓传统、所谓家庭变得愈发恶臭,因为它褫夺了女性的平等价值,也降低了男性的为人意义。

对照此前在家庭生活中的兼顾与承担,说出「这里是城市,没有萤火虫」的穆塔兹实际上已经作为城市的异类萤火虫,因为过分通透而提前死亡。

她想要逃离,可一旦说给安分守己得逆来顺受的妯娌听,就成了荒谬的玩笑,需要立马否定。但她还是逃离了,奈何逃离成了一个自己宣判失败的计划,毕竟面对人群时,她终究发现天大地大,能去的地方并不能带来任何革新的希望。

电影始终跟画幅框定的四面墙一样,持续不断地让这些人碰壁,让他们逃无可逃,一辈子都在四方格里被人打量、要求和斧正,左右却看不到任何能延展的内容与方向。

如此强烈的压抑性,又跟画面中流光溢彩的暗色相配。在黯淡的光照里,流动的绿、蓝、红像是他们心血来潮的反叛,迟早要被看不到明光的纵深镜头给吃进去,可明明,那已经是人物回光返照的华彩。

《乐土》通过他们,构建了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的非主流人群,毕竟即便是穆塔兹,也只会被看作一个延续子嗣的准妈妈,而不是她自己。

每个人都是悲剧主角,但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无法靠近,于是各有各的孤独,又被各自的孤独分裂出整个社会的隔阂。更糟糕的是,因为人性怯懦,受难者反而可能是彼此的地狱。

比如丈夫死去十年的法亚兹,喜欢海德的父亲,愿意不顾古板儿子的反对,留在他们家,明明是这样胆敢突破旧观念的女性,也会因为海德在天台摆放碧芭人形板而跑来碎嘴,深陷男性凝视却自觉担当帮凶,是电影不断在推远的现实探究。

在这样腹背受敌的战局上,每个人还试图打破标签带给自己的枷锁,试图冲破性压抑指涉的全面压抑,这些堪称徒劳无功的达观,就跟悲哀观感,在实质上构成电影浓厚情绪的生发。

当宗教与传统观念严重掣肘,他们在共同生活的无形牢笼里,把矛头对准了巴基斯坦过分凸显的男权社会法则。

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电影主题,永远具有抗击的血性。《乐土》特别之处,是让这些既得利益者在行使霸权的同时,暴露出他们本身的怯懦、虚伪。譬如背地里猥琐取笑碧芭的舞者,一旦被对方掌嘴、吐口水,就哑口无言。

又譬如海德嗜好颐指气使的父亲,在法亚兹照顾他的那天晚上,因为自己无法坐着轮椅进洗手间,当面失禁,一面表现出身份霸权的可悲,一面凸显出事后找补的懦弱。

而我们亲眼见证的悲剧之所以更悲剧,也在于需要反抗的对手如此虚弱,而自我本身如此强大,却依然要打命中注定的败仗,甚至打得溃不成军,实在格外显得无从嗟叹。

努奇对着丈夫大吼,指出穆塔兹之死,所有人都是凶手,这一觉醒式的呼喊,粉碎了男权社会最后的体面,也照亮了他们本身的绝路。

就像是海德终于见到的广阔的大海,不过是另一个坟场罢了。电影就始终在以「乐土」般的自觉,去营造那个普天之下最大的失乐园,这第一部能在戛纳获得评审团奖的南亚电影,在巴基斯坦被以「道德标准」为由禁止放映,实在是再讽刺不过的佐证了。

 3 ) 最后,他们杀死了她

#ICA# #LFF# #First Feature Competition#

电影节第五场,也是目前最喜欢的一场。非常可惜错过了开场15分钟,导致在最后才知道那颗“定时炸弹”原来在开场已经埋下,好喜欢最后结尾处他们回到最初的时候,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出来。

叙事结构还是很清晰的,剧情上的张力更多是利用视觉和角色表演呈现的,台词其实是比较少的(最后那场戏台词有些过于直白,但张力还是很强)。

视觉上,很多元素帮助影片呈现那种父权社会下的压抑。4:3的银幕比例不光在远景群像戏时呈现那种空间上的压抑感,还可以在搭配中景手持时帮助角色传递情绪。暗红色也基本为影片的主色,不光压抑,搭配光影的使用很大程度还帮助了叙事。构图上群像戏的处理也非常好,门框镜子这种延展空间和压缩空间的手段使用的也很好。还有几次后脑勺镜头印象很深,不论是妻子等待“大家”对于她是否工作的“审判”,还是隔壁邻居家孩子“审判”自己母亲,都很好的利用了这种镜头带来的压迫感。最后妻子葬礼上的长镜头也很不错!

