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秀

大陆剧大陆2002

主演:于慧,盖丽丽,廖京生

导演:傅靖生

 剧照

生活秀 剧照 NO.1生活秀 剧照 NO.2生活秀 剧照 NO.3生活秀 剧照 NO.4生活秀 剧照 NO.5生活秀 剧照 NO.6生活秀 剧照 NO.13生活秀 剧照 NO.14生活秀 剧照 NO.15生活秀 剧照 NO.16生活秀 剧照 NO.17生活秀 剧照 NO.18生活秀 剧照 NO.19生活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15 04:53

详细剧情

  武汉吉庆街闹市中央,经营着一家颇具特色的小餐馆。店老板来双扬(于慧 饰)美丽率性,生活的磨炼让她早已没有小女子的惺惺作态,反倒是多了不少的豁达。来家一共姐弟四人,一奶同胞,弟弟来双庆在工厂开车,和老婆小金是同穿一条裤子钻营求利的市井小民,但人品怎么折腾也算计不过运筹帷幄的来双扬。在电视台当主持人的来双瑗(盖丽丽 饰)远离油腻的街区,和丈夫过起精品生活,可是无法承受来自感情的考验。来双久(邵峰 饰)被人陷害染上毒瘾,本应拥有大好前途的他跌到人生谷底。当代社会的众生缩影,小人物品尝着最真切的苦辣酸甜……  本片根据作家池莉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幽微的人性探索与光芒

记得2004年奥运会那时,一帮人聚在一家餐厅吃饭。电视上正直播西班牙与美国队的篮球赛,而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硬是从男士中抢过遥控器,非要看影视频道正在播出的电影《生活秀》,她还喊了声“啊,来双扬,我喜欢”,于是其它几个女孩子也跟着要看。好像“来双扬”成了她“心仪已久”的闺中密友。几个男人跟这个女孩子干起嘴仗。最后,那几个大男人,硬是执拗不过那个女孩,只好“女士优先”。

你是超级篮球迷,自然想看看邓肯对加索尔、艾弗森对纳瓦罗的对决结果。可静默不语之中,你又不觉为那个女孩子暗自窃喜,毕竟喜欢看电影乃是有福之人,何况又是这样一部如沐清风的电影。电影只看了半个尾巴,就又转到篮球赛上了。这时,连你喜欢之极的“小鬼魂”艾弗森,也不觉让你走神。你对她为何如此喜欢《生活秀》,还是不免有一点好奇,虽然你不认识她。侃侃而谈之际,你就问起这事。她很平静的说:就是喜欢这部电影中的那种味道……

其实,你对她回答的这句话,那当下的反应还是有点失望。可几年过去了,当你回味起她讲的那句话,以及她对屏幕上那专注的神情,还有你对《生活秀》的剧本与电影的反复研读后,居然你也是得出同样的结论:就是有味道。是什么样的味道呢……很难一语道尽。可以肯定的,就是那种经得起咀嚼与品咂的悠悠滋味。

你想,正如霍建起导演之前的《那山、那人、那狗》、《蓝色爱情》和后来的《暖》等影片一样,链接并一以贯之的依然是那种清新、淡雅和简约的叙事诗风格。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又蕴含着朴素、幽情又真诚的人文关怀,加之影像的精致构建,使影片总是弥漫着静美的流动风格和雅致的生活情调。她既是现实的,又是艺术化的;它既是生活化的,又幽深的徜徉在潺潺的清泉之中。

也是在2004年5月初,你在同里参加一次剧本创作研讨会。在会上原潇湘电影制片厂厂长康健民,谈起一件往事,至今让你记忆犹新。他说:“当初筹拍《那山、那人、那狗》时,有很多人不看好。我就跟导演说,就是要拍这样一部艺术片,哪怕一个拷贝卖不出去也要拍。因为我认定这肯定是好的东西。结果,没想到,在日本就有几十万人走进电影院观看,光票房就创造了大陆艺术电影在日本的最高记录,而且,人们一直还在追着看……”

