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杀戮

战争片美国2014

主演:伊桑·霍克,詹纽瑞·琼斯,布鲁斯·格林伍德

导演:安德鲁·尼科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善意杀戮 剧照 NO.1善意杀戮 剧照 NO.2善意杀戮 剧照 NO.3善意杀戮 剧照 NO.4善意杀戮 剧照 NO.5善意杀戮 剧照 NO.6善意杀戮 剧照 NO.13善意杀戮 剧照 NO.14善意杀戮 剧照 NO.15善意杀戮 剧照 NO.16善意杀戮 剧照 NO.17善意杀戮 剧照 NO.18善意杀戮 剧照 NO.19善意杀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8 16:50

详细剧情

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针对流窜在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他们凭借最尖端的科技,派遣无人机毫无阻拦地突入黄沙遍野的中东地区。远在拉斯维加斯空军基地的美军,只需轻松动动手指便可将数千里之外的敌人瞬间消灭。而且为了防止潜在的敌人对美军造成的伤害,他们不惜以“善意杀戮”的名义对平民百姓发动打击。美军军官杰克·琼斯(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饰)是作战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在他的指导和监督下,年轻战士们如同打游戏般一次次清除大洋另一边的敌人。屏幕上另一个民族活生生的生活状态,却让少校汤米·艾根(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和战友们的内心无法继续保持冷静……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长篇影评

 1 ) 善意杀死了谁

在我眼里,该片最有意义的地方根本不是最后点题的杀戮,而是伊桑霍克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不要说那些蛮荒的国家,美国就是一个强奸频发的国家,朱迪·福斯特出演的《暴劫梨花》说的就是这点。 更不用说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很多人,每天都被生活强奸。对个体的怜悯是个人的选择,可能来自于个人修为,可能来自于基因。这些怜悯只和自己有关,和这个世界无关。就如同片中的妇女,她今天免遭了一次不到1分钟的强奸,生活明天给她带来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更是对这个国家毫无影响。

时代的变迁总是在成就很多人,这些是媒体和聚光灯下的焦点,而埋没的那些人,恰恰就活在灯光的背面的阴影下。

我可以想象这个一个角色,作为美国这样的战斗的民族,从驾驶F16到操作无人机这种“玩具”后巨大的失落感。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做很多事儿都需要“意义”。片中即便有“钻石女”这种尤物,伊桑霍克做爱都有如嚼蜡。现在的社会,偷晴,出轨,恋童,群p都来自于感官刺激,因为在常规的性伴侣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激情”。

片中的“隔壁老王”对伊桑说:真搞不懂你,有什么不满足的,有大房子住,每天下班就能回家陪老婆孩子,还不用担心被戴绿帽子。平静的生活最适合的就是各种宠物(无贬义),但当生活把猛兽关进漂亮的大笼子,这个世界就能“和平而美好”了吗?

 2 ) 人在做,天在杀

Tommy Egan少校坐在内华达沙漠军事基地里的空调作战室里,专注盯着屏幕上的卫星俯瞰图,一步步高清放大,与小伙伴们协调紧跟,寻找着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活动的蛛丝马迹。好了,锁定目标,军官下令,按下摇杆,仅仅10秒,屏幕上的那些房子连带房子里外的大坏蛋,就一并烟消云散。

“Good Kill”,Tommy少校宣布。

这可不是Play Station上一款高仿新游戏,即便它们一样具备第一人称视角,一样轻触按钮就能消灭敌人。

Good Kill,在这个由伊桑.霍克表演所诠释的少校角色里,渐进着,从不过是一份工作的“完美一击”,过度为结局里遵循好莱坞普世价值的“善意杀戮”。

卫星定位、精确制导、外科手术式打击,这是我们从巴基斯坦北部山区、伊拉克战场和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等地传来的新闻中,已经熟悉的词汇。苏珊.桑塔格曾在名著《疾病的隐喻》里描述过的“军事化修辞”,而今反过来,以“医学化修辞”的方式进入战场。然而,既然外科手术都能引发事故和医患纠纷,11000多公里之外安全作战室里的美国大兵们,就能保证轰向阿富汗城镇一栋平房的导弹不伤及无辜?五角大楼里的高官们安抚着尚存怜悯心的“作战人员”,“请相信我,错杀妇女和儿童,我比你们更要难过,可如若不坚决执行,接二连三的911就会降临美国人头上”,一套他们早已谙熟于心的免罪说辞,与以色列情报部门辛贝特对哈马斯领导人“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态度完全一致。

