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2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3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4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5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6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3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4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5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6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7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8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9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13

详细剧情

娜奥米·沃茨加盟Showtime聚焦“福斯新闻网”前CEO罗杰·艾尔斯新剧,饰演前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格雷琴·卡尔森。罗素·克劳将饰演艾尔斯。剧集改编自加布里埃尔·谢尔曼撰写的艾尔斯传记《房间里最响亮的声音》,讲述艾尔斯2017年5月去世前最后十年的生活,包括卡尔森和福克斯新闻的其他女性对他提出的性骚扰指控,这些指控最终导致艾尔斯于2016年从福克斯新闻网辞职。汤姆·麦卡锡([聚焦])将与谢尔曼共同操刀首集剧本。

 长篇影评

 1 ) 权欲与丑闻!美国新闻界大佬是如何倒台的

在上半年北美电视剧集播出的激烈竞争当中,各大电视平台均有着相当不俗的表现。其中限定剧/迷你剧甚至达到空前高涨的热度。HBO的《切尔诺贝利》、Netflix的《有色眼镜》、亚马逊的《好兆头》、Hulu的《恶行》、Showtime的《逃离丹尼莫拉》等等一系列兼具质量和商业性的作品占据了荧幕。

《切尔诺贝利》

《有色眼镜》

《恶行》

而下半年伊始,Showtime便顺势推出一部规格、题材都足以吸引眼球的短剧《最响亮的声音》(The Loudest Voice)。该剧的拍摄水准和演员发挥都相当稳定,很可能是下半年最优秀的短剧,甚至可能是今年演员表演最具质感的荧幕作品。

剧集《最响亮的声音》改编自美国作家Gabriel Sherman编写的人物传记《房间里最响亮的声音》(The Loudest Voice in The Room),该书的副标题则是“声名显赫而又大话连篇的罗杰·艾尔斯是如何建立福克斯新闻网,及如何分裂一个国家的”(How the Brilliant,Bombastic Roger Ailes Built Fox News--and Divided a Country),顾名思义,该剧的核心人物便是罗杰·艾尔斯(Roger Ailes)。

罗杰·艾尔斯

1940年出生的罗杰·艾尔斯是美国著名右翼电视新闻网“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他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便将福克斯新闻打造为整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网,福克斯电视台的发展之迅速堪称业界的奇迹。

2016年,艾尔斯因性丑闻曝光以及多起性骚扰官司事务缠身,同时受到公共舆论的猛烈抨击,被迫辞去了职务。第二年被发现在家中惨淡去世,人生落下帷幕。围绕在这位电视新闻界响当当的“大人物”身上的争议直到现在仍未停止。

该剧《最响亮的声音》总共划分为七集,每一集均以具体年份命名(1995、2001、2008、2009、2012、2015、2016),通过回溯梳理这七个年份里罗杰·艾尔斯的具体事迹,剧集向观众展现了这个位高权重的业界独裁者的隐秘生活和电视新闻圈内的真实生态。

罗素·克劳扮演罗杰·艾尔斯

1995年,任职CNBC首席执行官的艾尔斯因遭到重大投诉而被上级解雇,NBC方面同意支付给他一笔不菲的解雇费。但艾尔斯并不在乎解雇费的多少,他唯一的要求是NBC方面能够解除对他的竞争禁令。

在NBC即将与微软公司合作推出微软全国有线新闻网的前情下,NBC高层担心经验丰富的艾尔斯会跳槽到对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对他的要求有所顾虑。在艾尔斯保证不会跳槽CNN后,NBC才同意取消对艾尔斯的禁令。

从事电视行业三十余年,艾尔斯早已是行业内公认的能人,退出CNBC之前他早就为自己留了一条退路。获得职业自由的他和媒体界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计划联手打造一家能与微软有线电视新闻网相竞争的有线电视新闻网“福克斯新闻”,并计划一年后面向全国推出。

鲁伯特·默多克

为了能在一众有线电视新闻网中拔得头筹,福克斯新闻必须保证与微软有线新闻网相近的时间开播。在紧张进行的建台工作中,艾尔斯通过自己的人脉网络和巧言令色,吸纳了自己在NBC时期的优秀下属和业界的著名新闻人,同时在短期内成功地培训、筹备了一批能够运营电视台直播的新人。这些都足以佐证艾尔斯强大的管理和规划能力。

作为一家豪无观众基础的新台,艾尔斯对福克斯新闻的受众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划。眼光长远的右翼分子艾尔斯认为,福克斯并不需要覆盖所有的观众群,而是要对症下药地去守住它的观众:保守派。保守派占了全美近半的人口,只要赢得这部分观众的支持,福克斯新闻就能够稳居全国第一的收视率。

