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部之役

战争片美国1965

主演:亨利·方达,罗伯特·肖,罗伯特·瑞安,达纳·安德鲁斯,乔治·蒙哥马利,泰·哈丁,皮耶尔·安杰利,芭芭拉·沃勒,查尔斯·布朗森,汉斯·克里斯蒂安·布勒希,维尔纳·彼得斯,詹姆斯·迈克阿瑟,卡尔-奥托·阿伯提,特利·萨瓦拉斯,Steve Rowland,罗伯特·伍兹,David Thomson,Janet Brandt,Axel Anderson,唐纳德·皮克林,维克托·勃兰特,Robert Royal,威廉姆·康拉德,罗伯特·里耶蒂

导演:肯·安纳金

 剧照

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1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2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3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4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5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6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13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14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15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16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17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18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19突出部之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1:34

详细剧情

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与德军的一场坦克大战,德军由罗伯特.萧饰演的希斯将军率领,企图在圣诞前夕对盟军作全面反击,但计划功败垂成,被亨利.方达饰演的凯晨将军发现,因而双方发生殊死战。原来的宽银幕电影颇能表现出这部巨制的战争气势,在小荧幕上播映当然大打折扣。不过,导演肯.安纳金的叙事手法仍算流畅,加上一群老牌演员罗伯特.瑞安,查理斯.布朗森等也演出卖力,使影片维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长篇影评

 1 ) 进攻苏联—纳粹德国的石油野心

第一次写长评,写了几部电影短评,始终觉得不够过瘾。
   最近开始迷上二战电影,前天看了《虎虎虎》,比起那种纯纪录片风格,我还是喜欢这种掺杂着一点儿女私情的电影,有一闪而过的一级交际花,还有那想和葛菲做生意到forever的露易丝,临别用力的一吻竟然成为永别。我只是个狭隘的姑娘,总是被这些非电影主旋律的爱情所打动而落泪和辛酸。还是说点正事。
    一直都很佩服希特勒,在他华丽战术、铁血意志的背后是极强的经济头脑,是一心想要操控亚欧大陆石油命脉的野心。在1939年9月1日,“闪电战”(斯摩棱斯克会战)攻击波兰后,陆续攻下欧洲七国。希特勒在欧洲的战争基本是以装甲部队为核心,以空军为掩护的战争,其背后也是一场“经济适用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如果你掌握了石油,那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看看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下的卢布下跌也可见一斑了。很多人批评或者不理解为何希特勒不好好经营已经攻下的欧洲领土,却要两线作战,去攻打苏联。因为石油,苏联的高加索油田,这个油田的产量够德国一年的使用量,再加上罗马尼亚大油田,和本国的以煤制油的技术,基本可以支持希特勒的战争和民生使用。所以希特勒在1941年进攻苏联,当时兵分三路,一路北上攻打列宁格勒,中线打莫斯科,南线攻下高加索。但是当时南线是备受争议的,很多军官认为应该集中力量攻打莫斯科,因为那是首都,是政治经济中心,那里有了苏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破坏他们的通讯、铁路等。后来希特勒也放弃了南线。后来高加索战役的失败才应该是经济战的转折点吧。其实希特勒开始作战策略是对的,拿下油田,才能继续作战。这就扯得远了,与本片无关了。
    说电影,希特勒组成了一队突击力量,想要在50h内,从阿登森林直插安特卫普港,以天气为掩护,击溃苏联,获得6个月时间去发展高科技产业,飞机火箭原子弹,但最后石油用尽,放弃坦克集团军,扛枪步行回国。电影中几个细节很有意思。
    第一是汽油管,德国人随身携带的汽油罐,因为他们没有油,需要随时从别处得到补给,这也是德国失败最致命的地方。
    第二,美国空运来的蛋糕。还是石油,德国都穷的把民生用的油都挤出来用到战争上最后一搏,美国人居然有飞机石油去运蛋糕。能源补给对比太悬殊了。
    第三,为什么在催海瑟斯,为什么50h,因为油料只够支撑50h了。
   第四,迷路。我记得以前看书说的是装甲师市长拿错了地图,战争也是这么戏剧,细节决定成败呀。
    战争打的是什么,是能不能长期的坚持战争,正如海瑟斯所说,战争不会结束,on and on and on,而且国家还要具备一直打下去的能力。没有石油的德国装甲部队和空军就再不能发挥"闪电战"优势。所以,无法拿下足够的战备石油,德国注定输掉整个战争。与日本的失败如出一辙,在美国后期的经济制裁下,没有了石油,失去了战争机器和在原子弹的威胁下,日本投降。
    二战就是一场富油国家高富帅美英苏同贫油国家德日意穷屌丝的一场战争,从根本上说,德国注定失败