电影中的Tommy Egan少校,曾是一位F16的战斗机飞行员,徜徉在危机四伏的阿富汗和伊拉克领空。如今,他回到美国,一半的时间,成为蜷缩室内的无人战机操作员,另一半时间,成为拉斯维加斯郊外中产阶级社区的一个平凡丈夫和父亲。同样置身沙漠,干净的美国社区点缀着些许草地绿植,而破落的阿富汗社区则黄沙漫天,可再把卫星图拉远一些,从某种上帝视角观看,它们又都一模一样。院落里除草的丈夫Tommy,突然呆呆看着天空,想到11000公里外同样的院落,那些被他“完美一击”的恐怖分子及其家属,死前又在想什么呢?同时,作战室里的女副官Vera Suarez,也因为这种毫无死角的完美监视,目睹着塔利班分子的强奸暴行,而深受心灵伤害。

安静宽阔的内华达沙漠、永远处于被俯视镜头下的巴阿边境、纸醉金迷的拉斯维加斯大道、叮当作响的吃角子老虎机……镜头让这些对立意象强烈冲突中。这些军事人员,距离繁华赌城是如此之近,内心却与11000公里外恐怖分子老巢边那些滚铁环的孩子、蒙面的女子越来越近。而就有着婚姻生活的Tommy少校来说,这种分裂的心结,也让他与妻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从《楚门的世界》到《虚拟偶像》再到这部《善意杀戮》,导演安德鲁·尼科尔显然很擅长把握和表达媒介技术背后的人类困境。只不过,这样从杀戮到怜悯再到惩恶扬善的卫星视野,在电影节的意大利观众看来,彻底成了掌握生杀大权的天神视野,美国人真把自己当上帝了。于是,媒体场放映一完,影院里嘘声四起,对电影尾声那个真正于杀戮里体现“善意”的场面毫不领情。

少校驱车奔离军事基地、奔离“上帝之手”,他要追回给彼此一点空间和时间的妻儿一家。近年来《权力的游戏》、《大西洋帝国》都宠爱的乐队The National,唱响了一曲《恐惧所有人》(Afraid of everyone》。高速公路指示牌上,距离雷诺只有5英里了。

 3 ) 无视恶行

无人机的出现使主人公的飞行变的毫无意义。

曾经的战斗机飞行员、少校托马斯·伊根成为一个无人机的驾驶员。

远程使用无人机监视上级下达的目标人的生活,远程控制无人机,杀人如游戏机般点对点发射,随意的射杀只是为了保持政治正确。没有冒险的生活,每天在密闭的潜水艇里的军事基地射杀远在另一个半球的阿富汗、也门等贫穷地区疑似恐怖分子、携带武器者等,在保护的名义之下,只有别人在流血。

  双方引起的恶性循环无法终止的仇恨。

  这部片子的拍摄题材性质注定枯燥,我们在第三方屏幕看着画中画。

  最后的结尾的触动引发的行为不可不可说意料之中,只是谁都知道这样什么也改变不了。

 4 ) 独特视角下的正义与杀戮

导演的视角很独特,从冷冰冰的机器视角返回到人的世界。从根本上证明了美帝主动出击的荒谬。反战的角度显而易见,但导演拍的太平淡,剧本没有深挖,风格也不够显明。显然,可以拍的更好一些。
如果无人机从达成军事和政治目标的可选武器转变为必备武器,将会面临很多挑战和质疑。实施远程作战行动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减小了非作战人员的风险,将他们完全排除出军事人员的范畴之外,也可能导致动用军事力量的政治门槛被降低,使得战争爆发的频率增加。如果这样可以更好地实施干预和使用武力,为那些无力自卫的人们提供保护,这应该是件好事,但也会导致在没有进行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卷入冲突。此外,由于使用无人机的一方不必担心所属人员受到伤害,冲突可能更难以解决。如果完全依赖军事手段介入他国事务,且本方战斗人员几乎没有人身危险,那么本方平民受到的生命威胁就有可能增加。可能有人认为机器人是“应对人体炸弹的有效工具”,但他们同样应该考虑到,人体炸弹往往是在万分无助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这种举动,而这种无助正是来自于对远程作战样式的无奈。综上所述,即使无人机有时确实具有其他武器装备所不具备的政治或道德优势,但并非永远是实现政治目标的适用手段。

 5 ) 个人备忘

一部能让人沉浸进去的好片。
伊桑霍克演技不错。将压力、煎熬、迷茫、痛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一边喝咖啡一边歼敌。
无人机操控系统是按照XBox设计的,招收的不少人都是游戏宅。 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新闻:美国军方采购大量XBox手柄用于军事训练。
停放整齐的小拖车--无人机控制室,其实我觉得挺像早期的黑网吧。 门上贴着:YOU ARE NOW LEAVING THE U.S OF A.
与CIA的合作任务。
为对付恐怖分子,先发制人的防卫策略。 先发制人和防卫这两词,呵呵。
二次打击,将第一轰炸过后前来轰炸现场的人歼灭。
无人机为远在战争前线的小队守夜。 在屏幕前熬个通宵。
一边给怀疑出柜的妻子发短信,一边随手发射导弹摧毁了民房。 这个时候,什么人道什么正义都抛到一边了,哈!更加凸显了人命渺小!
“我的另一项工作就是损害评估,也就是数尸体,但是并不好数,因为通常尸体都会变成尸块。”
为了不伤害无辜,故意装作掉线,失去目标。
支开小组其他成员,行侠仗义干掉强奸者。