艾尔斯认为,在大多数民众已经对媒体感到消极,甚至不信任的年代,要彻底赢得保守派的支持,就必须播送保守派人士想要看到的“新闻”。作为本应该持中级态度的新闻媒体,为维护商业利息,福克斯选择了它的政治立场,放弃了新闻报道的理性客观性原则。

2001年是美国遭到挫败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轰动全球的重大恐怖袭击:9.11事件。数据显示,9.11事件的伤亡人数达到近3000人,财产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这起事件使得国际形势进入了更严峻的状态,也是恐怖主义全球化的标志。

此时的福克斯新闻早已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有线新闻网。在9.11事件发生的当天,原本应该如实报道新闻内容的福克斯却在艾尔斯本人全权的控制下煽动舆论。为了收视率,电视台不惜放出未经证实的消息,播放世贸大厦职员跳楼的惊悚画面。

随后,福克斯新闻便不出所料成为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网。但好景不长,艾尔斯和福克斯新闻在不久的将来便遭受重创: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成功,民主党代表的左翼势力上台。

尽管奥巴马成为美国第44届总统已是定局,福克斯新闻还是不留余力地抹黑和打压,甚至拿奥巴马的中间名“侯赛因”大做文章,恶意造谣奥巴马是穆斯林、仇恨白人……奥巴马和白宫对福克斯电视台的行为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击。

尽管年事已高,艾尔斯对福克斯新闻台的独裁统治却愈加地收紧。他利用自己职权方便,多次威胁电视台的女性工作者,逼迫她们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甚至成为自己的性奴隶,对待周遭的电视台职工总是非常暴戾。

以“美国小姐”身份走红的格蕾琴·卡森(Gretchen Carlson)是福克斯新闻的早间新闻女主播,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她打算参与其他电视台节目的录制。但艾尔斯明里暗里地挫伤格蕾琴,甚至将其调到收视率低糜的午间节

面对艾尔斯长期的种种打压和骚扰,格雷琴决定奋起反击,暗中收集各种证据,并最终于2016年7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在此之后,艾尔斯迅速被爆出多起性丑闻和性侵犯指控,最终被迫辞职。“美国小姐”出身的格雷琴不但并未屈服于强权,反而以身作则地反驳了大众对美丽女性的刻板印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由于2016年艾尔斯事件的轰动效应,给予了在影视行业工作的女性们巨大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艾尔斯东窗事发的第二年,彻底轰动全球的哈维·韦恩斯坦丑闻得以曝光于世,这把女性职场平权运动(me too)的火焰才得以从好莱坞燃烧到全球各地各职场中来。

哈维·韦恩斯坦

剧集《最响亮的声音》保持着相当高的制作要求,首播集的编剧便请来了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原创剧本的《聚焦》导演兼编剧的汤姆·麦卡锡坐镇。摄影、剪辑也非常出色,演员配置上本剧更是邀请了一众出色的电影演员。

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出演了罗杰·艾尔斯一角,而为了达到形象上的吻合,罗素·克劳展现出作为好莱坞职业演员的超高素质,增胖到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来是其本人的地步,气质与过去扮演的那些正面角色完全不同。

面对剧中大量的面部特写镜头,表演不过关的演员可能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住,但罗素却在这种高密度的面部情绪捕捉的状态中表现得游刃有余,细腻且到位。他的表演对整部剧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今年荧幕上最好的、不输《大小谎言》中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

娜奥米·沃茨、“泰迪熊”塞思·麦克法兰、安娜贝拉·沃利斯等常年亮相大银幕的熟面孔,也在本剧中有着可圈可点的表演。

尽管《最响亮的声音》一剧聚焦的是罗杰·艾尔斯1995年到2017年的事迹,但它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罗杰·艾尔斯罪行的揭露和讨伐,剧集同时还进行了多方面的现实反思,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新闻媒体的质疑。

福克斯新闻在奥巴马执政期间是出了名的“反奥巴马派”电视媒体,它致力于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奥巴马本人进行嘲讽和攻击,姿态几近偏执下作。但其他新闻媒体真的就完全秉持公正、客观和无政治立场的态度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为了收视率而引导性地、断章取义地播报新闻,甚至恶意捏造虚假的新闻,这在各国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当中实属屡见不鲜的情况。观众获取新闻资讯的真实性往往需要打上问号,新闻媒体的价值、道德操守正在不断遭受质疑和挑战。