1993年国庆节,你去了重庆。记得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你坐在市中区解放碑的一个茶馆里,静静俯瞰着街上的如织人流。涌动在内心的并非只是嘈杂的市井。在喧闹中,不知不觉,你就对这种流动的景象心生欢喜。你想,这个城市就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这种麻辣、爽快、飘逸又无比坚韧的城市特质,构成了“雾都”的独特魅力和符号。“缆车”时时滑过嘉陵江上空,让人大饱眼福;而“棒棒军”则在长江朝天门的阶梯上步履蹒跚,又激起你的无限感慨。

而把汉口的“吉庆街”“空降”到重庆,真是再好不过。虽然汉口与重庆有着同样的城市特质,但其市井嘈杂之感与凝聚之味,重庆则显得更具张力与质感。这就是有人惊叹“来双扬与重庆姑娘无异”之说的由来,这不能不说是导演的独到眼力与开阔性。池莉的这部小说《生活秀》、方方的小说《行为艺术》,自然皆是武汉的事。后一部改编成剧本《蓝色爱情》,导演把拍摄地选在大连。真是绝了,就其自然背景来说,大连有蓝色的大海,其开阔性,显然是武汉所不能比拟的。于是,“行为艺术”有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与发挥。

常听到有一种说法:经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大多总不如小说那样“经典”。但你觉得小说与电影本来就是两种艺术形式,不可类比。连莫言都说过:“小说是我儿子,电影是我孙子。”虽说得过于直白,却显出其中的道理。总不能拿儿子与孙子比来比去吧。不说一代更比一代强,但应说各有各的精彩。实际上,更多的是好电影提升了原小说的高度,为小说添光彩。流动的影像物化了小说的立体感,其视觉语言的含蓄性也是小说所没有的。

难能可贵的是,由思芜改编的《那山、那人、那狗》、《不能说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等剧本拍成电影后,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很不容易。你想,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力,没有长期累积的生活底蕴,没有对视觉语言的娴熟把握,一般人是很难企及到思芜剧本中的这种深度、高度与广度。思芜其中的剧本语言,本身就清新流畅,宁静简约如诗,让你常常掩卷长叹。

从报上看到,因为电影,霍建起导演在日本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你想,这是一个电影导演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其功力深入人性骨髓的使然。以日本人的文化素养,他们所津津乐道的肯定是那种经得起岁月打磨和品味的“经典”;也是日本人一种似曾相识又不一样的全新体验。似曾相识,就是日本人的艺术感,向来就建立在对人性幽微探索的兴趣上,他们更愿意去品尝,而不是过一下快瘾就“拜拜”。经不起回味的东西,在日本是没有市场的。如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和当今的山田洋次这些导演等等,无一不是探讨人性的电影大师。从不张扬,不造作,更不追求功利。一切自自然然又理所当然。全新体验,则是霍导的电影,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从中感受到与他们迥异的丰富人性与光芒。

因为霍导的电影,在当今中国影坛极为独特,犹如一坛沉封过久的开坛老窖,醇厚得沁人肺腑。只要你愿意去细细品尝,只要你不带任何先入为主之见的去静静观赏,相信都会得到一种难以言尽又深沉于心的味道。就是回味起来,也是恨不得把酒窖砸碎了,再痛痛快快的沉醉一番。如是,这就是《生活秀》这种电影的无穷魅力,幽微的探索人性光芒又情趣盎然、生机无限。一如霍导这样的创作者总是包裹在低调、淡然又深厚的艺术功力之中。

“生如樱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虽《生活秀》或者说霍导的系列电影不仅限于此,但你却觉得其醇味十足、弥足珍贵又不可复制。

