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钱斯

战争片美国2009

主演:凯文·贝肯,萨拉·汤普森,佩姬-图柯

导演:罗斯·卡兹

 剧照

护送钱斯 剧照 NO.1护送钱斯 剧照 NO.2护送钱斯 剧照 NO.3护送钱斯 剧照 NO.4护送钱斯 剧照 NO.5护送钱斯 剧照 NO.6护送钱斯 剧照 NO.13护送钱斯 剧照 NO.14护送钱斯 剧照 NO.15护送钱斯 剧照 NO.16护送钱斯 剧照 NO.17护送钱斯 剧照 NO.18护送钱斯 剧照 NO.19护送钱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21:39

详细剧情

2004年,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仍未有结束的迹象,而前方战士的伤亡则一直在增加……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迈克(凯文·贝肯 Kevin Bacon 饰)接受了一项任务:护送一等兵钱斯的遗体回乡安葬,尽管迈克与钱斯素不相识,后者又并非他的下属,但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迈克认为有责任帮助这位科罗拉多同乡入土为安。与此同时,钱斯和战友们的遗体从欧洲的机场开始了回家之路,在凝重的氛围中,他们的遗体被仔细的清理、编号,小心翼翼的摆放在灵车中……经过了相关礼仪的培训后,迈克踏上了护送的路途,一路上,他感受到了形形色色美国民众对于战死他乡的战士的敬意,这不单是一次护送,同时也是迈克与死者的一次无声对话……

 长篇影评

 1 ) 越战和SARS

最近收集纪念建筑的资料,看越战纪念碑。
越战美国死亡士兵五万余人,每个名字都不落下的刻在碑上。黑色纪念碑光洁如镜,活人通过影子似乎也被淹没。
上越战纪念碑的网站,当天诞辰日的士兵,都出现在首页。死亡年龄,生于何处,未婚已婚,都被用来证明此人来过尘世,甚至刺激观者猜想:曾经的生命,或者幸福过或者还没来得及幸福。
SARS过去五年,北京曾经有“抗击SARS九烈士”,纪念碑位于北京市卫生局党校内,现场已是“草荒人杳”(南方周末语)。活着的后遗症骨关节坏死的护士,居然还在和医院打着官司。
我说,如果下次灾难降临,谁还会挺身而出呢?老婆说,每到那种时候,总会有人的。
刘震云接受采访:“朝代只是件衣服,最后你会发现,人无所谓穿哪个朝代的衣服,人就是人。”
这段话有其另外的背景,回应到对个体生命的认识,在没有信仰仅凭个人本能而存活的环境中,人是如此的孤单。

 2 ) 生者的态度,逝者的尊严

        在我看过的诸多战争题材影片中,《护送钱斯》算是其中相当另类的一部,战争类电影,常常要么表现战场英雄主义气魄;要么是惨烈真实的战场恶战;或者干脆诅咒那万恶的战争,竖起反战大旗,而《护送钱斯》显然很难归于其中任何一类,它没有战场的硝烟,也没有深刻的批判,相反,它是一个关于死亡和如何对待亡者的故事,出奇的平静,出奇的纯净,但是关于战争的代价和意义,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却随之而生,将我深深的感染。

        《护送钱斯》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战士死后的最后旅程,从细节上我们得以一窥美国军方和民众对于战死沙场的战士的态度,特别当他死于一场正被国内越来越多人反感的战争时。一个19岁的战士钱斯,在长者眼中还只是一个孩子,却不幸战死于伊拉克,陆军少尉麦克本不必担当护送者,但是却毅然决定将这个孩子的尸体护送到家乡。麦克的抉择在片中显得有些另类,因为一个军官从事这样的任务并不常见;但是他的选择又顺其自然,可以看到他紧锁眉头,精神低迷,作为一个数字化计算军队伤亡和人员补给的技术官僚,他同样深深的为前方的悲剧震颤,事业上更有其建议不被重视的苦闷,看着不断跳动的伤亡数字,他选择与钱斯同行,某种程度上也是要抚慰自己的伤痛。