上半年的《切尔诺贝利》向观众还原了苏联核事故发生的始末的同时,告诫了人们要勇于追寻事件背后的真相,明晓真相之于历史的重要意义;而《最响亮的声音》向观众揭露罗杰·艾尔斯这位新闻界的独裁者的恶行时,也在警惕观众切勿盲目信从于新闻和未经证实的所谓“真相”。只有拥有独立思考、判断的意识,我们才不至于被虚伪的假象牵着鼻子走。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

 2 ) 每个公关人都应该看一下这部剧

每个市场公关的从业人员,都在绞尽脑汁做一件事,那就是为品牌/产品制造“最响亮的声音”。

如果你始终不得其法的话,不妨看下前两天刚刚完结的美剧《最响亮的声音》。

这部剧改编自加布里埃尔·谢尔曼撰写的《房间里最响亮的声音》,它取材自真人真事,主要讲述了传媒大佬罗杰·艾尔斯最后的十年人生。(不知道这个人的话,可自行搜索)

《最响亮的声音》最大的噱头应该是围绕在罗杰·艾尔斯身上的性丑闻事件。

不过,出于职业的原因,自己完全是把它当作营销教科书来看的。整部剧7集看下来,基本上每集都能学上几招推广策略,告诉你如何在大爆炸的信息中,让更多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追剧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罗杰·艾尔斯特别擅长引导大众舆论的方向,感觉即便他成不了一名资深媒体人,也能成为一名优秀广告人。

记得,罗杰刚到福克斯电视台,在一次节目企划会上,大家讨论应该如何从CNN和MSNBC那里争取用户。

罗杰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观众是谁”,就像很多甲方会说的一样,其他人表示“所有人”,以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受众,也就是消费者。

而罗杰则持不同意见,表示有线电视只在乎一件事,那就是商机。

这句话不假,在接下来的很多年,罗杰为福克斯新闻创造了数以万计的收入,他完全是把新闻当成一个产品在卖,而他自己就是那个产品经理。

当然,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指出福克斯新闻的机会在“保守派”身上。

他运用反向思维,表示其他电视台都在“争夺”自由派,福克斯新闻只需要“争取”另一半就行了。针对那些容易买账的受众,编排节目,以获得少数热情人的忠诚。

而在招募主播方面,他也是思路清奇,会找那些拥有演员特质的人。看试镜录像带的时候,他会关掉声音,看主播的肢体和表情动作。

考核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吸引大家去看。

至于新闻的公平性,他根本不在乎。

一档对话节目,邀请来的嘉宾观点突出态度强势,主播有点hold不住,解决的方式是换一个嘉宾,然后让制片人帮主播写稿。

他的目的就是,把福克斯新闻打造成一个最具看点的电视台。

即便在911这样的灾难面前,他也在想着怎么提高收视率。

新闻的标题一定要大且鲜明,让观众感受到“America at war”的讯息。

当时的整个社交情绪是恐慌的,那就顺着大家的心思来,不间断播出诸如航班停飞之类的信息。

甚至那些在北塔跳楼的人,也要在第一时间播出来。

既然有这样一个保守派的领导,福克斯新闻自然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更像是罗杰·艾尔斯个人性格的延伸。

他攻击奥巴马、煽动种族情绪、鼓吹阴谋论,与其说福克斯新闻是一个电视台,还不如说它是一个舆论组织。

而且在制造新闻上面,罗杰·艾尔斯也很有一手。

自己所居住的加里森,当地的一家报纸有自由派的倾向,他看不顺眼直接收购过来。

挑选了一个价值观一致的稚嫩主编,报道当地“社区重新划分”的事件。然后,捏造一些虚假情况,并打出“维护私有财产”的口号,鼓动当地人反对这个政策。

而这个新闻,被福克斯跟进后,变成了佐证ACRON滥用职权的线索,并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了很多负面声音。最后其他电视台陆续跟进,并引起了纽约时报的关注和评论。

最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取消了对ACRON的资助。

然而实际情况是,他根本也不关心这些。他只在乎福克斯新闻的收视率,抨击他的对立面“自由派”,以及保护自己个人的利益不受侵犯而已。

而起初,加布里埃尔·谢尔曼在写这本“最响亮的声音”时,也被罗杰·艾尔斯百般阻挠。他找人跟踪加布里埃尔·谢尔曼,甚至雇佣了一个团队,撰写诽谤新闻进行人身攻击。

即便是面对各种性骚扰的指控,他也有着自己的策略。

告诉自己的团队,把受害者的近照找出来,让大家瞧瞧那些没有姿色的老妇女。

针对指控自己的主力格蕾琴,罗杰·艾尔斯则吩咐手下人,搜集她的信用卡账单,看她是否吸毒,寻找她上过的男人/女人,并让福克斯的女员工为自己辩护。

不过,这种没有底线的方式,最终遭到了反噬,福克斯不得不把他解雇。

被开除10个月后,罗杰·艾尔斯在浴室里摔了一跤,导致了脑损伤,8天后不治而亡。

撇开他的一些下流做法,罗杰·艾尔斯真的深谙推广之道,知道观众究竟想看什么。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成为三位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以及老布什)的竞选顾问。

他从0到1创造了福克斯新闻的奇迹,更让其连续14年保持着全美收视率第一的位置。

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右翼分子、偏执狂、胖子,有时候,实在不得不让人佩服。

最后,费脑子的人就是容易吃甜的啊!