2007、10、16

 2 ) 生活秀与社会存在

         在昏暗、嘈杂的吉庆街,卖透味鸭颈的女子双扬是一道不相配的的风景,她美丽而精明,冷艳而妖娆,阔老板卓雄州吃着透味鸭颈,守望了一年。在庸常浮躁的生活里,这种情节给人一种诗意的慰藉与救赎,它用理想主义来为人们展现,同时也提醒人们,生活亮丽惊奇的色彩虽然稀少,但总归是存在,这也是许多诗人正在做的事。然而小说也好,影视也好,如果仅停留在诗意的境界,那么它只能成为点缀生活的让人短暂眩晕的幻影。所以,无论是哪一代的写实主义去构建,这幻影最终还是要幻灭。“从诗意的救赎到诗意的消解,这种生活常态的幻灭过程无疑是现代的机器文明积压之下人类越来越缩小的生活空间的证明”(思郁——《生活秀》:常态生活中的诗意消解?豆瓣原文地址: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71539/)。构造这些故事的艺术家终究是一些看起来冷静的悲观主义者,因为他们总是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生活,在他们驾驭那些虚构人物时,总是在心中有意无意地预示着人物的悲观命运。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悲观的艺术家在“诗意的救赎与消解”中涤荡我们对世界的迷蒙认识,让我们逐渐沉淀、积累支撑我们理性生活的力量。每一位艺术家与他的读者或观众都有一个狭小的穿越时空的隧道,艺术家通过这条隧道与一些人连结同时也将更多的人隔离到在外,简单说就是愿意且能够欣赏艺术品的眼睛是稀少的,而且常常充斥着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误解,就像我以前说的,“请问您的哪一件作品,从未被眼睛污染过?”

        上面已经跑偏了,下面接着跑偏……

        生活就是一场场接连不断的“秀”,我们都在不断地赶场子。如果有片刻休憩在这些“秀”之外的话,那么一定仅仅是作为一个动物而不是人而存在的。作有社会属性的人总是在种种或大或小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容易让人意识到的是公众人物的“秀”,他们作为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存在,更加无法回归到远离作秀的生活。 为了维持已有的社会公信力和其它的虚荣与光环,他们的生活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限制,的确就像是一只只笼中歌唱的鸟。

        常常被忽略的是每个平常人物的“秀”,他们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甚至是冲突的角色。一个人在家庭中是一个父亲,但同时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在别人的家庭里又是一个第三者),在单位里是一个下属也可能同时是一个上司,某一天他成为若干亿奖金彩票的中奖者同时也可能成为某次“天灾”的受害者……把他们的社会存在分割来看,确实是像一个个“社会主义的螺丝钉”一样机械的存在,然而正是这种种不同的社会存在成分杂糅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社会的人。我们很少除却附加在人们身上的种种角色去剖析一个人,很少注意到除了社会存在之外还有一些独立而私密的的自我存在,这种存在常常只存在于人们不自觉的意识之中,而较少落实成为现实的存在。我这里强调的是作为自我的存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它可能出现在你红果果在浴室里凝视着镜子中自己的躯体片刻,也可能出现在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的片刻,也可能出现在你咀嚼着可口的饕餮的时刻……当然这些自我存在也是相对的,因为无法隔绝对物质的依赖,所以这种自由也是相对的、受节制的,消极自由是不存在的,恶无限式的存在也是不可能的。仔细想发现,这种存在其实就是作为动物的原始存在。它是感官的,却又不仅仅是感官的,它是一种思维的、智慧的感官存在。

       我尤为强调人需要回归这种自我存在,在某些场合里它被认为是自私的,个人主义的。然而又不得不承认只有如此才能回归真我,人性中被压抑的本能得以释放,获得更大的自由。人自从从动物进化为社会的人以后,这种存在变得尤为稀有,感受到它的时刻,我们常常是处在一种逃离社会存在的现实中。而且当道德的内疚和自我谴责来临时,它已经远去了,因为道德是属于社会的,而非自我的。当人有了对自我存在的意识与追求时,人会变得自由得多,会更加容易摆脱那些浮躁的、虚华的诱惑,成为一个“……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3 ) 《生活秀》:常态生活中的诗意消解?

