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惊魂2001

恐怖片美国2001

主演:妮可·基德曼,菲奥纽拉·弗拉纳根,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阿拉济纳·曼恩,詹姆斯·本特利,埃里克·赛克斯,伊莲·卡西迪,勒妮·阿舍森,戈登·雷德,基思·艾伦,米歇尔·费尔利

导演: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1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2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3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4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5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6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13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14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15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16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17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18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19小岛惊魂200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4 16:29

详细剧情

  二战结束,格蕾丝(尼科尔•基德曼)在英伦的小岛上独自抚养着一对儿女,耐心等待着丈夫从战场归来。儿女怕光,受到光照会发病,因此家里的窗帘常年拉得严严实实。就在这样一间阴暗的古宅里,格蕾丝迎来了三个新仆人。这三个人到来之后,却让格蕾丝寒了心——窗帘经常被拉开,门无故打开,钢琴自动发声,而她的女儿说,在房间里经常可以见到陌生男人。格蕾丝陷入了精神紧张的状态,她不明白怪事为何屡屡发生,不明白丈夫为何迟迟未归。而她最后才醒悟,所有的惊恐,其实都来源自身,但是事情已经不可逆转……

 长篇影评

 1 ) 人吓人吓死人,鬼吓鬼吓死鬼,人吓鬼吓死鬼,鬼吓人吓死人。

一直以为那群佣人是鬼来着,没想到连那个夫人和她的一对子女也都是鬼来着,以鬼的角度来看人的世界,其实和人看鬼的没什么两样啊。
人吓人吓死人,鬼吓鬼吓死鬼,人吓鬼吓死鬼,鬼吓人吓死人。

 2 ) 精彩的恐怖片

很久没看过这么精彩的恐怖片了,它很考验观众的智慧。故事从头至尾都被一个强烈的悬念牵引着,我们的思维如同主人一家三口,被囚禁在一所大房子里,百思不得其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谜底一经揭晓,便如醍醐灌顶,竟然……这种结局,我想没有人会料到。知道了谜底后再细细一想,发现原来自始至终导演都埋了伏笔,只是没有人会把所有的细节联系在一起,也没有人想象力丰富到如此地步。导演靠创意、悬念和气氛完全控制了观众的心理和情绪。

 3 ) 《小岛惊魂》与其他同类悬疑片比有哪些亮点?

去亲人的悲情,会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 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一个堪称“多面手”西班牙导演,说他是导演感觉也不是很准确,毕竟编剧,诗歌,作曲甚至配音他都有涉及。

抛去其他不谈,在电影上,他是一个无比大胆的导演。在大家对于snuff movie(凶杀纪实录像)有所避讳的时候,他的处女作——《死亡论文》问世,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暴动的多巴胺盛宴。

这部自编自导的电影里,亚历杭德罗就已经全方位地展示了他在调配惊悚、恐怖、悬疑这三元素上的卓绝功力。

而2004年夺得西班牙电影史上第四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伦理片《深海长眠》,一部关于安乐死与诗歌的电影,更是画风一转,以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收获一般观影者。

他的代表作《小岛惊魂》也是这样。

他在这部电影里,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叙述着关于爱,关于面对,关于真相。

《小岛惊魂》,由Nicole Kidman(妮可·基德曼) 担任主演,她曾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而《飞跃地平线》更是让她得到了美国整个电影界的认可。

妮可·基德曼4岁开始接触银幕,专业水准毋庸置疑,在这部电影中她依然展现了她精湛的超高演技。

女主的神经质,矛盾体,回避心里都表现的淋漓尽致,都说看的演员眼睛会演戏,她就是这样,从她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对孩子真实的爱,是对现实的惧怕,是对真相的自我的封闭。

“侵略者”is coming soon

故事从三个神秘的佣人莫名来到格蕾丝(尼科尔•基德曼)家开始。

二战时期,战争造就了众多家庭支离玻碎,格蕾丝和她的孩子居住在英伦一个寂静仿佛被人遗忘的小岛上,等待着长年在战场上的丈夫,由于孩子们无法见阳光,所以家里只要孩子经过的地方都必须常年拉着厚厚的窗帘。

阴暗又古怪的古堡里,自从来了这三位不请自来的新佣人后,就连接出现了怪事:地板莫名其妙的会响,门无故打开,钢琴自动发声,甚至连窗帘都失踪了,并且格蕾丝的女儿安经常在屋子里看见陌生小男孩......