 3 ) 编剧是又仇女又仇富吧

没看过原传记,所以不评论原书了。就电视剧而言,开头和中间真的太惊艳了,超五星。但最后美国小姐这条线上来后,说是狗尾续貂都侮辱了狗尾,这里的男性角色塑造的多成功,女性角色就多脸谱化多蠢(除了Laurie,Laurie的演技拯救了这个角色)。而且这个编剧不光仇女,还仇富吧,我是接触不到这种市值百亿美元集团的富二代,但如果真的这个智商情商,嗯,打工人们加油哦,推倒资本家们指日可待呢(而且蛮轻松呢)!

罗素克劳演技真的没话说,但就是因为糟老头子演的太好,美国小姐的演员被秒地渣渣不剩。啊,美国小姐这条线真的太蠢了,Roger一个连跟随了自己17年的亲信都要监控的人任由你拿着带有录音功能的手机随意进出,假设他too自大to be a 傻叉,但你tm明知道公司到处都是监控还检查都不检查就在卫生间公放录音??以后在我这儿美国小姐就是傻叉的同义词了[旺柴]。编剧团队好像也是Netflix做三体的团队呢,呵呵呵呵呵,我可真是太期待了!!

最后的最后,曾经的颜粉特意去搜了罗素克劳最近的新闻图(担心他也秃顶了👨‍🦲),虽然看上去秀发还在,但还是减减肥吧

 4 ) 我查了下这个讨厌的胖子

“我能猜到人们怎么形容我,右翼分子、偏执狂、肥佬……”,美剧《最响亮的声音》的开篇一幕显得耐人寻味。

倒在地上的肥胖身影,电视里传来女主播宣读的死讯,旁白听见主人公罗杰·艾尔斯灵魂出窍般侃侃而谈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对身后名声的满不在乎。

《最响亮的声音》剧照

事实上,在看过这部电视剧后、或者本来就了解过罗杰·艾尔斯的人就会知道,要定义罗杰·艾尔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闻王国的铁腕枭雄

在国内营销号近乎消妖魔化的渲染下,邓文迪这个名字已经路人皆知了,不少人自然也知道她的前夫——美国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而在默多克打造的庞大的传媒王国中,罗杰·艾尔斯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员大将,堪称新闻世界中的铁腕枭雄。

剧中的邓文迪和默多克

如今美国影响力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新闻电视网络之一的福克斯新闻,就是罗杰·艾尔斯为默多克一手打造出来的,而在建立自己的这支福克斯近卫军的过程中,罗杰·艾尔斯展现出了惊人的气魄、强硬的手段以及极其尖锐的商业性目光。

从剧中可以看出,他对员工的业务能力要求极其严格,动辄开除下属,但也愿意不辞劳苦地四处游说自己看中的人才,因而网罗了一大批自己所需要的精锐。

福克斯新闻页面

他对团队的管理充满了强大的控制欲,不仅对下要说一不二的一言堂,即使对同级乃至于上司也毫不客气,绝不允许任何人插手自己的事务。

但他在关键时刻也懂得适当变通,比如和上司产生分歧的时候,他明白什么时候该无伤大雅地示弱,也明白什么时候该以辞职相要挟,以换得更大的利益和权柄。

他对福克斯新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秉承着一个听起来非常不正确却又行之有效的策略:新闻不是面向所有人的,我们有自己的观众,而我们的任务,就是牢牢地抓住这些观众,给他们“想看的东西”。

《最响亮的声音》剧照

听起来是不是完全违背了新闻客观事实性的基本要求?可恰恰是罗杰·艾尔斯认识到了在逐渐分裂的媒体环境中建立身份认同的重要性,才让福克斯新闻能够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一半人口的新闻网络。

可以说,罗杰·艾尔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新闻行业的格局。面对疾速发展的福克斯新闻,竞争对手们也不得不开始撕破脸皮、分边战队,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唇枪舌战之中。