        接下来,本片一直在平缓而感伤的节奏中进行,但是却时刻给人以温暖人心的力量和感动。钱斯等阵亡者的尸体被整齐的,以较大间距摆放于大型军用飞机中运回祖国,在雨中,接棺者庄严肃穆向同袍致敬。面对战场上常常目不忍睹的尸体,专门的团队极力给他们以最富尊严的遗容,我很喜欢这段的镜头节奏感和音乐,生者用的双手柔和的清洗着死者的双手,他们的细致与努力令人敬佩。接下来,麦克伴随钱斯而行,一路上,他庄重的不断行礼,更令人动容的是普通美国人的态度,在片中关于战争政治上争议的背景,基本只有飞机上一个乘客阅读的报纸的时事新闻一带而过,整部影片没有一丝火药味,美国人质疑政府,质疑布什,质疑这场该死的战争,却对他们的大兵充满敬意,因为,犯错的不是他们,他们只是一系列逐利的政治决策的牺牲品。所以,我们看到,得知麦克的身份后,空姐会为他献上祝福的护身符,机长会主动请乘客在飞机降落后让麦克先行下机,乘客们不但配合,更向战士的棺木行礼致敬。这部影片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几乎是一出没有戏剧冲突的电影,却依然激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也不乏对战争的批判,当麦克路遇一位护送兄弟灵柩的战士时,这种悲剧和伤感尤其令人感叹,亲兄弟生死相隔,离的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我知道,看着美国人如此伤感的对待一场对外战争中消逝的生命,会有人对此冷嘲热讽,会认为美国人装淡,只知道怀念自己牺牲的人民,却无视他国在战火中消逝的更多生命。但是,作为一部影片,拍摄过程无疑都会带上其所处角色的角度,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部影片的可贵之处就是,它立足于一个侧面,却表现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死观,这些战场上死去的孩子,也是战争的牺牲品,这个国家在对待他们最后的旅程是,以一种真正关乎个体尊严的态度在整个国家推进。没有鼓动招摇的全民纪念,日夜不停,我们看到的是,麦克带着钱斯的尸体,静静的在美国大地和天空穿行,获得的是民众自发的,发自内心的敬意。可以说,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美国主旋律影片,它就是要给美国人疗伤止痛,给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军属们以情感安慰,其中渗透的就是美国人的视角,美国人的价值观,但是它又带着强大的感染力,让你可能斥责它的虚伪,却又不能无视一个国家至少对自己国民生命的尊重,无意中,美国的价值观输出也这样自然完成。

        对于一场战争,解读的角度是多样的,《护送钱斯》给了我很纯净的体验,看到一个美国士兵的死亡,和他以极富尊严的方式回家,伴随的是麦克心灵的疗伤。其中,无数细节的感动也让我自然的在内心升华这份情感,超越战争背景,超越意识形态,超越严肃的国际政治分析,就在这不到八十分钟的时间里,将感情聚焦于一个逝去的生命,学会如何去尊重,如何去关怀,如何对待死去和尚且存活的生命。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6c48e0193c139da267fb54b.html

 3 ) 何去何从 之 护送钱斯

一面是回避了战争的残酷现实
一面是动情的描述了阵亡将士受到的无比荣誉的尊敬
看完本片美国的年轻人到底应该还是不应该去当兵呢
这不会是美国的募兵新招吧

 4 ) 牺牲之后

这个故事完全可以以纪实的手法去拍摄,却选择了故事剧的方式。
所以就算再真实,也是不真实。而且太煽情,太做作。让人怀疑他在用洗脑的方式达到功利目的。

我到是真不怀疑美国阵亡士兵回国受到的礼遇会是这么隆重。
但导演的手法太拙劣,让人怀疑他是否在CCTV进修过。

一部只有好人或者只有坏人的电影,是虚伪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问题,就在于它完全忽略了战争对人性的真实影响。
刻意只从一个角度去刻画士兵与国家的关系,士兵服务国家,国家给予士兵荣耀。
通片,无人谈起关于这场战争的观点,就是在无止境的叙述,这位士兵怎么怎么是个好孩子,好学生,好战友。

这种人是根本不存在的,完美的圣人是不存在的。
一个人,存于世,就有他的性格,他的爱好,他的意识形态,他的世界观。
而且这些属性不用去说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只说和他周围的人,也不可能完全契合。
所以一定有摩擦,一定有冲突,一定有矛盾。
这些东西,从相对意义上,决定了周围人对他的看法。
所以他肯定在某些人眼里是个好人,某些人眼里是个坏人,某些人对他又讲不清楚。

你不能在他为国家牺牲后,就掩盖了他的一切人性在世俗中显现的所谓“负面”。
就似乎通过电影在告诉公民,你只要为国家战死,所有以前一切既往不咎。
这是一种宗教式的献身洗脑,无比邪恶。