曾经和友人就池莉小说版的《生活秀》做过一番探讨。我的意思整体对这些所谓的“新写实主义”作家评价并不高。生活本身已经世俗不尽、龌龊不堪,我们无法看到生活本身亮丽的一面,这个时候阅读小说的行为就是渴望提升生活的一种美好心情。用句比较专业的话说,渴望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审美救赎的可能,能够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但是作为那些“新写实主义”的作家用自己建构的小说世界还原为生活常态本身的做法同时粉碎了读者阅读的预先期待视野。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都想有些希望,也许这些对生活将来的未知的希望不可能达到,但是不可否认有生活的希望,对常态生活中寄予一种理想的诗意是能维持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但是“新写实主义”的作家的写作,或者具体到我将要谈到的《生活秀》中已经将这种“诗意”作为了一种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而存在。所以某种程度上,我对小说版的《生活秀》并不看好。
但是我下面要说的是电影版的《生活秀》,第五代导演中比较年轻的霍建起导演,陶红、陶泽如主演。其实如果仔细的观摩过霍建起的影片,尤其是那部《那山 那人 那狗》的话,会有一种错觉,虽然他的确和张艺谋、陈凯歌等同属一届,但是他的电影风格更近似于第四代的中国导演的风格。他不钟情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不注重民族史诗风格的大制作,反而一直倾向于回归自然和古典,回归传统与生活,注重在平常人身上挖掘人性中如涓涓细流的美善,在用无声的镜头的全知叙事中,他好像讲述着我们这个日益疲软的常态生活中一抹的亮色,一丝的温馨,和那怕一点点对自己青春的自恋和回味。在《那山 那人 那狗》中,完全看不到现代机器文明对深山中人性的侵袭,那个邮差和他的儿子,也许是现代文明入侵的唯一证明,但是他们又是作为深山中人家联系外界的主线而存在的,从电影中看,那对父子与其说是外界现代文明的代表者倒不如说是深山中古典文明的传播者。他们善良、温暖、待人如此的亲近,互相扶持度过难关。他们身上的品质与其说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不如说深山中那些固守自己古老的家园的人的延续。那些大段大段深山中如画如缎,如绿如翠,空灵而悠远的画面,是霍建起用电影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现代机器文明入侵生活之后仍然有诗意的生活存在的可能。这种看似固执的电影语言无疑是霍建起对生活以及现代文明的一种态度。
但是在根据池莉同名小说改编的《生活秀》中,这种对对“诗意生活”的固执已经开始不确定了。一位导演对一部小说的改编无疑是有自己感情倾向的选择,比如说为什么他选择改编把生活描述的如此真实残酷的《生活秀》而不是其他的比较唯美的理想主义的小说,无疑可以说明他的感情思考已经开始转向了。而这种由注重诗意的描写到注重现实常态的变化就是用《生活秀》这部电影来进行诠释的。
