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

战争片大陆2010

主演:吕良伟,安以轩,袁文康,杨紫,谢孟伟,范雷,刘奕君

导演:沈东

 剧照

喋血孤城 剧照 NO.1喋血孤城 剧照 NO.2喋血孤城 剧照 NO.3喋血孤城 剧照 NO.4喋血孤城 剧照 NO.5喋血孤城 剧照 NO.6喋血孤城 剧照 NO.13喋血孤城 剧照 NO.14喋血孤城 剧照 NO.15喋血孤城 剧照 NO.16喋血孤城 剧照 NO.17喋血孤城 剧照 NO.18喋血孤城 剧照 NO.19喋血孤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4 20:50

详细剧情

  1943年,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必然失败的命运,挥军进犯湘西北军事重镇常德。驻守当地的国军第74军57师临危受命,八千代号虎贲的将士在师长余程万(吕良伟 饰)带领下,准备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  战云密布的前夜,连长冯宝华(袁文康 饰)推迟了与未婚妻婉清(安以轩 饰)的婚事以全力备战,同日军有国仇家恨的当地苗族青年黄二虎(谢孟伟 饰)踊跃参军,敌兵未至,常德军民斗志已燃!然而在日军的优势火力迫压下,德山与河伏先后失守,常德成为一座孤城。余程万下令全师与城共存亡,虎贲将士在毒气与炮火中与日军展开一寸寸土地的争夺。最终57师用覆亡的代价谱写下抗战史中不朽的一页。

 长篇影评

 1 ) 有一种爱叫忠诚

    电影《喋血孤城》里的一幕:师长余程万探视伤兵,和士兵们一一握手致意,当他走到一名士兵面前,习惯性地伸出右手,这名士兵也伸出右臂,被白色绷带缠绕的右臂,手已经没了,这时,将军脱下自己左手上的手套,然后伸向士兵的左手方向,士兵微微伸出左臂,同样是白色绷带缠绕的手臂,他失去了双手,这时,将军把自己的右手抬高到太阳穴的位置,行军礼,没有一句对白。

    这一刻,我热泪盈眶,为电影里的热血男儿,他们是这个民族曾经最坚强的脊梁。

    影片里剧情的发生地---常德,是我美丽的故乡。我要推荐这部影片的理由,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一点,更为重要的理由是这是难得一见的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电影。在这样一个意识形态十分严重的国家,政治是一切的中心,所以,艺术只能被阉割,成为他们的宣传工具,历史和虚构的故事一样,可以被他们肆意更改,只要他们乐意。想一想你学过的历史教科书吧,关于国民党正面抗战的部分,基本都是这样: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沦陷,轻松一笔的带过我们的先辈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想一想你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吧,《地道战》、《地雷战》和《小兵张嘎》等等电影里,敌人张牙舞爪,只差没把坏人二字写在脸上了,而我们的游击队员聪明勇敢,把当时世界上军事一流的日本皇军耍的团团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战胜了敌人。这几年,情况有一些好转,像《太行山上》之类的电影里,我们终于能看到国军战士敢于充当八路的配角了。我不知道拍这些电影的人是不是在怀疑咱老百姓的智商,反正我今天是在怀疑他们的智商和人格。当然,他们可以说这是时代所需。他们骂民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嘲讽法西斯日本皇军的低能弱智,无非想证明他们的*党多么英明伟大,是中国的救世主,所以,他们还可以厚颜无耻的不断重复他们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你不要觉得奇怪,这个国家的不幸,正是因为有人不敢正视我们的历史。

    《喋血孤城》的剧情以1943底的常德会战为背景,以战事的发展为线索将剧情一一展开,当时守护这一地区的国军第74军第57师9000余名士兵(电影说是只有8000多名士兵),被日军三万多主力部队包围,在失去了德山和涂家湖两个战略要地后,退回到常德城内,在敌众我寡、援军被阻和补给不足的情况,依然坚守城池,日军在攻城之战中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使用了毒气战,才进入了城内,之后,日军又遇到了顽强的巷战。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战争的场面越来越惨烈。最后,在绝境中,电影塑造出了一个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影片里的战争场面比较多,做到了尽最大可能的反映战争的残酷无情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正是过多的战争场面弱化了对重要人物的刻画,这应该是电影的最大的败笔。吕良伟饰演的师长余程万,将一位中国将军的风骨和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一开始就在敌军的台词里为这位人物设计了文武双全的形象,之后,却很少用细致的手笔去刻画这位我认为本片中最重要人物,从影片的开始到结束,影片从未从大局上清晰地去反映将军对不同战事时期的应对对策,更不要说将这些对策串联在一起,来反映在敌我悬殊之大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决策者对战事的运筹与指挥的心路历程。