角色上是非常出彩的,每个角色的代表性都非常明显,主要角色都是处于《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所阐述过的“B面”上的人,当然,除了哥哥,因为哥哥是继承了父亲身份的人。

丈夫G的演员把角色演绎的非常好,尤其是每一次靠在对方肩膀上时,直接把这个形象激活了。舞女T把在男权社会丛林下一步步坚持走下的状态表现的非常有活力,而在对方对于自己性别认知错误后那种暴怒和脆弱的的表现也异常的“真实”(这里很多时候可以看到阿莫多瓦影片中人物的影子)。妻子就更直白,那段儿望远镜场景展现的性压抑感太牛了,还有结尾处展现出的那种被忽视以至于如此平静的展现死亡。这也爆发出极大的张力。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这个角色,他是家里的话事人,但却由于年纪太大而被挤到了B面,无法自由行动和失禁都是对于他失去权力的一种展现,更是到最后由他所构建的社会推走了愿意照顾他的人。而其余的角色,尤其是在葬礼上那拥抱丈夫的人,无不是送上毒药的人。

不喜欢的点就是结尾嫂子喊出的台词太直白了,不过也真好哭。

 4 ) 非男性,误谈处境

家里的酒喝光了,周末临时开了一瓶我也喝不明白的酒,就在一个约会之后的凌晨看了起来。

我的观影其实不算流畅,不少片段看完后我都按了暂停,一口喝下杯中剩余的酒,然后倒满,缓缓神儿再看。

导演是擅长使用暗喻的人,把一个一个结果都藏在意象中。

通过男性来体现“非男性”的困境,这在我看来就是本片最惹人关注的地方。

仿佛顺直男性发现性别认同居然成为一个问题而产生的撕裂感是超出女性或跨性别者对所处困境挣扎的折磨,实际上以男主(顺直男)作为嫁接,将男性与女性(和性少数)群体之间进行对照,男性遇到性别认同时的撑持也未必就能比女性的挣扎弱多少。

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你的身份认同脱离了“顺直男性”这个概念时,你就与真正的自由渐行渐远了。

影片的叙事就如它的简介那样简单,但影片带来的沉重感是寥寥几行字无法掠过的。一位女性想要自由的工作是多么难,即使她曾获得承诺,于是她只好费尽心思脱离“期待”,在最失望的时候饮下鸠毒;跨性别者想要拥有舞台,就得承受其他同性戏谑的嘲弄和越界的意淫;而一个男性只是想要做一个0,也依旧要面对身边的妻子和渴望下一代的父辈。

而事实上,在这样一种社会框架下,女性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她们被抽象成传宗接代的子宫、清扫房间的抹布、纳鞋底的针和操持家务的账本,她们有很多的抽象概念,唯独没有自由快乐的人。而跨性别者或性少数者(或许与女性有重叠),则更多的时候是被略过的,这在影片中几乎是用“直给”的方式进行阐述,很空旷,但也有足够的力量。

看这部电影我能想到很多中文电影导演(王家卫、侯孝贤、黄信尧),它的色彩、镜头和摄影技巧的高明与精细都远超于我对巴基斯担电影的刻板认知,更不要说,这是一部巴基斯坦电影了。

 5 ) 《乐土》:看不见的“她”

又一部作品再次证明艺术与自由创作之间的紧密关系。

之前对巴基斯坦的印象几乎都来自官媒,加上贫乏的知识和想象力,只留下尘土与落后的刻板印象。直到这部“横空出世”的电影。这是艺术的魔力,把人回归人,把世界回归世界。

导演塞姆·萨迪克,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影专业,《乐土》是他的首部长片,在2022年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摄影机奖提名,并获得“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奖和酷儿棕榈奖,一战成名。