接连不断地怪事让本就敏感的格蕾丝更是陷入了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当真想慢慢解开,面对真想,孩子和格蕾丝又将如何接受………

到底谁是侵略者

我不喜欢看那种非常纯粹的恐怖片,总是觉得那种血腥、暴力再加上全程无内涵只有怎么恶心怎么来,怎么吓人怎么做的片子并不能吸引我。

但悬疑不一样,悬疑片总会不知不觉的带领着观看者成为影片故事情节中的一部分,慢慢去走进真相,《小岛惊魂》就是这样一部心理悬疑,相比较中文名,我可能更喜欢叫他《THE OTHERS》,这个名字更能体现影片的中心。

对于《小岛惊魂》这部影片,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它那出人意料的结局。其实,他并不是此种故事结局的鼻祖,很多的悬疑片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比如《第六感》所以,我不再去说他的结局,而我更多的是想去深思面对结局的过程中那些不可忽视的爱。

这是一部看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的电影,刚开始我一度以为格蕾丝应该是个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母亲,她对孩子关心但却又刻薄,她总是要求必须关了一道门才可以开启另一道。

故事中间不断地出现的怪事,这些事情似乎又与新来的佣人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看似是这三位新来的佣人正在酝酿着极大的阴谋。

在细节上,管家太太一开始就表现出对这座古堡的熟悉,后来格蕾丝找到了死亡相册,管家太太也并不惊奇,直到格蕾丝找到了三个佣人的死亡照片和安看到了管家太太的墓碑,才知道原来这三人是再战争中得肺结核,早已死去。

这令我更觉得格蕾丝一家陷入的不幸就是这三位灵异佣人导致的,然而结果并非如此,真正的结果却是,却出人意料,原来不是她的房子里有鬼,也不是三个佣人捣鬼,而是她自己是鬼。

爱与格蕾丝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格蕾丝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她身上那浓浓的母爱和深深的宗教信仰。

首先,电影开篇的引语是格蕾丝给两个孩子讲上帝创造一切的故事。

她努力传授给儿女基督的教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儿女不受来世炼狱之苦。比如片中对儿女解释那些为宗教信仰而献身的孩子会上天堂,而亵渎信仰的孩子落入边狱,一种专门惩罚小孩子的地狱。

所以,虽然很难压抑自己人性的母爱的一面,但也正是出于对儿女的深爱,她会忍住泪水惩罚冒犯耶稣的安,也会恋恋不舍地抛下尼古拉斯让他独自在房间中背诵经文。这是一个基督徒母亲的无奈,但是,权衡利弊,格蕾丝清楚,她这样做是值得的。

这部电影看完后我才意识到,也许影片第一个镜头其实是格蕾丝自杀之后重新“醒来”的时候。

她没有办法面对自己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所以一直都不愿意去面对。这个电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活着,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世界。

在格蕾丝的意识中,也许自杀不过是一场梦,可那却是(常人眼中的)事实。这个电影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黑客帝国和异次元骇客,总有一种庄周晓梦迷蝴蝶的意味。

我很佩服这部电影的编剧,他不在是单纯的制造恐怖效果或是抛出一个疑点,让人了解真相后也不会想去深思,他高在把情感埋伏于灵异的氛围之下,瞬间煽动使人寒中带暖。

虽然格蕾丝杀死了自己的孩子,但她对孩子的爱对家人的爱是真实的,可能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现实社会让她不得不做着的决定,但在她的潜意识里还是想要成为一个慈祥的母亲。

生与死的平行世界

而电影的画面也做的很细致,在故事发展还没有走进真相的时候,画面总是弥漫着大雾,好似格蕾丝的心里,充满着不安,迷茫,而当真相被解开,画面也逐渐变得清晰明朗,阳光普照大地,这一切都过去了,因为格蕾丝面对了现实。

看似平常的电影名字,一部不容错过的佳片,他从头至尾只有7个人出现及一个主要场景,两个次要场景;影片中寥寥几个场景和人物不仅不会让观众感到无聊,反而给人很强烈的孤独感。看完本片后深受启发。突然对死亡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人类对于活着这种感觉只是相对于他们所看到的死亡。而生与死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定义。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非常不建议先看剧透,这样会很破坏代入感,幸好之前我没看剧透、没看简介,而愚笨的我一直把自己的恐惧和疑惑按照导演的需要保持到了最后!