    战争片里,如果只是一味叙说战争的话,只会让人感受到战争之中生命之脆弱,从而失去希望。战争中的爱情,虽然同样美好,但大多却是十分的伤感。在本片里,安以轩和袁文康的表演给影片本身增色不少,他们饰演的一对战地情人的爱情故事,给无情的战争带来了一份美丽的憧憬。新郎肩负着一名军人的使命,在关键的时刻,依然选择了抛下了刚刚新婚的新娘,舍身取义,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新娘拒绝帮助,只身将已经死去的新郎拖上阁楼的二楼,然后平静的躺在新郎的身边。这是这场爱情戏里最动人的时刻,也是最伤感的时刻。

    电影可能永远也无法还原战争最真实最残酷一面,但是电影能够浓缩一场战争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这些精华的部分是人性的和富有意义的,这可能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或者更多。

    我读过的一本书《父亲的战场》,书的封面上,是滇西反攻战役中一群士兵,他们伸出大拇指,示意“顶好”,正中间,一个略显稚嫩的娃娃兵,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仿佛他们并不是身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中,作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男人,千万别轻易说爱。一旦说了,就要有为爱而死的勇气。无论爱的是你的祖国,还是女人。”。没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就难以表达这种爱,即使说了,也不会有这种爱的意义。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并不是一种主义,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情感,那些有过亲身经历的先辈们,他们中许许多多的人,都来自于社会的最底层,憨厚朴实,可能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他们敢于拿出生命去保卫国土,比起用言语去表达这种爱、比起心中流淌着这样的情感更为真实实际,正是他们的奋不顾身,为了不要做亡国奴,为了不要给后辈们留下做亡国奴的耻辱,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撒下过热血,我想这就是忠诚之爱吧!

 2 ) 49年以来,大陆第三部正面反映国军抗战的电影

       常德保卫战,是长达8年中国抗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役。

       从来擅写鸳鸯蝴蝶男欢女爱题材的小说家张恨水先生,被此役之惨烈、血腥和中国军人的精忠报国、死而后已所深深震撼,写出了他文学生涯中唯一的一本报告文学式的小说《虎贲万岁》,忠实记录了国军57师余程万将军所率“虎贲”部队誓死捍卫常德,彰显所部一寸山河一寸血之伟岸、沉勇勋绩。

        此役,甚至被战史家形容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之战”。
        此间,埃及首都开罗,正展开同盟国巨头会议,史称“开罗会议”。与会的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透过国际舆论获知该战场之惨烈状况,特意向与会的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询问了守城部队番号和主将姓名,并将余程万将军的名字记在备忘手册上。

      《喋血孤城》,是继《血战台儿庄》、《血战昆仑关》之后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正面抗击日本帝国侵华军队的第三部影片。此三部影片皆为大陆军方“八一电影制片厂”所创作摄制。

      “虎贲”一词来源于《书经》中的《牧誓上》篇的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以后,“虎贲”称号成为历代英勇无敌的军队的最高荣誉。
       “虎贲”这一称号,是余程万所部五十七师在上高战役(又名“锦江会战”)中浴血奋战所得。

       此片观后甚觉遗憾,此殊为难得、绝佳之抗战题材,却被创作者拍得粗疏而不得要领,生生地浪费了。

       令人无法理解在于全片的叙事焦点竟设置在一对男(连长)女(歌女)以及一个少年身上,并以此作为主轴动线而见诸血战过程。然而,此三人并不具备这样统驭全片的结构性力度。此布局构思导致首要人物余程万将军竟沦为配角。以小见大,更需要创作者的功力。

       若按此片导演思路考量,从片始连长从少年臂上撕去私缝的“虎贲”徽标表示不屑,少年对此不忿并以其精准枪法证实了“近乎”虎贲的能力,俩人因此结下战地情谊,为什么在片尾少年站立于无一人生还的战场上,未见其臂上再现“虎贲”徽标呢?!此细节本可以郑重一用,起点睛之功效。
 