塞姆·萨迪克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单纯的“酷儿电影”,它包含的内容更广泛,酷儿是电影元素之一。导演试图通过一部电影呈现他对当代巴基斯坦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无解的“爱”

电影关注的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穆斯林家庭,老父亲阿曼不怒自威,身体病弱,需要依靠轮椅,他最大的愿望是儿子们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大儿子萨利姆和妻子努奇生的都是女儿,希望寄托在小儿子海德和妻子穆塔兹身上。

穆塔兹与丈夫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电影开场不久的一场杀羊戏,预示着性格与命运的关系。父亲让海德杀羊,海德迟疑不决,嘴唇颤抖,下不了手。 穆塔兹一把夺过刀,手疾眼快,血液飞溅。父亲的不满显而易见。女强,男弱,两个人的位置颠倒了。

家族希望最大的障碍来自海德。台词早有暗示,当父亲问至今未孕,“到底是她不想,还是你不行?”海德犹疑的回头,没有说话。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介绍工作机会,去一家艳舞团面试伴舞,这是个并不光鲜的工作,但因为对舞者比巴一见钟情,海德决定留下来。

比巴是一名跨性别者,男性身体,女性妆发,她一直在攒钱做手术,想变成一个完全的女性。

海德之前一直没有工作,穆塔兹是一个出色的化妆师,为家里的收入贡献很大。但现在,父亲和大哥要求她辞职,在家里和嫂子一起做家务,照料饮食起居。穆塔兹据理力争,无效,海德沉默不语。

海德与比巴关系越来越亲密。

在比巴家中,海德讲了一个笑话:

一只蚊子爱上一只鸡,他们接吻了,结果蚊子死于禽流感,鸡死于登革热。因为,爱的宿命是死亡。

这个笑话有些突兀,但是也给这段奇异的感情染上宿命的悲凉。

这场戏展示出导演的专业功底,摄影、灯光、音乐专业而精确,复古的卡拉OK霓虹光影,让逼仄简陋的房间分外妖冶、暧昧。

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时常想起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光影。

穆塔兹确定自己怀孕后,一切急转直下。她的压抑和牺牲无处诉说,一度试图逃离,却发现远方依然是现实。在海德心中,他依然把比巴当做男性对待,并不期望比巴做手术,在一次亲热时两人发现了彼此对对方的认知错位,大吵一架,比巴赶走了海德。海德回家看到穆塔兹,想坦白却又吞吞吐吐,得知她怀孕后,他倚靠在她身上,哭泣起来。两个人,各自有着各自的难过。

大家族为海德终于有了儿子还欢喜,并为父亲举办寿宴。这是压倒穆塔兹最后一根稻草,所有人最关心的都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她的重要仅因为他的重要。

穆塔兹从女孩变成妻子,即将变成母亲,这是一个家族繁衍的过程,也是“她”消失的过程。

看不见的“她”

在父亲的寿宴上,海德到处寻找穆塔兹,而他却刚在穆塔兹面前走过。穆塔兹面无表情地问他:“我还是隐身人吗?”海德尴尬一笑。

这不是第一次。她一直被无视。

无视她的欲望。因为房间不够,海德和穆塔兹的床上经常加入哥哥的女儿,海德更因此找到了拒绝穆塔兹的理由。长期的无性生活让穆塔兹倍感压抑,甚至会偷看楼下男子自慰解压。

无视她的梦想。穆塔兹想工作不是因为她需要工作,是因为她喜欢工作,工作让她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当海德和她谈起比巴时,害怕她介意,她反而说没有介意,只是“羡慕”。因为丈夫工作了,妻子便不应该再抛头露面。妻子属于厨房。

无视她的人生。从进入大家庭后,穆塔兹的中心任务就是生儿子。她的身份变成海德的妻子,未来儿子的母亲,她要逐渐隐身于男性成员的身后,成为“第二性”。

甚至她的死都被“无视”。她坐在马桶上,喝下毒药,拿着毒药瓶,过来洗漱的海德全程都没有发现。导演在这里接入全家人睡觉的镜头,父亲在睡,兄嫂在睡,丈夫在睡,妻子在消失。