电影文本无疑是不可能完全涵盖原来的小说文本,导演以及编剧——编剧也是霍建起——的对某一情节的选择就是导演的观点。《生活秀》中主要截取的是来双扬和卓雄州之间的爱情作为主线,另外穿插来双久的吸毒与堕落、来双扬为了要回自己家的老房子处心积虑以及吉庆街面临被拆等等方面。另外,对陶红饰演来双扬,以及陶泽如饰演卓雄州,无疑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地方。刚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始终无法认同由陶红饰演来双扬这个角色。陶红身上有一种过于华丽的气质,虽然不用浓彩艳抹,但是过于艳丽的气质总觉得和吉庆街那种喧嚣的、世俗的、小市民式的生活质地格格不入。但是等我完整的看完后越来越发现,霍建起对陶红这个人物的挑选的确是不二人选。无论在小说中还是电影中,来双扬都是吉庆街的一道风景,一个亮点,一种情调。当来双扬坐在自己的鸭脖店前面的小摊前,优雅的点上一支烟,无声的注视着她前面的街道中来来往往喧嚣不断的人群的时候,你会发现陶红饰演的来双扬的那种让人无比沉迷、诱惑的气质仿佛与生活无关,与吉庆街的喧闹无关。霍建起用陶红的艳丽夺人的气质,与吉庆街的格格不入说明了来双扬身上的一种诗意的可能。这种诗意的延续无疑是霍建起自己的风格的延续,但是也提供了一种诗意的救赎的可能。但是这种面对常态生活的诗意救赎无疑在开始就交代的来双扬最疼爱的兄弟来双久因吸毒进入戒毒所这样的一个事件中透露出一丝绝望的信息。从她与卓雄州的交往也是如此,也许他们相爱还不如一直远远的观望好。卓雄州每天晚上都来买来双扬的鸭脖,几年如一日,除此之外就是坐在远远的单桌上注视着来双扬忙碌着。在卓雄州的眼中,来双扬就是吉庆街的全部风景,是吉庆街的全部诱惑之处。但是有些风景注定是只能远远的观赏的,当一旦开始亲近的时候,风景的全部诗意就开始破碎。来双扬无疑在卓雄州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也就是说,她渴望这个男人能够救赎她。但是,这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来双扬作为诗意的坚守,在她和卓雄州一夜欢愉卓雄州的一句“女人,有人对她好就非要嫁给他”之后已经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了。电影当中的那场来双扬和卓雄州在雨中厮打的戏中,来双扬最终在倾盆的大雨中无力的跌倒在泥沼中的镜头是最最诗意的,但是同时也是最残酷的一个镜头,因为霍建起用这个无声的镜头无力的告诉我们,诗意的救赎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最后一个镜头中,来双扬还是坐在自己的久久酒家的前面,手中有一支烟,她一直在等待有个人给她点烟。一个画家看到了这个风华绝代的女人,他给她点上了烟的同时要求给来双扬画像。最后,画家离去的时候问,明天还想过来画像,不知道她是否还在。来双扬凄美的一笑说,我会一直都在,每天都在。她虽然还在,但她已经不是以前的来双扬了,她内心的诗意已经死去,还在的不过是为了生存不得不挣扎着活下去的生活常态。
如果说小说版的《生活秀》是揭露或者披露我们残酷现实的生活常态,而在电影版中,霍建起则把重心放在了一种诗意救赎的可能到残酷的生活逻辑重压之下诗意无奈消解的过程。从诗意的救赎到诗意的消解,这种生活常态的幻灭过程无疑是现代的机器文明积压之下人类越来越缩小的生活空间的证明。电影中,我们得知的最后一个信息就是吉庆街马上就要拆迁了,那个时候,来双扬作为吉庆街的风景已经也不存在了。这种现代机器文明对生活的无孔不入的侵袭是常态生活中诗意消解的原因。能用摄像机挖掘到这种视角点,无疑是对小说版的《生活秀》最成功的提炼。