       歌女在战役爆发后身份转为战地医院护士,歌女以前受过护士培训?片中没有细节交待。少年的枪法为何如此之精准,片中亦无前史细节交待。歌女与连长的前史亦无交待,采用直接进入的方式,颇有让观众去想象此前俩人的一见钟情。不客气地说,若将歌女与连长之感情线索包括中途回家二人交杯圆房等等场面尽数删去,断不影响此片的观赏。

       片首设置余程万将军在瓦舍听歌女唱评弹段子,显然,这样的亮相极不利于人物形象塑造,当然,同好可以说这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如何如何,此方显英雄本色云云,可在大陆以往反映国共作战的影片中,类似国军军官被设置于的场面很多,极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那种不良的形象上去。猜想大抵在于导演图省事,在一个场面中把影片的几个主要人物全部做个基本交待。

       影片在凸显日寇作战之狡诈、残暴、冷血上大作文章,腥风、血水、焦土的营造,目的无非在于全力渲染此役的痛彻惨烈。然而却产生了某种反作用,盖因几位日酋饰演者均特邀日籍资深演员出演,戏份尽管不多,但却占有主体事件炮制者之便利,加之其间表演之细腻认真,使各自角色塑造在其表演区间得以实现,给观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比照之下,余程万等国军将领颇有失色之嫌疑,其原因多在于余等将领除了在作战室分析战事以外没有更多展示角色的空间,严格而言诸将领多处于过场戏之中生努吼叫,加之戏份多被连长、歌女、少年切割瓜分,故而主要人物形象却处于失焦状态,予观者印象平平。唯有余程万将军往战地医院巡视宣抚伤员,与一位因作战而失去双臂的战士无法握手的戏,倒是留下了印象,可就是这样一场算是成功的煽情戏,却因戏的作用力不在余身,最终也无助于此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此小如何见彼大?!

 3 ) 历史必须正视!

抗战,我几百万将士的鲜血不能被祭奠,却被遗忘抹黑,换之的却是对执政者的颂扬,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无法正视历史的民族很难做到真正的崛起,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4 ) 谢谢你们,为我而死。

        不知道有多久了,也许就因为从孩提时代一次次被耳提面命的灌输着“要崇高、要庄严、要伟大、要牺牲”。我们渐渐变得抗拒崇高、回避庄严、嘲笑伟大、旁观牺牲,并以此为常态为自己的“平凡、普通”沾沾自喜,沾沾自喜地自我欣赏与自我奉养。
        但是我们其实是知道的,这世上自有那值得敬仰的伟大与崇高,有我们应该歌颂的庄严和牺牲。只是现在我们的身边不再有激动人心的故事,我们在暗淡的生活中失去了对光明的信仰。
        最重要的只是自己?
        最重要的只是自己!
        好吧,如果这是我们的价值观,这就是我们最愿意歌颂的信念。那么,也许有一些人,至少值得我们记得,不要忘记。
        如果单从制作上来说,《喋血孤城》算不上好电影,但却依然有让我泪流满面的力量。
        因为它尽量如实地展示了一种崇高、庄严、伟大以及牺牲。把早已深入人心的一个故事,铺张到了眼前:
        在我未生之前,便有这样一群人在此地奋战搏杀,浴血亡命。所为者是国家民族的明天即是我得以生活的现在,我又因先辈的牺牲而得到安坐在影厅里得以重见铁血沙场的点点片段。他们的经历流过眼前,而我的生活,他们无法目睹。
        六十七年,岁月长河。今天有了一个机会在河边停下脚步,回望出没在那段波澜壮阔中的虎贲壮士。
        为我而死。
        我生长在常德,一草一木为我而生,伴我欣喜失落的便是这一方水土。而有人在此地舍身搏命,换来我此刻的安逸闲适,便值得我铭记不忘。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这是最深刻的信仰。
        这个影片,这段历史。被谈论了太多次,所以我不再重复。
        我要说的只是一点:在这个人人为自己的时代,回顾六十多年前为我而死的那一群汉子,在下无比幸福。
        哥看的不是电影,是幸福。
        谢谢你们,为我而死。