穆塔兹的死惨烈又决绝,她用自己做武器做了无望的反抗。

被无视的何止穆塔兹。

大嫂努奇也是高学历,有室内设计的文凭,但丈夫却告诉:“你可以装修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要去给别人设计。”怀孕期间,她还要不停地满足丈夫的需求。这在穆塔兹听来,是双重打击。

邻居大婶自丈夫去世后,经常来往,家里人都看出来两位老人的亲密关系,但有一晚因缘巧合大婶与父亲同居一室过夜,儿子转天上门谴责,大婶悲愤的反问:“你昨晚为什么没来接我,因为你根本没意识到我不在家。”

从生到死,从小到老,女性一直是家族的从属、是外人,男性是绝对的主人,无关你的智力、体能、兴趣、爱好、天赋、能力、性格、机遇、情绪等等,只关于性别。

聪明又敏感的穆塔兹的命运早已注定。

困境中的人

电影的矛头尖锐地指向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和以父权男权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导演用一个大家庭和一场LGBT恋情丰富了主题,延展了视野,更深入全面地触达当下巴基斯坦社会的死角。

威权而唯一的保守价值观在直接伤害女性的同时,也困住了所有人,反噬一切真善美。

比巴生存艰难,虽然靠着艳舞小有名气,但一旦走下舞台回到生活中,会遭受数不清的鄙夷,地铁上被妇女驱逐,认为她应该坐在男性座位,后台里被男演员开猥琐玩笑,遇到了“真爱”海德,却并没有把她当女性看待,她的同伴因为跨性别者身份遭到骚扰而丧命。她夹在中间,举步维艰。女人尚无位置,更不要说跨性别者。

海德性格懦弱内敛,不善言辞,本来无可厚非,但在崇拜“男性气概”的社会里,他注定被鄙视,不工作时被当做“吃软饭”,到了艳舞团工作又不能声张怕别人非议,面对威严的父亲、面对下流的同事,他从不敢反抗,而不敢反抗本身也更招人轻视。他最勇敢的时候也许就是两次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第一次他主动去找当时还未相亲的穆塔兹,表白真心,第二次他抱着比巴的巨型人形牌穿梭在车水马龙中。他懂得勇敢,心中也有是非,但他已经被社会浸透,遵守社会秩序是下意识的本能选择,没有“反抗”选项。

更有讽刺色彩的是一家之主阿曼,他妻子早逝,身体不好,与大婶相处也很投契,两人独自在家时也曾紧握双手,这是他做出的最大胆举动。窗户纸不能轻易捅破,也许顺其自然还有机会,也许若即若离一直到死,一旦公开只能否认。所以当大婶的儿子来质问的时候,大婶勇敢地当众表示想留在这个家庭,阿曼婉拒,让儿子送客。大婶的失望和阿曼的无奈都摆在脸上。父权制的维护者本身也受困于制度。

电影里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很勇敢,大婶是勇敢的,她敢于放下矜持,敢于陪伴,敢于吐露真心;比巴是勇敢的,敢于做自己,即使被排斥被边缘化。穆塔兹和努奇是勇敢的,她们内心清醒,勇敢地妥协,勇敢地决裂,一个用死亡,一个大声宣告家庭里所有人都是凶手。

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是猥琐的。无论是顽固的父亲、维护父亲的大哥,还是比巴身边那些凝视女性身体的老板、舞者和观众,都是挣扎在底层社会的普通人,他们是无力反抗生活的弱者,但会毫不犹豫的压榨更低微的弱者。

看不见“她”的人,更看不清自己。

海德因为特殊的身份,他能体会到穆塔兹和比巴的困境,所以他曾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我甚至善意地设想,婚后他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是有意为之,为了能让穆塔兹出去工作。但根本上他挽救不了穆塔兹和比巴。他们三个人的困境是一致的,真实的他们不被接纳,他们也无法接纳虚假的自己,理想永远无法照进现实,妥协就是行尸走肉,反抗就是粉身碎骨。

电影最后,海德走向海的深处,不再回头。

片名《乐土》出现。

回忆全片,仅有的几次欢乐:海德在街上抱着巨大的比巴人形立牌,海德和比巴第一次约会、亲吻,海德和比巴第一次表演舞蹈,穆塔兹和努奇在游乐园,寿宴上穆塔兹与孩子们追逐。

满怀憧憬时,心如死灰时。

这是谁的乐土,乐土上都有谁?