另一点,撇开战争不谈,是一种断章取义。
在士兵阵亡后,不可能没有人,特别是他周围的人,去谈起这场战争。
而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大家都似乎在攀比,哦,你参加过朝鲜战争,我参加过越战,他参加过沙漠之狐。
如果,没有对战争的反思,我们就不会了解战争的真正原因和目的,我们就会沉浸于这种厮杀中,就会无止境地去为战而战。
就会让这种尸体,永远止尽地被送回国土,直到人们麻木。
这部电影也就没了意义。

当然,我也不是说,要把丧礼开成批斗大会。
钱斯是好人是坏人,已经不再重要了。
若要尊重死者,不应该只是刻意去塑造一个榜样。
而就应该还原他生前种种,让观众从一张张真实的嘴巴中去把这个牺牲了的英雄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human being,而不是死了还要为功利服务的牺牲品。

其次,从广义上去采集一些关于这场战争的言论。
平民有对战争平民的看法,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看法,士兵有士兵的看法,军官有军官的看法,遗孀有遗孀的看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清醒地面对一场战争,而尽量少的在战争中牺牲掉我们的儿女。

 5 ) 我好久没有这么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

工作以后,我好久没有这么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没有快进,没有跳跃
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完这部电影
只是有些泪光在眼眶而已

我不是感性的人,但这部电影却让我感动

护送钱斯,整个豆瓣也不过43个人看过,想必全中国看过这电影的人也不会超过10000人。
今天偶尔在猫眼上看到别人的推荐,于是把这部电影下来
1小时17分的电影短片
说的是美国一个一等兵钱斯牺牲以后,美军如何把钱斯的遗体护送回家的故事
迈克尔·斯特洛布少校主动请缨,承担护送在伊拉克阵亡的下士钱斯·费尔普斯灵柩回家的任务,他穿越大半个美国,一路上遇到各种人,直至钱斯下士的灵柩安葬在家乡。
影片里,对牺牲的战士从遗体运输、遗物的仔细清理、军装及殡葬礼仪过程中,你可以体会美国人是如何尊重他们的将士的,从中可以一瞥美国人的价值观和基督教的宗教传统观念,“明白告诉自己的官兵,国家从来没有也不会忘记和抛弃你们”。

对于遗体护送的神圣,在片中深表无遗。

并非所有时候都真的要那么地深究,即使美军是不是真的这么重视遗体运送,是不是真的拍得那么地“主旋律”
片子已经足够地从军人的角度,拍出了军人死亡的尊严
我不管美军进攻伊拉克是对是错,即使是解放军、基地组织、阿盖达组织、东突也好,换了一身衣服换了人这电影也绝对没错
电影有时候真的不是在讲政治,而是在表达一种情感,和政治无关的情感
我们不必了解战争的前因后果,片中通通用一句空洞的爱国主义搪塞过去,如剧中人物所言,不必探究他们死亡的原因,只要记住他们是为国而死就行。单纯的人物,单纯的故事,片中每个人都像是参过军或者亲人是军人或者从小是军队养大的孩子,对军队怀有刻骨铭心的深厚感情。
或许不够深刻,但足够感动
或许没法成为经典,但足够感动你一个晚上
相信我,值得去花一个小时去看,然后湿润一下眼眶。

 6 ) 《Taking Chance[护送钱斯]》大兵回家路

http://axinlove.com/2009/05/taking-chance/

《Taking Chance[护送钱斯]》大兵回家路
by @xinl.ve 090512

Chance是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国大兵的名,不是名词“机会”的意思。《Taking Chance》的英文片名没有双关或者隐喻,只是带某人(“回家”)—-在片名上和《背鸭子的男孩》的英文译名《Taking Father Home》相同。尊重、同情,无论是对死者还是生者,足够让人动容,繁琐细微的护送灵柩回家的过程中的人和事都告诉你,本片远非一部官方宣传片而已,还是一部对荣誉、国家和生命的再解读电影,根据真实事件的改编也宣告:《Departures[入殓师]》的情感不只在东方。

启蒙时期被爱党爱国过分纠缠,现在社会又强调一致向钱看的时候,对本片的细节始终抱着怀疑,的确会一定程度影响观看电影时的投入。同时又隐含着军方宣传主旋律的阳谋,更会一定程度上激起我们不自觉的抗拒。如何客观看待本片,的确成为一个问题。