 4 ) 武汉的女人

到武汉一定要去吃挼干面,要去吉庆街。武汉的女人就是这个味儿。
昨天去碟子店里租了看看,越来越体会的武汉女人就是不同,武汉女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群女人,她们既泼辣又温柔,既粗糙又精细,既时尚又质朴,既安于现状又心存梦想。
虽然电影是在重庆拍的,但是我还是喜欢把里面的女主人的故事想着在武汉发生,毕竟池莉的小说背景在武汉。
最大的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整部影片都是说的是普通话,没有武汉女人那种“你赫我”的感觉咯。

 5 ) 生活秀

是冲着“武汉电影”特地找来看的,结果除了“吉庆街”和“鸭脖”,并没有多少武汉元素,曲折老旧的水泥砖小路、过江的缆车和“渝”字车牌,更像是重庆(后来也证实是在重庆拍摄的)。讲了一个普通武汉市井女人的故事,可以说她单纯,因为谁对她好,她就想要嫁给他,如果不能,她会直接决裂;可以说她市侩,因为她可以为了要回老房子,周旋疏通各种关系,甚至昧着良心把朋友往火坑里推。大概就是很多底层老百姓的样子吧,在一地鸡毛和一阵聚散得失之后,生活还得继续。

与另外一部武汉电影《万箭穿心》相比,感觉女主性格没有李宝莉那么鲜明(后者是典型的泼辣强悍又能吃苦耐劳的武汉女人),故事也没有后者那么吸引人,但总体也还不错。

看到评论区有人说文艺生活片都出自武汉,浮城谜事、万箭穿心和这部生活秀,那种接地气、生活气息十足,又到处透着迷茫朦胧的调调,的确是相似的。也许就像这座城市的生活,比不上沿海一线的现代繁华,也没有无名小城的宁静安逸,不浪漫不理想,但也不至于那么冷漠残酷。 ps:陶红的眼睛很美。

 6 ) 从《生活秀》看来双扬角色


 
不得不说陶红演的来双扬很美。在喧闹的吉庆街里,来双扬就那么手衔着烟坐着,自成一道风景线。她的没并不是那种清新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和吉庆街脱节的美,她的美那么自然、却没有一点和市侩街市相冲突的感觉。是一种大俗的美,亲近的美,不矫揉不造作的万般风情。是个男人,都会为她驻足一番。
 
然而,如果单单是外表的魅力,还不足以吸引人。来双扬的那份女人的自力更生使得她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这是一种来自人格的巨大诱惑,也使得她留给观众的影响更加深刻。
 
看完这个电影,心里却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女人还是输给了命运。
 
来双扬坚强、勇敢、不屈不挠,也不埋怨生活。其实她是为了这个家,牺牲了她的青春,为了她那不争气不成才的弟弟,牺牲了自己。这也是一个矛盾的人物,矛盾的个性。对于弟弟久久和小侄子,宠爱不及,对于贪心的兄嫂不屈不挠,为了能达到目的,也不惜牺牲他人的情感。多面的她,真实的她。
 
来双扬和卓雄州的感情很值得玩味儿。大老板-卓雄州能一整年每天都到来双扬的铺子吃喝,尽管她家的啤酒比别家贵,他能一整年的盯着来双扬看不厌。虽然后面结局告诉我们,大老板天天光顾是为了审查这片地好供以后开发。这是后话,也是残忍的现实。
 
彼时,来双扬并不在意卓雄州的目光。既然她自有姿色,男人的目光在哪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但几乎吉庆街的人都知道有个大老板对来双扬情有独钟,店里帮忙的九妹也在不断提醒着她。日就必然生情,来双扬也不傻,她自己心里也会估量着,她虽然外表强大,内心必有有一份孤寂、一份柔软。如果说雨天老街的相会还只是初相接触,她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她和嫂嫂那翻脸时,卓雄州的出手相助就已经俘获了她的芳心,她愿意把自己交给这个男人。不仅仅是他出面制止这场斗殴,是在散场后,还能帮着收拾残局,在来双扬落寞时,适时为她点上一支烟。我想,再也没有哪个女子,能抵挡如此温柔的土豪了。
 
来双扬和卓雄州在旅游过夜时,那日天下大雨,雨落心间。来双扬笑了,那是发自内心的笑。弟弟久久已经出狱,家里的房产证已经到手,眼前还有个痴迷自己的土豪。其实,她却忘了,吉庆街马上就要被拆了,她忘了这个男人是如何评价他的前妻了“女人嘛,就是谁对她好她就一定要把自己嫁给他的那种”。屋外大雨倾盆,屋内恋人缱绻。来双扬或许以为,就可以这样一辈子了。谁知这个男人想保持的只是一种情人关系,没有想迎娶这个女人。来双扬也很自尊要强,更是在得知,原来吉庆街的开发商就是他时,愤然下车。大雨瓢泼,倔强的小小的人影,走在空旷的马路上。
 