 6 ) Fuck The Patriarchy

在Biba愤怒地把Haider赶出家门的时候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到流泪。

最后看到Mumtaz在婚前问“我能工作吗”,简直痛不欲生。

在几个场景里男主的动作都表现出了依附,电影以软弱的男人来写无畏的女性。

Mumtaz作为妻子想要空调、工作、爱和性。但她得到的是拥挤的家庭空间、不能吵醒小侄女的性、用望远镜观摩别人以自慰。她失去了工作,因为男人挣的钱才算钱,哪怕是去erotic theater跳舞。在被剥夺工作的权利,降格为生育工具之后她得到了被确认为男孩的胎儿,她在那时的快乐让我都有些迷惑,她真的快乐吗?她没有空调,没有工作,没有爱。丈夫曾夜里来寻她,问她关于结婚怎么想,她只是问“我还能工作吗”,曾经得到的承诺都是虚假。

Biba作为跨性别舞者想要成名、身份、爱和性。她面对别人“调笑”她裙子下面有什么时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什么玩笑?我不在乎你裤子里什么样,我也不在乎你的鸡有多小。”她扼住了他的喉咙,我想为她鼓掌叫好。但是Haider在性爱中把她当作男性,在那一瞬间被爱的幻觉化作汹涌的海浪被父权制的大海托起冲击着她也冲击着我。她没有得到什么。

Nucchi一直是温柔的贤妻良母形象,最大的叛逆也只是和Mumtaz一起去游乐园玩。最终她爆发出的“是我们杀死她”的呐喊给电影画上有力的句点。

永远的娜拉,永远的末路狂花,永远逃离,永远用死亡换自由。

(Mumtaz的唇上痣一直让我很在意,因为演员本人是没有这颗痣的,所以这一定是为了剧情设计的。不知道在巴基斯坦是怎么样,在中国唇上痣代表着食欲和性欲。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女性的欲望,而我想在父权制之下也只能表现为女性不被满足的欲望。是我一直探寻的“女性饥饿”。)

(Mumtaz笑起来的样子、卷卷的头发和寿辰那天画的红唇让我想起我的一个伊朗女性朋友。希望她一切都好。希望她自由。)

 短评

今年这两部真够逗的,圣蛛是表面女主讲男性,乐土是表面男主讲女性。不过乐土的剧作就更聪明一点,男主的同性恋身份成为了“中间者”,一方面与女性分担来自父权的压迫,另一方面他也是压迫女性的一分子。他答应让蒙塔兹工作,没有做到;答应给蒙塔兹空调,也没有做到。他否认比巴的女性身份。女性一直不被看见、不被承认,但她们却活得强大且无畏,与之相对,男人是如此懦弱畏缩。邻居妈妈敢说“我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男主他爸却连一句正面回应都做不到。蒙塔兹更决绝,男人夺走她的工作,她就夺走男人的儿子,以牺牲的方式去实现绝境的反抗。比巴则更主动,没人能让她低头,没人能夺走她的身份。当飞舞的萤光落在比巴脸上化成绿蝶,当蒙塔兹穿着红裙奔跑时,她们是美丽,是自由,是女性。

5分钟前
  • 红喑
  • 推荐

悉尼电影节SFF第12场,看完忍不住带头鼓掌,哭得崩溃不止。就算观众素质再糟糕也还是忍了。后排真有人对着trans姐姐说disgusting你真的disgusting到我了OK?还有人明目张胆录像的真的绝了。