 5 ) 含着热泪看完这部水准一般的电影

十年前,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唱团学唱《黄水谣》,开头是女声的“黄水奔流向东方.......”描绘出美丽的山河,“男女老少喜洋洋”之后风云突变,男生悲壮的声音:“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秧.............”国恨家仇油然而生,大好山河转眼沦为赤地千里,恨不能立即提起枪奔赴沙场,跟鬼子杀个你死我活。
07年去衡山,眼见山顶的圣帝庙香火鼎盛,山腰的忠烈祠冷冷清清,路人仿佛无人注意路边的标识,青天白日徽下面八个字,我记得应该是“游人到此,脱帽致敬”,“游”字可能是“行”或者“路”字。忠烈祠里游人最多不超过十人,祠里英烈的牌位前,香炉已冷,只看到几个花圈,有一个花圈上写了四个字:并不寂寞。
古人有千金买骨的智慧,千金买来千里马的骨骸,自然就有人牵着真正的千里马来找你。我希望看到更多反映国军抗战的电影,所以我去了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但是我对电影水准的期望值不高,现在给这部电影打四分,三分是对电影自身的水准,一分是为了这部电影普及常德会战历史常识的功德。

这部片子的导演还是不擅长导演战争片,而且竟然是垃圾电影《太行山上》的导演。但是片子一开头还是有亮点,安以轩唱(当然肯定不是她本人)常德的好山水,与《黄水谣》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只可惜导演功力不够,其他很多地方没有掌握好。
先说别的优点:1、二虎的形象,上战场一听炮声就吓得魂不附体,这个细节我很欣赏,比他后来那些麻利的战斗动作靠谱得多;2、枪械服装方面的错误应该很少;3、没有太刻意丑化日军;4、有一个细节很不错,就是余师长跟一个伤兵握手,却发现伤兵两只手都截肢了。

再说缺点:1、东门保卫战拍得不靠谱,不真实,战斗的过程莫名其妙,特别是横山勇祭出敢死队一招,不知道导演要表现什么;2、我记得柴意新团长没有正面出现名字,我认为这些军官和士兵的名字应该多一些字幕来体现;3、有一个细节应该加进电影,就是有一个士兵给老百姓帮忙还收了钱,被枪毙了,这个是治军从严的一个标志;4、吕良伟演的余师长倒是器宇轩昂,很有师长的风范,但是根本没看出来他是怎么指挥部队的,这场仗就稀里糊涂完了;5、突围就是突围,没有必要刻意搞出一个似乎要鱼死网破的结尾,余师长突围找援军不丢人。6、有很多细节很突兀,比如把最后一封电报改成余师长的绝笔信,这个我认为是多此一举。7、冯连长阵亡的镜头拍得不伦不类。

但是我还是流了几次眼泪。
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你们并不寂寞。

 6 ) 一段历史竟不比一个人吸引!

喋血孤城的公映的第一天,我家附近的影院竟只有三场,排场时间之边缘,让我着实吃了一惊,然而这远远不是悲剧的结束,第二天各大影院甚至连场次都没有安排,就这样,我怀着同情弱者,敬重历史的心态.

在各大影院询问:麻烦,今天有喋血孤城吗

(不要骂我不会上网看档期,我是上了网,结果到了现场,却被告知今天取消了,甚至往后几天也没安排)

连续收到了几个没有的回答,还被个别售票员用发现新新人种的目光瞧了我几眼,我终于感受到什么叫做非主流了!

不知道老天是否被我倔强的精神感动的哭了,广州的街上下起了磅礴大雨,所幸的是,我在北京路的青宫买到了一张下午的票,接过售票员的票,我看了看排场,一天只有4场,感谢郭家!我看到了一场!

下午15:50的票,我提早了2小时购票,售票员让我选位置的时候,我竟然发现前面有两个座位被订了,看来不是我一个人在非主流.这里我代表自己二谢郭家!

坐在影院对面的餐厅里,看着楼下的人头涌涌,我突然想起了虎贲那八千个战士,那些曾经鲜活如我们的生命.我沉默了(因为我就一个人嘛),电影院,里的人们欢笑依旧,爱侣们紧紧相拥,笑话着今天是看<<全场戒备好>>呢?还是<<龙凤店>>好呢?

在<<敢死队>>和<<史莱克>>疯狂的海报和预告饱和攻击之下,我手表的指针走到了15.40,掏出电影票走向了放映的八号影厅. 相继走过了1234567个影厅后,我来的了一个厕所边的影厅,影厅不大,30人左右,我是最早到的,所谓大大影厅只有我一个人,难得VIP的享受,我肆无忌惮的离开自己的座位坐在了视野最佳的地方.