据说当时影片所选的拍摄地点时重庆的老城。古老的街道,青苔连天,雨水润泽,一阵阴郁,一阵压抑,让人想挣脱,奈何雨丝连绵,就像一个巨大的网,罩着天地,罩着行人,罩着那一颗脆弱而坚强的心。
 
影片中有几个小细节都隐隐着透露着来双扬的性格和命运。那把红伞,在一篇黯淡的烟雨蒙蒙中,来双扬撑着红伞走在青石板上。红伞,巨大的盛开,妖娆的移动的,雨滴打落在上面,四处溅开。这种场景,色调鲜明的对比,大抵是为了突出来双扬的独特和韵味吧,这是一个能让人魂牵梦萦的女子。还有来双扬那双坏了的凉鞋。在开头出现过一次,在结尾也出现了一次。断了带的凉鞋,也许代表了来双扬断了情的心,他以为卓雄州值得托付终身,可是走起来才能发现,是那么的不牢固。
在看这部片子的陶红时,我总想到她在《雄霸风云》里饰演的楚楚,这里一样表现的楚楚动人。还有那双大眼睛。但是我能感觉她眼里有一份隐藏的忧伤和无助。她其实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只不过这份愁这份感被生活的茶米油盐酱醋茶掩盖了。还记得她和多尔说,她喜欢看说下,当多尔冲到厕所羞涩的像姑姑要纸,我们可以看到来双扬手上是拿着一本书,厕所读物。
 
影片中还有两个女人,她的嫂嫂和九妹。她们三个都是不同类型的女子,也因此她们两个存在也是一定程度上对来双扬形象的衬托和对比。她的嫂嫂是一个典型的泼妇形象。贪财蛮横,会耍心计和手段,对老公管的严,颇有母老虎的样子。来双扬说的好“我花在多尔上的钱,比你们夫妻俩多。”这一句说的她嫂嫂是哑口无言。那一段泼妇骂街的情景也是非常生活化。随着骂战进行,围观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但却没有一人挺身出来相劝,打翻的菜,遍地的狼藉。这也是为什么在卓雄州插手后,来双扬对他的情有了质的飞越。对于这场骂战,来双扬也从不落人下风,以泼制泼。如果说她嫂嫂小金是张牙舞爪的角色,那么九妹则是唯唯诺诺的角色。她是一个农村来的打工妹,死心爱上了久久。因为久久的消失,她竟然想割腕自杀。虽然心里不愿意,还是听从安排嫁给了犯花痴的张所长的儿子。更加让人怜惜的是,她并不幸福的婚后生活,被家暴后,也是选择的伪装隐忍。女人通常都输给了命运,即使来双扬也抵挡不了,不过她也有她不屈服的选择。
 
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后,来双扬再次衔着一支未点燃的烟,出神的坐在吉庆街鸭子铺边。就像影片开头的样子。一个街头画家,一个男人,又被她的美貌打动了,请求用画笔留下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次没有办法全部定格,故事未完待续。。。。。。
 
我也看过很多欧美大片,对那种视觉冲突所带来的感官刺激有一种兴奋和快感,对里面超能力人物有一种憧憬和向往,也会在正邪相斗时义愤填膺,正义感爆棚,但这些感觉往往只能是短时间的,除了留下你大脑皮层活跃过的痕迹,你马上又得重新投入到你的真实生活中了。而《生活秀》,就像一部不起眼的慢篇,淹没了你就看不见了。琐事的油烟充斥着它,淅沥的雨水覆盖着它,嘈杂的街市滋养着它,阴郁的小巷笼罩着它,熙攘的人群团簇着它,可是,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活舞台啊。里面形形色色真实饱满的人物。让你在看完影片后,可以无限的回味和体悟,而不用感觉到电影和现实的巨大落差。
 