7分钟前
  • harunorange
  • 力荐

她想工作,他想当零,TA想变性——三个对父权说不的角色共同撑起今年的酷儿棕榈奖得主。新人导演舍不得剪辑导致故事拖长,但视听语言非常成熟,脏乱市井被调得色彩斑斓,一看就是有行业资金支持的用心制作。这才是最让我无语的——连巴基斯坦都能拉到融资拍自己的酷儿电影,我们却只能靠电影人为爱发电、拍粗制滥造的学生作品…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巴基斯坦电影都可以探讨这些话题了,真厉害。三个主角各有各的烦恼和诉求。也就各自对应着他们的话题。很厉害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她坐在客厅正中,他却看不见了。她手里拿着农药,他却看不见了。

16分钟前
  • bang
  • 推荐

很喜欢故事走向和三个人物的处理,特别是男主妻子在怀孕之后的转变,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状态是比人物更大的主角,第三幕处理的像化骨绵掌,剧本写的很不错。在城市空间部分,看得出来灯光和摄影的用心。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来自巴基斯坦的一部导演处女作,惊艳了今年戛纳,获”一种关注”评委会奖,也是今年申奥最佳国际影片的有力竞争者。剧作上,围绕着主题阐释,将群像塑造把握得如此紧密与恰当,调度、摄影、美术制作将东方市井风物又表现得浓厚、细腻,实属难得。一些网友们哀叹:对比小邻居巴基斯坦的电影,Our 的电影还在“一片洼地”之中,令人深思。

2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本届最佳

26分钟前
  • 陈凭轩
  • 力荐

实在惊艳,近年很少碰见想讲很多东西却可以分配好比例节奏的戏,男导演视角里女性力量的主导,这两小时已经满到快要溢出屏幕却还是如德芙般丝滑巨石般沉稳。先建起稳固的性别/个人、性向/家庭、父权/社会三大亚洲视角问题矩阵,又在其中穿插青春爱情片般的迷幻浪漫和丰富的女性自我,歌舞特色油画光景,荷尔蒙与欲望毫不吝啬,挑战宗教挑战世俗,当前追求的思潮都满上,工业与私人互不冲突极度舒适,最后二十分钟略显疲惫,直白的话藏在景语里处理更得当,但片尾逐渐在镜框里走远的大海又弥补上了,选择死亡是最原始古老与生俱来的勇气,也是通向自由最宽敞的大路,妻子的死是崇高的,丈夫的死是懦弱的,闪回到定婚呈现的却只有纯净,再看海报像是内心具象和归途。我们还要学会在第三世界里去除俯视性的惊讶,因为看上去只剩我们还在井底了。

31分钟前
  • deadautumn
  • 推荐

欲望日复一日地被压制 希望一点一点地被蚕食 看似永远不可打破的社会规则让众生各有各的痛苦 这乐土又究竟是谁的乐土

33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质感真好,如同是看了一部巴基斯坦版的杨德昌电影。我尤其喜欢家庭内部每一个人涌动的心事,他们在这种压抑的文化中想要透气的欲望。可残酷之处在于一个人想要逃离,会把另一个人拖向深渊,其结果是一并沉了下去。片中最让人心碎的一幕是女人拿着毒药在卫生间自杀,她的丈夫都进来了,却丝毫没有察觉。这样的悲哀太深沉了。

38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开场关于生育与残杀的生猛又日常的处理基本奠定了整部影片对于父权制的态度基调——重男轻女的家族延续与所有为此服务的捕获与绞杀,非纯粹男性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是制度对父权的献祭,而导演完成了在此之下的群像。女性的束缚与酷儿的性别议题难得冲突得如此融洽,毕竟性别认同也是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所以欢迎来到这苦难的世界。用光影将黑色朦胧成与白天完全不同的世界,除了欲望从人们的心底钻出,更多的是看清了压抑的本质,我喜欢Biba更喜欢Mumtaz,然而对于这样的女性来说,悲剧几乎是必然注定的,以至于最后一场戏,我会认为是导演的理想化处理。PS:本片有爱情吗?不理解对方的性别认同是爱情吗?对妻子的忽略甚至无视是爱情吗?在我看来,这全是懦弱的男性为自己的需求服务,尽管他也是受害者之一。