在罗杰·艾尔斯的领导下,福克斯新闻的影响力日益壮大,以至于连美国总统都不敢等闲视之——10年前,奥巴马政府公然宣称将福克斯新闻“视为敌人”,令全美公民哗然,而罗杰·艾尔斯则像斗牛士一般毫不退缩地收下了这份敌意。

奥巴马抨击罗杰·艾尔斯领导下的福克斯新闻

荧幕之后的政客凶魂

作为一位新闻公司总裁的罗杰·艾尔斯,在其行事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政治倾向,事实上,与奥巴马政府之间的口水仗在他看来也许并不是大风大浪,因为罗杰·艾尔斯在从事新闻行业之前,早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客幕僚。

罗杰·艾尔斯曾分别为尼克松里根以及老布什三位美国总统担任过竞选顾问,结果如我们所知,他亲身参与了三位共和党总统的当选,可谓 “三朝元老”,而在他去世前的9天,他也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自己支持的老朋友唐纳德·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获胜。

罗杰·艾尔斯和尼克松

罗杰·艾尔斯和老布什

而罗杰·艾尔斯所打造的新闻平台,也成为了右翼人士的避风港,共和党候选人和其他政客,往往能够在福克斯新闻的节目中有效地为自己的政治活动造势。

共和党喉舌”、“右翼狂人”、“保守派恶犬”这些对手贴在罗杰·艾尔斯身上的标签,无不说明了这位福克斯新闻的领军者对于美国政坛的巨大影响力,事实上罗杰·艾尔斯也乐于享受这种狼藉的声名。

罗杰·艾尔斯本人

我们总以为新闻应该是自由的、真实的,而罗杰·艾尔斯却用自己的势不可挡的事业向世人证明了,恰恰是政治力量加成的新闻,才成为了世界上“最响亮的声音”。

我们在剧中能够看到,罗杰·艾尔斯本人就拥有强大的演说能力,他能够通过一番举重若轻的慷慨陈词,将现场观众瞬间变成自己的拥趸,也能让有备而来的对手瞬间变得哑口无言。那句“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真不知道是他抄特朗普的还是特朗普抄他的。

罗杰·艾尔斯也曾为唐纳德·特朗普的竞选献策

性丑闻中的匆匆收场

在美剧《最响亮的声音》中,除了对罗杰·艾尔斯近乎偏执的工作方式和经历的表现,也没有漏掉他晚年陷入的性丑闻纠纷。

罗杰·艾尔斯性丑闻报道

我们看到,他在工作中的强势和独断专行,也体现在了私密关系中。他对Laurie带有施虐倾向的潜规则肉体关系,对其他年轻漂亮的女性同僚毫不尊重的越界行为,无不表现出这位事业上的一代枭雄,在对待女性和两性关系时,可以说是一个卑鄙自私的恶棍。

现实中的罗杰·艾尔斯,在被多名前任下属起诉性骚扰后,官司缠身之下不得不黯然请辞,还得85岁高龄的默多克亲自出马接手他留下的烂摊子,而在辞职不到一年之后,这位常年的血友病患者就与世长辞了。

《最响亮的声音》剧照

电视剧的黄金班底

关于罗杰·艾尔斯本人以及电视剧《最响亮的声音》的故事,我们已经谈了很多,事实上这部稳健又不失曲折的电视剧的背后,有着相当不俗的黄金班底。

导演卡莉·斯考格兰德,曾参与过《纸牌屋》、《使女的故事》等高分美剧的制作,而这位加拿大女导演的下一部作品,就是万众期待的漫威宇宙衍生剧——《猎鹰与冬兵》

编剧汤姆·麦卡锡则曾操刀过奥斯卡获奖影片《聚焦》《飞屋环游记》等经典作品,其中《聚焦》本身就是取材新闻行业的作品,而这次在《最响亮的声音》中,汤姆·麦卡锡则改编出了完全不同的新闻世界。

罗素·克劳

罗素·克劳在剧中的造型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是全剧的主演——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这位演技与外形俱佳的大洋洲演员,在剧中大改以往英伟性感的形象,变身成了一个大肚腩秃顶的中年油腻男,其形象之颠覆,表演之精湛,让人不禁想起去年上映的《副总统》中的克里斯蒂安·贝尔

有趣的是,罗素·克劳饰演的罗杰·艾尔斯,和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迪克·切尼,在现实中也是熟人,在《最响亮的声音》中,两人甚至有过对话,还间接推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呢!

 5 ) 非专业影评 - 忠于事实的职场剧怎样才能 “大快人心” ?

这海报设计的,你品,你细细品

“什么,你还在追求大快人心的结局?”