生活就是一场秀,但是自己永远是自己的观众。

 短评

比电视剧版的《生活秀》差很多,可电视剧是我在02年夏天看的。那种气氛和味道,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让人忍不住耽溺其中,我还是当耽溺贝吧。。电视剧的主题曲也很好,我记得是雷蕾夫妇的词曲。

4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她无论外表多么能干多么强势,也不过是个渴望拥有一份安定的爱的小女子。

5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其实隐约觉得看过一遍,还是没忍住在重压之下重看一遍。其实离过婚不见得就不愿意再结婚啊。另外,在池莉的影响下我很早就喜欢上了武汉这个城市。也许它那很干净,没有我的很多回忆。

8分钟前
  • lmp
  • 推荐

应该就是讲小老百姓的事儿吧?看完之后没有太大感觉,是因为生活体验少吗?

10分钟前
  • 杰德的十四行诗
  • 还行

陶虹太飘零了(本来想打的字是那个凡俗的漂亮,谁知蹦出这么个词,倒更贴切了~)

14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总感觉跟原著差别怎么那么大。陶红不应该是女主角的最佳人选,也算靓,却不够辣

18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喜欢上池莉的小说后,才真正去看这部电影。陶虹这里的表演还真有味道。

22分钟前
  • 夜丫儿
  • 推荐

闹市街香烤串店,烟火气息十足。陶红这部电影里太有风韵了。最近CCTV6放映室一直直播千禧年前后的DVD时代的电影,画质还挺好。【CCTV6放映室双十一爱情片零元购·哔哩哔哩直播】

2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http://www.56.com/u30/v_NTYwODY3MzE.html

29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瞟过第十放映室的片段,研读过池莉小说原著,勉强算个数吧。。

32分钟前
  • scarllet
  • 还行

苦命的女人啊,此陶红,彼陶虹,一个偏旁的差别,既然连脸蛋都长的差不多。陶泽如在电影《大鸿米店》的那个衰样还是一如既往,没改变。好吧,我承认我不喜欢这样的片。

36分钟前
  • 经纬万端
  • 较差

比起这部小说,电影的改编算不错了。

37分钟前
  • 次非
  • 推荐

陶红太美了!!!池莉倒是挺善于刻画性格泼辣、骨子传统的武汉女人的!《万箭穿心》里的颜丙燕也是。陶泽如那个角色更适合胡军。陶泽如还是太“人民艺术家”范儿了。

41分钟前
  • NortonHill
  • 还行

陶虹的眼波流转尽显武汉女子的风情。怀念轮渡。。。

44分钟前
  • 想想
  • 推荐

多年以前看的,已记不得剧情了。大疫当前,每天CCTV6电影频道都有一期《两地书》节目,今天是由陶红主持的,当年也是因为电影《生活秀》喜欢上了这个演员!今天这期节目她用曾经在电影中扮演的武汉卖鸭脖老板娘的故事展开,歌颂了疫情期间武汉餐饮老板无私的奉献。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49分钟前
  • 午夜场
  • 力荐

陶红真美,夜市摊西施,看得人蠢蠢欲动的。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了,忘记了,没什么印象的片子。

55分钟前
  • 较差

电影要是采用武汉方言会更加有味道一些,氤氲的武汉很美,夜市繁荣热闹,卖“辣鸭脖”的陶虹在这条小街显得风情万种,妩媚动人,可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样的姿色与胆识俱佳的女性总是败在掌握着资本和权利的男人手里。雨中那场戏当代社会里女性的窘境被一览无遗,想谈感情,却被谈了身子。

60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还行

从前一直没有看得起陶虹,看了这部片后我……

1小时前
  • kai
  • 力荐

比小说多了辛酸和无奈,但没有小说的痛快。

1小时前
  • littletw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