此部影片没有刻意在视觉上制造冲击,没有血腥镜头,没有恶心画面,而是依靠在心理的压迫来制造悬念。它就是发掘了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它所营造的气氛与故事发展时刻牵着你走,让你无助与惊心。

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有着很多疑问,然而在最后一刻,所有谜底揭开,让我恍然大悟。这无疑是恐怖影片史上最为精彩的结局。之前的惊悚已经不再,只有对其无助与孤寂的感伤。

他以丰富的细节让人无尽的揣摩和玩味,你总是在揣测谁是鬼,谁是人,甚至你根本搞不清楚互相受到干扰的两个世界到底谁更畏惧谁。这部片子或许在表达,鬼吓人的同时,人也吓着鬼,生死共存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的平行世界。

看过此类片,一种感觉油然而生。到底我是谁?谁又是我?我在哪里?谁属于我?我又属于谁?

作者 曼小诗

 4 ) 《小岛惊魂》VS《灵异第六感》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两部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何不干脆具体地来比较一下呢?我谨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还欢迎大家继续“添油加醋”。
    关于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我就简单说说吧。首先,都是心理悬疑为主要惊悚手段的电影,悬念层层铺设,高潮迭起;其次,都具有一个让人大跌眼镜,如欧·亨利小说“抖包袱”式的结局,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再次,都是颠覆以往人们的“鬼神观”,可以说是为鬼们上诉的影片;最后,故事都与孩子有关,而且与孩子搭戏的都是演技派影星。
    下面来看看两部电影的差异之处。在此之前我需要申明,我会尽量做到客观,但是毕竟我先看的《第六感》,可能会有先入为主的嫌疑,还望见谅。
    
    一,影片主题。
    尽管表现手法和情节都有所类似,但是两部电影所说讲述的故事,其主题是有所差异的。
    《灵》中通过能看见鬼魂的小男孩从一开始惧怕到后面开始帮助鬼魂的改变过程,表达了鬼魂的无助与孤独。影片中著名的台词“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他们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等等,包括最后主角麦克发现自己也是鬼魂的结果,让人更加对鬼魂的无助感到同情。
    而《小》中则是集中所有描述重心全部加在鬼魂身上,让观众亲眼所见鬼魂的日常生活。尽管是“怪异”了点,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在影片最后,女主角教两个孩子一起说的话“这房子永远是我们的”,正如影片的英文名所说的一样,人类对于鬼来说才是The Others。影片中说“死人和活人应该懂得一起生活”,为的就是颠覆传统思想,反映崭新的“人鬼平等”主题。
    Sum Up:《小》的主题定位较高,层次更深。《灵》只取了大主题中的一点来作文章。《小》敢于对传统思想的否定给观众带来更深远的冲击,因此在主题上更胜一筹。

    二,叙述手法。
    两部影片都是悬疑类的惊悚电影,因此其叙述手法主要体现在如何进行悬疑铺垫的方面。
    《灵》中的悬疑铺垫是以紧凑、明确为特点。主要故事中只有一条主线——心理学家对小男孩的诊断与治疗。小男孩在接受心理诊断期间屡屡出现“状况”,造成家人、学校各方面的恐慌,心理医生自然完全从科学的角度判断男孩的病症,发现孩子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到最后,孩子觉得可以信任他并且告诉他自己能看到鬼魂以后,心理医生觉得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一条主线的不断推进,其余剧情都是匆匆带过,使得影片非常紧凑,观众从一开始就被剧情深深吸引住。而且故事讲述地干净利落,十分明确,这也使得意外结局出现时,观众会有心被挖空的震撼感。这部电影让许多人飙泪的原因也大概在此。
    《小》中的悬疑铺垫则恰恰相反,是以复杂、间接为特点。影片主线有两条,分别是女主角Grace和两个孩子的关系演变,还有三个外来的仆人身份的揭发。与《灵》的导演很会讲故事不同,《小》的导演擅长的是放烟雾弹,为了铺垫最后的结局,《小》中出现了很多迷惑人的细节。两条线索交替发展,使得剧情错综复杂。比如Grace与孩子从电影一开始就避而不谈的“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小女孩Anne总说“妈妈要疯了”之类的话;又如仆人中的领头人Mrs. Mills总是一副有心事的表情,之后又说了“两个孩子比较好骗,就是那个母亲很难对付”这种话,让人觉得他们有歹心,还有一次故意强调了Mrs. Mills给Grace吃的药丸,让人联想到可能药丸具有致幻效果等等。导演利用这些小的细节,迫使观众进行联想,间接营造出恐怖气氛。当然这些悬疑点在影片结局出现之后都能一一推理出来,但是这样的叙述手法会使一些观众感到迷惑,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情节,影响最终的电影接受效果。
    Sum Up:有人说《灵》太过商业化,太俗,但是我认为其紧凑、明确的叙述方式非常符合现代社会,并且相对《小》来说,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产生心灵冲击,即便其有商业化因素的存在,但是这也是它的优势之处。