 2 ) 戏说突出部战役的电影

影片的背景是2战后期的阿登战役和突出部战役。影片忠于事实,但是又不拘泥于事实。谁也不会将战役的胜负与否寄托在能否夺取盟军油库上啊。绝对是戏说。
而且影片的道具也比较不够专业。用M60巴顿坦克当作虎王,用M48当希尔曼,真有点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的感觉。

 3 ) 终于弄明白了假虎式的来历。。。。

M26坦克。。也叫潘兴坦克。1945年生产。

我那虎式坦克优美的线条啊。。。。。。。
比起来M26简直是太丑陋了。。
炮塔两侧的斜面好像沙皮狗下垂的腮帮子。
炮塔后侧还有个突兀的转折,让其悬空。

太丑陋了。。。。。。。。

看美国大片一贯的恶心点:
点一:自摸心态
点二:德国人说德国味英语,苏联人说苏联味英语,法国人说法国味的英语,碰到有学问的人必操一口英国腔。黄种人一般兼有印第安的巫术,日本的武士道,中国的儒家仁爱。

能忍受以上恶心点的原因:
原因一:自摸有自摸的实力。不是吹牛逼,而是牛逼吹。
原因二:美国历史大片一贯的敬业,消耗巨资不惜再现真实历史场景
原因三:人性的刻画。也就是人文主义

这次实在是无法忍受了。。。。。
这次牛逼吹的实在是太大了。。
整个阿登战役扭转战局的关键是一个警察出身的军官。
他的特长:在侦查机里拍地面汽车里的人物特写,在侦察机里用助听器听地面坦克的马达。
如此敬业的德国军人,不近女色,秋毫不犯,赏罚分明,人格伟岸。居然把坦克排一排被警察,投降主义者,兼职做买卖娶媳妇的坦克士官用汽油给串烧了。原来坦克可以是这么对付的。。。
牛逼吹的太大了。。不好一一列举了。。。



我想起了一个国产骗钱垃圾片里,一个八路军军官端起AK47暴扫小鬼子的镜头。。。。。


本片唯二亮点:
亮点一:德国装甲兵之歌
亮点二:跑到地下指挥部里的交际花

 4 ) 二战回忆之经典

恰逢建国70周年,看到首都朋友在朋友圈里晒出经过其家门口去演练的我军威武霸气的坦克,心中刹那间回忆起儿时看过的经典二战电影坦克大决战,哈哈学名就是突出部战役,心痒难耐之下到处寻找资源,在同事帮忙下从网上找到高清片源,下班回家就重温起来。现在看来这部电影对二战的描写依然真实而经典,范本般的台词,大量真实投入的军用坦克,残酷战争中一抹悠然的爱情,细致立体的人物刻画,仍然让人看着着迷。尤其是反一号德军指挥官角色,简直酷到不行,铁血军人的性格,运筹帷幄的孤高,还有最后驾驶坦克唱着德军装甲兵之歌拼至灰烬的执着,甚至比盟军一方任一角色的演绎都要到位,哈哈,开篇那段他接见年轻下属共唱这首歌的心情,现在完全可以用泪目两个字来形容。当然,正方各个角色的刻画也很饱满,丝毫不扁平化,坚守己见的男一(老影帝),看似不务正业的坦克手,坚强生存守望爱情的女子,毫无战争经验的年轻军官,舍己牺牲的老兵,都凸显战争的真实而非简单的正反黑白两面。据影片幕后介绍,这部电影真实装备投入和战争还原度在当时绝对是空前的,所有双方坦克都动用了美军二战时期真实的主战坦克和轻型坦克,双方阵营军装被服的还原度也是超高的,小时候看这个电影得时候就感觉,特么的德国军装太特么帅了……

 5 ) 西线最后纳粹的反扑之战

一部应该是6,70年代的战争片了。中文译名《坦克大决战》。讲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步步逼近德国,而德军不甘失败,依靠他们最后的有生力量和引以为傲的虎式坦克,趁着大雾天气(因为他们已经失去空中优势了)。向美军发动最后的进攻。 虽然名为坦克决战,但其实只有影片最后阶段才有一场谢尔曼坦克对虎式的较量,而且以谢尔曼的惨败而告终。德军最后的失败竟然是因为油料的缺乏,真是英雄气短啊。本篇场面宏大,应该是动用了为数不少的二战坦克加入拍摄。但相比现代战争片血肉横飞的场面来说,本片实在是够纯洁。连在一场纳粹屠杀美军俘虏的场景里,雪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竟然连一滴血都没看见。 本片充分肯定了虎式的装甲之厚,一般的中型坦克的炮弹打上去反应都没有。可是片尾德军指挥官率领15辆虎式意图抢占美军油库,当然由于受到不能开火的限制,但就被据守在那里的十几个美军用汽油桶就统统送上了西天,未免太过儿戏了。

 6 ) 虎王的奇袭!