在听了几个说不出名的电影原声之后,我的VIP时光结束了,竟然有人进来了,40岁左右的男人,径直坐在了我的后面,我很好奇,在我前面买票的人是谁,是和我一样非主流的人吗?难到就只有这个40岁的男人么...

灯光暗下来了,突然一对情侣匆匆进来,把影厅的门,不过是张门帘而已.拨开.借着灯色,我看清了他们的样子,年龄大概和我相仿,看着女方的激动样子,看得出是女孩要男朋友陪她来看的,我就纳闷了,难得现在还有这样的女孩子,眼光独特啊!那啥高尚情操啊,那啥气质啊,都立马加分了!

突然情侣用疑惑的神情看着我,我突然就毛了,LZ我一个人看电影很奇怪么...爱理不理,我把头一转,装起了B来,突然冷静一想,我当场就想把地给钻了!

我把人家的位置给坐了........


乖乖的回到自己座位,才发现原来比我早的两位就是刚刚把我当外星人的情侣...情侣档来看这电影,不容易啊!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揣摩这两位全场最另类的观众,说全场,现在也不过是只有4个人在影厅,我,40岁大哥,小情侣

看来好奇的不只是我,那个女孩先打破了沉默,问我:你怎么会来看这出戏,这表情像极了今天的售票员,只不过她说出了售票员想说的话,我听了蛋蛋一笑,反问了一句,那你为什么来看呢?(后来想想我真二.搭个讪就这水平)

女孩说:我来看安以轩!

我说:什么?

女:我来看安以轩啊,

我:哦!

女:那你呢?

我:我喜欢看这一类的电影啊!

(我TM又二了,不爱看你还来干嘛啊...真恨自己文学功底低,屁也不会放一个,放了还是臭的!)

女孩见我回答的这么二,报以一个痴痴的笑,不是痴情的笑,是对我白痴的笑....

我转过头,想一段历史竟不比一个人吸引啊..

影片在我白痴的对话后开始了,陆陆续续,竟然又进来了几个人年龄差距巨大,我就不详说了

一开场安以轩拉琴,还是什么之类的东西,,我音乐白痴搞不懂.

那个女孩马上报以兴奋的叫声,男的也附和了几句,听的出这个男的对这电影不太感冒,

女友第一!好男人!

开场的歌声凄凄惨惨戚戚,不错的开场,就是歌词的英文翻译着实让我蛋疼了好一会

曲声过后很快就进入了战场场面,一开始,就出现了某某军官要带队逃跑,一个军官要坚持死守,结果不出意料,逃的逃,守得守,阵地上就剩下一百来人,很快就让日军攻破了.阵地失守前,军官打了个电话给余程万将军:师长 我们没给中国人丢脸吧. 话毕,引爆了身边的手榴弹.

看到这一幕 心中顿时落泪!!


开场的催泪弹,打的好,打的妙! 可惜往后的剧情可能因这样的煽情出现的太早了 显得平淡了!

为了避免剧透我也不好透露太多电影的内容.90分钟的电影,要把一场历时十几天的保卫战描写出来,确实很难,这样让有的剧情支线显得苍白无力,给人的感觉是导演有心丰富,却又无力饱满.

对白不够犀利有力,煽情之处不突出,文戏武戏切换的也太过频繁,让人觉得整个故事有点支离破碎,或许在每个阶段加上黑幕白字的介绍,兴许能让不清楚历史的人能有个大概了解.不然就如同嚼蜡一般,咬了,却不知吃的是什么!


本人不是什么专业影评家,剧情也就随自己个人感受说几句,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继<<集结号>>后又一突破的战争电影,本片最大的突破在于关注的角度不再是谈吐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伟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中国人,一个个在亡国面前不屈战斗的中国人!我们看到的不在是一幅幅战斗指挥所里的地图,而是流血牺牲的小人物,他们会担心自己,会害怕死亡,也会在听到援军在即,拼死战斗的人!

本片最震撼的远景是镜头从地面慢慢向空中提起,一具尸体,两具尸体,三具尸体,直到密密麻麻的尸体躺在常德城墙下,那一刻的震撼,告诉我们,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曾经有那么一群人,用八千个生命捍卫着自己的母亲,坚守着国家的尊严!