42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裹尸袋上的绳扣系死了她的一生,游乐园的头套隐藏了他的爱欲。不被看见的妻子,蹦起来去够自由。不敢宰羊的丈夫,跳起来拥抱真爱。人形立牌摆在房顶挑战世俗,父权却从不会失禁。坐到女性专属的地铁车厢,缺氧世界哪里还有乐土。你还是看不见我吗?像城市的萤火虫,如初见时的承诺,沉进大海难觅踪迹。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在「父权」与「道德」的双重淫威下,三个「不信命」之人的结局,势必愈加难看。她本可以成为优秀的化妆师,但终究屈于暴力、惨淡收场、归于「乐土」,他喜欢男人,却言之薄薄、瘾于尘世、独享痛苦;他(她)该是个女性,亦难冲破桎梏、艰辛生存、深埋自我。导演虽是处女作,但对于细节的处理与人物性格解读精准到位,加之主演们饱满的演绎,恰到好处的人物比重处理与角色分割,堪称佳作。戛纳影展酷儿金棕榈,代表巴基斯坦逐奥,祝好运!!!

46分钟前
  • 周宇勋
  • 还行

很东方也很普世,很传统也很摩登,温柔包裹的残忍,和睦掩翳的绝望,一群顾全体面的好人活成了彼此的囹圄。导演用油画般典雅的镜头语言将这一束悲剧呈现得既锋利又沉静,使巴基斯坦于我等由一串刻板印象的概念符号复原为层次丰富的杂色人间。时代文艺像域内这般虚伪和瘠薄的地界不多了,“巴铁”也远远走在前头了。

49分钟前
  • 胡小猴
  • 力荐

以往看的伊斯兰国家电影,都是类似黑板,坎大哈这种高糊,制作粗糙的电影。但是乐土这部电影镜头语言,色彩运用都非常成熟。某些镜头里可以看到王家卫的影子,但是又有油画般的恢弘感。剧情上整个电影每个女性角色,和想要成为女性的男人,都受到了来自父权社会的压制。生了3.4胎仍然是女孩的大嫂,想要重组家庭却不被儿子接纳的婆婆,想要彻底完成角色认同的舞女,想要自力更生拥有自由的妻子,那些在车站里只露出眼睛的无数女人。这是巴基斯坦的乐土,那我们的乐土,有更快乐吗。再次惊讶于巴基斯坦都可以拍出题材大胆,画面精美,立意深远的,获得戛纳的电影,我们电影路在何方。

5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ICA# #LFF# #First Feature Competition# 长评 - 最后,我们杀死了她。角色上是非常出彩的,丈夫G的演员把角色演绎的非常好,尤其是每一次靠在对方肩膀上时,直接把这个形象激活了。舞女T把在男权社会丛林下一步步坚持走下的状态表现的非常有活力,而在对方对于自己性别认知错误后那种暴怒和脆弱的的表现也异常的“真实”。妻子就更直白,那段儿望远镜场景展现的性压抑感太牛了,还有结尾处展现出的那种被忽视以至于如此平静的展现死亡。这也爆发出极大的张力。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这个角色,他是家里的主人,但却由于年纪太大而被抛弃无法自由行动和失禁都是对于他失去权力的一种展现,更是到最后由他所构建的社会推走了愿意照顾他的人。而其他角色,尤其是在葬礼上那些拥抱丈夫的人,无不是送上毒药的人。

55分钟前
  • 力荐

电影的完成度极好,而且富有非凡的意义。这部电影是对父权抗议、是对宗教的挑战、是对世俗的呐喊、是对偏见的反抗…你无法想象一个在人们张口闭口都要感谢阿拉真主的穆斯林国度,有人会用特殊群体的爱情和欲望,去交织出一段如此惨烈又美好的光影。电影里有几次画面的质感,真的让我想到了王家卫。巴基斯坦都可以有这样的电影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我自己出生的国家也出品一部这样的电影!

56分钟前
  • 饮歌
  • 力荐

谁是亚洲电影洼地不用多说了吧

59分钟前
  • 二狗
  • 力荐

粗陋的、细腻的、妖冶的、温柔的、卑微的、坦诚的。红绿色光影交织的那一幕真美,两人的心跳似乎都要漏掉一拍。

1小时前
  • Low on spac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