“出门左转看《药神》去吧。”

是的,我是个层次不高的非专业观影人,刷完该剧后心里堵得慌,总觉得这样的结局虽然符合事实,但太压抑了。“恶人”没有得到法律的严惩,一直追求“道歉”的受害者放弃了诉讼拿钱走人,默多克保住了FOX新闻台不倒,真是无比现实,无比残酷啊。

自我疏通了半个下午,恩,想通了,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至少每个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格雷琴斗垮了性侵自己的上司,让他身败名裂,自己还拿到了新闻集团2000万美金的赔偿(封口费),其实封不封口还有多少关系,大众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权势遮天的罗杰·艾尔斯不仅被赶出FOX新闻,还身败名裂再也爬不起来。商人默多克用4000万遣散了不受自己控制的头号功臣,保住了声誉危机下的 FOX新闻台,很划算。如果没有性侵丑闻这档子事儿,想干掉艾尔斯得花掉更大的成本。罗杰·艾尔斯一边,即便格雷琴不撤诉,他被关进监狱,很快也会被保外就医放出来。

格雷琴做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实际上搞垮了对手,还从对手的对手那里拿到巨额补偿。

所以,这就是现实世界里的最好结局。不一定非要“口头道歉”,不一定非要分出“是非黑白”,有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人得到了胜利的奖赏,有人付出了一点代价但保住了局势的稳态。复杂的利益格局经过骚乱后快速恢复正常。

事实上格雷琴的做法也很有学习价值——身处弱势,如何保护自己?

罗素克劳是真的可盐可油啊

① 不着急拼个你死我活,甚至还保持微笑,私下却搜集了20多个小时的录音证据。

② 悄悄搭建了强悍的律师后援团。团队专业,高效,总能给格雷琴提供最现实最有利的建议。

③ 法律诉讼+新闻曝光双管齐下,而且精准挑选了最不利于对手的时机。(大选前两周,给对手的对手提供了绝佳的攻击素材。)

④ 战争打响前,先争取到了丈夫的无条件支持。后期无论舆论如何对自己不利,至少都有丈夫的力挺。

⑤ 战争打响后,把小孩送到外地由婆婆照看,最大化减少媒体对孩子的伤害。

⑥ 耐心够大。不急于获胜,也不急于”和解“,而是耐心等。等到越来越多受害者站出来,等到对手自乱阵脚,等到对手的对手迫于无奈弃卒保车。

平心而论,”反派“罗杰·艾尔斯是个能力很强的人,甚至可以作为职场“典范”来学习。

大哥会上直接骂老员工和默多克互相玩蛋蛋

他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迅速在盘根错节的 FOX电台站稳脚跟,踢开老板身边的一个个宠臣们,大权独揽,6个月就从无到有打造了 ”后起之秀“ FOX新闻台。甚至面对太子党和老板夫人的挑衅也毫不手软,一个个将对手击溃,最后,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很难被替代掉的人,在大众心中,FOX=罗杰,罗杰=FOX,大家甚至忘了 FOX 背后的真正老板是默多克。这样强悍的能力,试问有几个打工仔能做到?

这部剧的 “伟大”(对不起我阅片量有限) ,罗素克劳和耐奥米的精湛演出自然功不可没,但编剧和导演对主角的立体刻画更值得称赞:“反派”也有自己正能量的一面,不仅工作能力强,还是个坚定的爱国分子。尤其是在 911 恐怖袭击事件中发挥了稳定民心的作用。影片没有将 “反派” 的正面形象一味抹杀,将他刻画成十恶不赦的混蛋,反而表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一个极端右翼保守党派的爱国人士,随着权利的增长,从自信走向自大,迷失在自己构建的 “权利帝国” 里,走向自我毁灭。

值得一提的是,取材于同一个故事的电影《爆炸新闻》也在2019年上映了,据说叙述角度很不一样但同样精彩,我已经花人民币5元购买了资源,撸完或许会再写一篇对比影评,就看观后感了,毕竟有感才有动力分析。

再聊5块钱的。

国产(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评价也很高啊,而且也是10集迷你剧的形式,且登录了腾讯视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看了这部剧,总之我还是挺期待刷一下的。去年大火的《陈情令》、《庆余年》我也看了一部分,其实制作的真还可以,尤其是后者,虽然节奏慢,但加1.5倍速后相当爽,有玩游戏打通关的感觉。《长安十二时辰》就更不用说了,故事设定和画面堪称去年国产最佳,虽然后半部分有点拖沓,但咱们有倍速不是?还有《都挺好》我还没看,落后了,没事,找机会补上。

似乎吐槽国产剧的声音从未断过,我也不想强行洗白。但肉眼可见制作实力确有进步,但题材还是太单一,远没有达到美剧那种不同类型遍地开花的地步,所以国产剧的受众就会变得非常有限。要么是谍战剧,要么就是套着古装壳子的偶像剧,再或者是套着职场剧壳子的爱情剧。要么···对不起我阅片量有限。

回到题目,忠于事实的影视剧能不能大快人心?