初次看是在家中看的电视。

一刻不落地看到尾。

编导美摄剪都不错。

亨利 方达演得没的说。

是他所饰演的角色凯晨发现了敌军的企图,但是被上锋与同僚误会

罗伯特 萧饰演的明知打不赢却还要死斗到底的纳粹军官海斯勒上校,黑色装甲部队的军装包裹着怎么样的冷酷与疯狂,锐气不在的随身老兵,在片尾处扔掉98K毛瑟步枪,冷艳性感的德国美人身披高级皮草进入军官住地~~~稍带走私的美军战车军官居然与被占领区的平民产生了恋爱!~~~各个角色的塑造都很成功~~~~~到今天每个角色都历历在目吧?

欧洲的森林配上雪野,这样的画面里,我们看到:美军与徳军的战斗呈现出拉锯战的格局。

就在这时,德军策划了用新列裝的重型坦克发动奇袭!

但是可惜在片中虎式坦克用的是M-47做代替品.

M-4用M-24做替代品.

虎王如果做的再像些就好了。

我以为能做出错置负重轮才是牛片!

不过,铁灰色的M-47坦克那冰冷而又沉重的金属感还是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像。

结尾不太好,草率了些。

许多虎王从银幕上冲向观众的那一刻确是动人心魄!

-------配合着让人绝望的刺耳声响,无情而又漠然地杀向美军~

-----------类型片的佳作与典范。

 短评

坦克像玩具

2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还行

节奏很棒

7分钟前
  • 雪風希夏
  • 推荐

后面那是幕布吗

10分钟前
  • Eva
  • 还行

德国人的严谨绝对是一流的,甚至严谨的失去理性(这片细节小故事还不错,最后的大场面也还行。基于历史的部分基本就是胡扯了。)

15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西线战场德军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美军虽获胜却蒙受二战最重大伤亡……片首正确侦察信息遭高层无视一节很像遥远的桥。但区别是饰演英军参谋的演员乃无名之辈,而美军侦察官的扮演者名叫亨利方达。剧势由此预透。“元凶的角色如此重要,你只能选知名演员来演。因为他是影片后半程的核心!”——希区柯克

18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出了坦克被击毁的时候假点,其他很完美!

20分钟前
  • 折耳大猫
  • 推荐

周星驰看过的第一部电影!!

24分钟前
  • ArenA
  • 推荐

年度第一部五星佳片。这片太应该重拍一下了,坦克们实在是太那个啥了

28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FURYPREP. 除了坦克战和period之外和fury基调实在是不太像...当成是比较正统的拍摄坦克战的手法的补课吧~ 罗伯特肖好帅啊,蓝眼睛迷死人惹~

31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还行

还是老桥段 虎vs谢尔曼

35分钟前
  • 子安
  • 推荐

能源才是硬道理

40分钟前
  • windyxp
  • 还行

气势恢弘,叙事流畅,人物塑造出色,战歌热血响亮!五星级战争片。

43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部分亮点。

45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看得出来,导演很崇拜德军坦克部队。

46分钟前
  • 流言
  • 还行

前面罗唆了点

47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战争场面实在是太唬烂了,虽然有些堆坦克的航拍镜头,但是全片没见一滴血,所有人表现中弹都是想飞天的架势,还有中弹后躺着不舒服调整姿势的穿帮。但人物写的好啊,有窥敌先机抗争上司的亨利方达,有顶在前线遭遇虎式的布朗森,有商人属性的士兵为情人报仇,有想着投降的军官终被德国人杀俘的现实教育(这个对孬种的展现方式其实比《拯救大兵瑞恩》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票片子的同类角色高明),当然写得最好的是兢兢业业不近女色的德国军官——虽然也给他安排了一场揭露他官迷属性的争执戏。剧情还安排了情报战、袭扰战等元素,尽管完成的一般,客观上也调节了节奏。阿登战役作为庞大帝国的最后挣扎,多少有些悲怆意味,编导给德国人安排了一首《装甲兵之歌》,用心可见一二

5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想要的太多反而什么都没拿好,缺乏战争所带来的残忍和痛苦

56分钟前
  • 闹闹的秘密花园
  • 还行

值得一看

59分钟前
  • alexwillows
  • 推荐

美国人太大意了,阿登森林这场仗打得太莫名了。

1小时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b级制作的二战群像片,当然前面两个小时简陋到极致的背景所导致的不快,在看到最后半小时实打实的坦克大决战后都烟消云散了,台词也是AA级话剧水准。巴顿不见踪影,反而是亨利·方达扮演的小小中校最后让突出部战役大获全胜。

1小时前
  • 小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