 6 ) 善意杀戮=以暴制暴

预防性杀人有错吗?好吧,如果我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我有统治世界的力量,但是却无法保护自己的国民,那就是我的耻辱,任何一种形式的安全都要付出代价,消极被动防御是愚蠢的,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我不需要全世界的谅解,因为我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我只需要在我杀戮的时候,国民会理解我们,如果他们需要一个良心好受点的说法,好吧,就叫善意杀戮吧

 短评

无人机版Hurt Locker和American Sniper,道德争议通过驾驶员的视角展现了出来。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无人机真是全能上帝一般的存在。无人机的题材很新颖,了解了很多,空军和CIA的冲突也是很有意思的切入点。

8分钟前
  • 查克同志
  • 力荐

又是典型美国看似自黑其实是自我褒奖的人道主义精神及个人成长英雄主义

10分钟前
  • 念辞
  • 还行

题材不错,故事轻浮,结尾廉价

14分钟前
  • viennavirus
  • 还行

当绝对力量控制在手时却很难不被绝对力量控制,最后基于道德的目标判断也是放弃了一切。OST, The National - Afraid of Every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_yskRDrmqI

15分钟前
  • Carf
  • 推荐

全片沉闷阴暗丝毫感受不到拉斯维加斯的炎热,切合主题。恶性杀戮循环无法破解,二人最终选择解脱,结尾显得无力。

18分钟前
  • Terry Gu
  • 力荐

1.伊桑·霍克饰演的伊根上校渴望驾驶真正的战斗机去战斗,这种方式确实比待在阿拉斯加的空军基地驾驶无人机轰炸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来得更刺激更惊悚更有风险,战斗方式的刺激程度决定影片的刺激程度;2.汤米·伊根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只能说他勉强算是一个合格的人。

2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无声的杀戮和火热的Vegas本来是多有潜力的反差设定,然而电影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却自始至终都没能在此基础上更深一步。结局更是跌破底线,放下屠刀之前还要想当然地最后捍卫一次自我修正版的美国式正义,端了一整场的姿态原来境界丝毫不比美国狙击手之流高明。

21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很差

伊桑霍克也救不了一条道走到黑的andrew niccol了。。。。捉急!!

25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还行

典型白左文艺战争片,多愁善感兵哥兵妹的故事。肤浅套路,不如天空之眼多矣。詹纽瑞雪肤长腿大胸加星。

26分钟前
  • 无趣
  • 较差

太左太容易

28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看到一半无奈退场去采访秦昊也真是挺忧伤的

29分钟前
  • 愤怒的豆子
  • 推荐

skill is kill, what is good?

30分钟前
  • 还行

2.5.从“Gattaca-1997”到“Lord of War-2005”到“Good Kill-2014”,三次合作,“难道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几乎不是自动导致人类身份的降低吗?”这在Andrew Niccol身上体现得太明显了,而Ethan Hawke却是一部一步更男神,整个片子我就是在妒忌一月钟斯~ 这加的都是感情分。

33分钟前
  • vivi
  • 还行

你正在离开美国领土,进入赌城。“你穿这身cos制服是为了博个好运气吗?”“i missed the fear” 切入点新,但电影节奏真的有些拖沓。结局稍稍cheer up,掌握美军资源的人成天杀人,掌握权力的人,何时选择救人?

38分钟前
  • 道臣岚
  • 还行

滥杀了这么多平民,然后就靠最后炸死一个强奸犯就给这个电影取名叫善意杀戮?呵呵

42分钟前
  • 较差

「Don't ask me if it's a just war. That's not up to us. To us, it's just war.」「"Approv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They give Noble Peace Prizes for this now?」「No question, we are a regular fucking terrorist factory. The reason they tried to blow us up was drone strikes.」

45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这类无人机反战影片很少见,所以很精彩。主角伊桑霍克老面孔,总是沉着正义,妻子是《不明身份》的主角妻子,冷艳动人,女主是混血,也很顺眼。最后一颗炸弹太正义了!

48分钟前
  • A+
  • 力荐

题材是好题材,可惜好多个段落都显得过分说教了。而且你不得不佩服啊,资深文青Ethan Hawke连演起军官来都带着一股无从藏匿的文艺范~

53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这大概是第一部批判无人机的伦理片。

57分钟前
  • 力总
  • 推荐

至少有一件事,做得心里踏实!

58分钟前
  • Mi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