我觉得能,但需要更理性,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观众。像我这种反应慢的很可能就给看郁闷了,需要好半天才能回过味来。现实是,很多当下最火热的 APP 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靠 “偏好算法” 不断给用户喂奶。直接给结论,直接给快感,不需要用户独立思考。也就是所谓的 “奶嘴理论”。说到这儿推荐大家关注B 站上一个迅速崛起的财经类 UP主——DannyData 小丹尼。(哈哈,相信很多人会以为我要说的是 “巫师”,但我保证小丹尼能帮你打开一个不同于巫师的财经世界,即便同一主题,也同样精彩。)

好了,本来想写个短评发泄一下就算了,没想到越写越长,最后假模假样的理性深刻起来了,可见写日记的害处,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谨遵姜文导演的嘱托:

少写日记,好好生活。

“正经人谁写日记呀,下贱~”

 6 ) 谁是罗杰·艾尔斯?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最响亮的声音》剧照

《最响亮的声音》是美国右翼媒体福克斯新闻网背后大佬罗杰·艾尔斯的传记电视剧,这位肥硕的大佬具有强大的演说和操控人心的能力,一手建起了福克斯并且使其成为美国共和党重要的传声筒。本剧的重点并非关注艾尔斯如何搅弄政治风云,而是聚焦其如何实现野心并一步步走向疯狂的过程。

罗素·克劳扮演的罗杰·艾尔斯

《最响亮的声音》前半部着重描绘声音的重要性。观众不是要看新闻,而是要看他们想看的新闻,是艾尔斯最重要的新闻理念,也是这一理念让福克斯迅速获得一大批美国右翼观众——在90年代所有媒体的立场都中间偏左的时候,福克斯给了共和党人传声筒,也让右翼观众看到了他们的「真新闻」。标题党,震惊部,断章取义,制造对立,今日媒体所惯用的伎俩对于艾尔斯来说不过小菜一碟。

而到了剧集的后半部分,「最」似乎成为艾尔斯人生关键,换言之「控制」成为其后半生的真实写照,对人和权力的控制,对性和欲望的控制,越控制其也就越膨胀,以致到最后他的下属,他的同僚,他的老板,他的党派都「背叛」了他,有的是无法忍受其控制,有的是他无法去控制。后半生的艾尔斯如同一个更加肮脏腐败的弗兰西斯·安德伍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达目的决不妥协,如果说凯文·史派西的弗兰克是利来利往的狐狸,那么罗素·克劳的艾尔斯则是不可一世的老虎。

但是艾尔斯并非手眼通天全知全能的上帝,盛极而衰的道理他不懂,于是当所有人都背他而去时,他不知道是他自己亲手断送了这一切。

真实的罗杰·艾尔斯

《最响亮的声音》当然不是一部客观的传记电视剧,它带有明显的左翼视角,对于艾尔斯更多的是在批判的角度下描写这个人物,但这并不妨碍本剧成为一部扎实的出色的甚至惊心动魄的人物传记,诸如罗素·克劳和娜奥米·沃茨这样影帝影后级别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

从本剧或许能管中窥豹,对于权欲的控制会给人带来多大的快感,这种快感不仅带来愉悦更能腐蚀心智,否则我们不会高兴而又快速地在键盘上敲下一连串攻击别人的话语,那种冒犯他人让他人无语而不用负任何责任的刺激,可能是万物互联时代,人类唯一所能掌握的控制,或许这样讲: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罗杰·艾尔斯。

 短评

制作挺不错,但是播了两集都没有围绕人物讲好一个事件。用了很多的表现手法,渲染气氛也够一流,开始还能沉浸,之后就觉得花里胡哨。主角也过于突出,我说过于突出的意思,是其他角色都因为主角而被强行矮化——惟独主角表达清晰,其他角色都期期艾艾,不成气候,形象也完全立不起来;惟独主角刁钻世故,岂止韦尔奇被他耍,老狐狸默多克都显得呆了……表这样,靠一群垃圾(至少剧中表现如此)是衬托不出能人的。//看完全集,后面讲操纵竞选和骚扰曝光的部分,比前面好看。

6分钟前
  • 子夜
  • 推荐

罗素克劳是值得拿视帝的水平。

11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这表演,不该拿个满贯提名吗?没想到罗素克劳年纪这么大了,还是这么敬业。