再多的言语也不能形容出那一代人承担的责任与疼苦,我们只能默默的悼念,可是我们能去哪悼念他们?

历史是静止的,英雄们的生命亦是如此.

我们的良心也是静止的吗?

影片的结尾稍显唐突,不过结合整部电影来看,却有合情合理..


最后来说,这是一部想看的人绝对会看,但不是一部你想看就能轻易看的到的电影.

如果平时看惯欧美战争片的人,和鸡蛋里挑骨头的XX研究专家,和极度5毛,我建议还是把票钱省了吧!

一,特效虽进步很大,但爆炸场面却显得很狗血,血的处理还是不错的,本片让我比较震惊的是爆头了,基本90分钟下来,爆头了有百分之三四十了.这个值得我们警惕,不要为了效果而追求效果,并不是枪枪爆头才是叫打的激烈,打的惨痛,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描写手法,难免中国战争片又走入爆头误区了,情况如同N年前的不换弹开枪之王和一个手榴弹当迫击炮使的科幻战争片了

二.要挑骨头也太伤神了,还是歇歇吧,再说了本来档期就不够,像我一样追着电影院来问的,还是很费力费时的

三.五毛问题我就不用介绍了吧!


正面战场的描写,喋血孤城为我们开了头,希望喋血是第一部,但千千万万不要是最后一部.

我码字的时候,电影院应该正放着今天第四场的喋血,不知道又有几个人像我一样,坐在最小的影厅,看着最少人看的电影,感叹那尘封的历史了!

对于我今天能这么不容易得到上天眷恋,在硕大的广州的一个偏僻的影院看到一场厕所边的抗争胜利65年周年纪念电影!

我,三谢郭家!!!!!!!!!!

 短评

象我一样泪点低的同学就表看《喋血孤城》了。。急需中外近现代战争史补课呀。。

6分钟前
  • 小满
  • 推荐

镜头语言非常成熟,对演员的控制也极好,战斗场面也在水准。最难得的是,故事节奏的轻重缓急把握得极好!这是一部给自己人看不担心弱智,拿到外面不丢人的战争片。三星半。

10分钟前
  • 少言
  • 推荐

CCTV6晚餐时间质量还不错的抗战片,稍微打破一点点刻板印象

15分钟前
  • 若小木
  • 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

18分钟前
  • 还行

比《南京!南京!》强,虽然突突得我头疼,至少人家不晃啊。

23分钟前
  • 开树的花
  • 还行

实在不好评分.

27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广电局的领导放水了

32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友军观望不前,援军迟迟未来

37分钟前
  • 北木
  • 还行

情绪和场面都不错,可惜看不到导演对战争的态度

4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杀日本人儿

43分钟前
  • 纳什维尔的猫
  • 推荐

还不错

44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友军观望不前”

49分钟前
  • 猪头小队长
  • 还行

我是80后常德人,品尝过桃源的米酒,陬市的糖。但是对于常德会战,却是知之甚少。只是儿时听过祖辈讲过小日本扫荡,他们躲进深山的故事。当年的战场河洑山,如今绿树葱蓉,成了国家森林公园。鲜有人再关注这段过往的历史,感谢这部电影,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53分钟前
  • 麥田飛魚
  • 推荐

‘友軍觀望不前’ - 非關黨派,為國戰死都應被牢記。請記住歷史本來的樣子。

57分钟前
  • Journal Z
  • 推荐

这片拍得真糟糕,战争的场面、攻防的组织、战斗的细节,一点都不符合军事常识,国产战争片的功力根本没法跟美帝相比,导演几乎是没任何军事知识功底;可是,这片还是特别感人,因为拍的是国军!

59分钟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还行

哇塞,看大家都打这么高的分,真给面子啊。我这场观众也较少,应该打满分来鼓励一下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不过说实话,片子剧情单薄了点,整体较一般化。

1小时前
  • 19:30之微光
  • 力荐

五十七师的兄弟们万岁,抗日英烈们万岁!

1小时前
  • 韧勉
  • 力荐

嗯~人家不许你提死字。。。

1小时前
  • 星月日
  • 推荐

绝唱。。。。。。。。友军观望不前

1小时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有点形式化,无法和同类的血战台儿庄相比~

1小时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