军人Michael Strobl肯定有真实原型,凋零的老兵不只在本片,还在Clint Eastwood的电影中。而Chance的存在,无法谐趣或者写意电影,因为年轻生命的遗体作为电影的主线贯穿全片,片尾时的真实影像为本片的真实记忆做了定论—-Chance Phelps曾经来过,但过早的离去了。如《Dear Zachary:A Letter to a Son About His Father[一封关于父亲的信]》一样的悲剧,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杀伤,年幼时Chance脸上的无忧无虑和最后一直无法显示在镜头前的脸庞。对比本片的厚重和《The Lucky Ones[好运之人]》的轻描淡写,也就不能怪我嫌弃后者的矫情。

黄仁宇在《黄河青山》中描写参加滇缅战役的美国大兵:
倾盆大雨无情地下着,这些士兵肩荷着卡宾枪,显然在等候出发的命令,全都站着不动,不发一语。我能说什么呢?要我说他们英气勃勃地站着,坚忍不拔,昂然挺立,决心承担战争的重任,忍受恶劣天气的折磨?他们的眼圈和无动于衷的表情都让我别有所感。下雨会让他们想家吗?想到九千英里之外的家乡?

亲历了那场战争的黄仁宇,记录了不一样的美国大兵。美国军队不是吊儿郎当的社会混混的收容所,在那个时代有着愿意为正义、自由和星条旗的美国军人。60年过去后,战场换成了伊拉克,正义和自由的含义众说纷纭,星条旗上荣誉仿佛也需要打上问号,但Chance的死真实存在。灵柩转运过程中的旁人给予死者的尊重和敬意,作为一个剖面,用来观察电影中普通美国人的虔诚,同时宽慰Chance的亲人和为他的死亡而自责不已的战友。电影里细节的安排,出于艺术的考量,当真实的个体和被着墨的情节聚集在一起只为感动时,现实和虚幻的距离没有原来想象地那么疏离,观众会主动进入到电影的剧情之中。

篡改一句话:
Why produce this movie? … The reason is that words are never enough.

————–
讥讽的现实:
时代周刊上的募兵官员自杀: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889152,00.html
Why Are Army Recruiters Killing Themselves?

Taking.Chance.2009.DVDRip.XviD-RUBY

 短评

只记得无数个ARMS

4分钟前
  • 寓意
  • 推荐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剧情,感动得不能再感动的故事。

5分钟前
  • Ryan
  • 力荐

每一生命都值得尊重。不浮夸的好电影,着实让人感动

8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护国烈士

11分钟前
  • Yaya~
  • 力荐

其实更像一部纪录片,美国式的人文主义关怀。

12分钟前
  • qckf2001
  • 推荐

该死的老美,明明知道是主旋律,还是会忍不住感动落泪

13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推荐

MD,浪费老子两个小时

14分钟前
  • 游牧人BOBO
  • 很差

impressed by everyone's respect and honor for Chance's dignity when passing by his coffin..even they didn't know him at all.

16分钟前
  • CaNdY
  • 力荐

劇情很簡單...但是卻很感動...

20分钟前
  • 五十级皮神
  • 推荐

不是因为你的见证,他将不复存在

24分钟前
  • 阿朴
  • 推荐

如果是军人或对那场战争有相关体验的话,此电影值得一看。可以看出导演对场景,镜头和节奏都用心了。

25分钟前
  • zonovo
  • 推荐

美国主旋律

29分钟前
  • 蓝雨笛
  • 推荐

对逝者的尊重便是对活人的尊重

34分钟前
  • 思惟凝胶
  • 推荐

最怕看这种结尾有真人影像资料的片子T T。P.S:别看Kevin Bacon老演猥琐男,剪了短发很帅嘛!

38分钟前
  • 开开!
  • 力荐

虽然发挥空间有限,但Kevin Bacon的护卫令人放心。

40分钟前
  • 凤尾狐
  • 推荐

且不谈美国伊拉克战争的是否正义性,但美国人对于自己牺牲英雄的尊重,每一个细节,都值得中国人深思。想想有摧毁烈士陵园的事件,想想朝鲜战争老兵的遭遇……一声叹息。

42分钟前
  • 小涛
  • 还行

我始终就没有感动,放不同角度来看,就是个悲剧,如何会取得这样的尊重,因为一个利益集团而发动的愚蠢战争,一个士兵丢掉了自己生命。

44分钟前
  • 老七
  • 还行

一种尊重。一种无言的理解。

46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看过

47分钟前
  • Lazy Designer
  • 推荐

对军人而言,荣誉和尊重才是最高无上的,在钱斯的国度,军人活的有信仰死的有尊严。虽然他们 并不能决定战争的性质,但毫无疑问他们是英勇的是受人尊敬的。钱斯们也无愧于陆战队员的座右铭“永远 忠诚

51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