12分钟前
  • 我不是
  • 推荐

想象trump看的时候该有多开心。

13分钟前
  • 椎名伶檎
  • 推荐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14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在美国总统竞选史中扮有重要角色的人物,甚至间接影响美国近代史的小丑,是一部比较有发挥空间的题材,压缩在六集之类,六个阶段的个人传记编年史,是为浪费。沦为毫无悬念的个人话痨,侵权,但又无权势野心的糟老头子。差点认不不出来男主角,也许因为艾美奖男主角提名才是让大部分人知道这部剧的存在。

19分钟前
  • 我到河北省来
  • 较差

当新闻报道不再公平公正,不惜制造假新闻博取收视率,这还是真正的新闻吗?当媒体人的权力无限扩大,又有什么能够制约他们呢

23分钟前
  • 视影
  • 推荐

这种对戏剧化的处理太老套也太直白了,倒也颇有了几分福克斯新闻的神韵。

2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应该译成《最吵闹的声音》

27分钟前
  • ZX
  • 力荐

直击新闻暗面,它不再是“理想”“真相”与“透明”的近义词,而等同于“立场”“利益”与“掩盖”。剧集并非用大字报的方式再将逝去之人拉来批斗戏说,反而前半段用近乎粉饰的方式努力探讨了“Roger Ailes”这个名字于社会变革、政局交替和传播更新的意义,因为他明白自己不管理这个国家,而只是经营“小小的、丑陋的电视网”,没有夹缝中求生的勇气,也终究是微软/GE的陪葬品;后半段则借由Gretchen事件和同样优秀的《晨间风云》,在虚实之间,真正地在后#metoo时代完成了(至少是)新闻界乱象的回溯与整理。这近乎是近年来选片随便选的Crowe叔发挥得最强大的一次,他诠释了那种可恨可憎,但也会在某些时候调出惋惜:这位嗅觉敏锐的老头对另种立场的坚持,仍然自有原因。

2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火速到达现场为闹米阿姨打call !!!!!!!!

32分钟前
  • 野生动物
  • 力荐

原来以为是为了写一个坚持新闻独立,新闻自由的传记,像华盛顿邮报一样,但从第一集开始就让我震惊,抱着美好的期待,却看到很多糟粕。当然我指的是剧中个人。当然Roger扮演者罗素克劳真的很敬业了,如果不是事前有些了解完全看不出来是他所演。

34分钟前
  • einverne
  • 还行

The Newsroom是理想,此剧是现实。

37分钟前
  • 九月五的酒
  • 推荐

聚焦新闻媒体人的传记电视剧本身就不会很有趣,讲政治,新闻,个人生平,商业竞争能有多刺激?不是每个导演都叫大卫芬奇Russell Crowe是在向贝尔靠拢么?来,我们比比谁对自己更狠,看到剧中形象的第一眼就想到贝尔的《副总统》没认出来闹米演的谁,惭愧٩( 'ω' )و

39分钟前
  • 蒙牛莎白
  • 推荐

Showtime年中强音,Russell Crowe感觉直接锁定视帝了

4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讲Fox如何成为🇺🇸环球时报的,艾尔斯真的就是美版胡锡进啊

44分钟前
  • BoSo
  • 推荐

Russell Crowe的扮相让我想到了《副总统》。把这片子和《新闻编辑室》放一起看口味一定很好,一个是希望告知民众真相,一个是希望告知民众他们想知道的。如果说在此之前媒体对于社会影响还遮遮掩掩的话,从FOX开始,新闻不再是以客观报道为天职,真正成为了一种宣传武器吧。个人评价:B+

46分钟前
  • Riobluemoon
  • 力荐

罗素成功地从性感型男转型成一个猥琐中年,素粉简直遭受了一万点暴击伤害。

50分钟前
  • Collier
  • 力荐

不太行啊,原以为是《新闻编辑室》那样精彩的群像戏,不料完全是罗素.克劳一力撑起来的个人秀。虽然努力肥胖,在体型上接近原型人物,但罗素一开口就让人出戏,有种“瞧老子给各位看官飙演技”的卖力感。对最后扳倒这个老畜生的性侵丑闻着墨太少,对福克斯台内部生态、氛围、文化、潜规则等的铺垫也不够,格雷琴、梅根凯利这些关键女性人物的存在感和驱动力也过于稀薄,整体不如《爆炸新闻》过瘾,可惜了我闹米女神。

51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算是最近美剧里面比较有内容的,但是叙事不是很好,不太能带动人,对这个事情感兴趣的人接受度还好,路人很难跟。

54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