    三,演员表现。
    都是和小孩子相关的故事,并且主角都是由重量级影星出演,刚脱下红磨坊绚丽长裙的妮可·基德曼还有魅力铁汉大叔布鲁斯·威利斯。
    《灵》中布鲁斯大叔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难得出演这种情感戏的他,把握角色还是非常到位的。然而片中更抢镜头的还是小童星Haley Joel Osment ,后来出演了E.T.的主角。可爱的外貌和讨好的角色使得他藉此一战成名。看电影的同时你也会随着这孩子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尽管没有所谓的完美,但他的表现也堪比完美了。
    《小》中的妮可姐姐则实在是演得太好了!貌似对于这一点没有什么人能否定。她那本来冷峻的美艳,加上修长的身材,真的和影片中所要求的形象一模一样!她的演技更使得这个神经质角色让人又爱又恨,即便最后发现是她自己把两个孩子亲手杀死,但是谁会愿意去指责她呢?影片中一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就是Grace因为悲痛趴在床上,丈夫Charles开始亲吻她的背部,她渐渐转身,两人嘴唇相碰的同时,Grace的眼泪正好横着滑落下来……而相比之下,两个孩子的演技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三个仆人当中的Mrs. Mills一看样子就知道是个老戏骨,所以与妮可搭戏的时候也最为精彩。
    Sum Up:演技上,《灵》中真的找不到可以挑剔的人,因此胜过《小》。

    这三大点,大概包括了我对两部电影的理解。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抛砖引玉,想激发大家的议论以外,还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两部的优秀恐怖电影诞生,相信这点大家和我的期望相近,共同关注吧!


@北京
2009.1.7

 5 ) 观影闲谈之大师级音效

       电影全片用钢琴演奏配乐,在展现恐怖气氛的同时又带有一丝古典和高雅,与那个时代相匹配。而音乐在电影中始终以先慢后急、先低后高的节奏,画面和音乐结合的也是相得益彰,电影中始终是昏暗的色调,白雾弥漫,好像导演将这间别墅独立出来,将观众慢慢的、 一步一步的引向故事情节的发展,沉浸在故事中无法自拔。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小岛惊魂》的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竟能将电影的节奏和配乐搭配的如此巧妙。全片并没有杂乱无章,而是通过有序的节奏来展现电影的进程,这一点真的处理的非常完美。
       导演在电影中通常用脚步声、东西的移动声来促进情节,又以舒缓的钢琴奏乐在适当的时候来舒缓观众紧绷的精神。每当电影进程相距大约十分钟时,电影便有起伏点,适当的时间、合适的氛围,既使吸引观众的身心融入电影情节无法自拔,又使得不会让观众精神一直紧绷,视觉疲乏。如:
       在十三分钟时,在当格蕾丝向贝莎米尔丝太太讲述房间的规矩时,音乐显示出低沉、缓慢、略显恐怖的钢琴奏乐,好似格蕾丝对贝莎米尔丝太太的警示。同时,格蕾丝决定留下三人,也是故事的正式开始。
       然而到了大约二十五分钟时,安向弟弟尼古拉斯介绍维特时,随着尼古拉斯恐惧的呼吸声,配乐逐渐紧促,而当安向维特对话时,配乐则缓慢、压抑,两者相互交加,将恐怖的气氛推到了一个新的顶端,当维特的手摸到尼古拉斯的脸时,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一下子爆发出来,高昂、急促的音乐伴随着尼古拉斯的哭声将观众的情绪提升到了极致,给观众一种受到压迫、恐惧不安的感觉。
       在三十二分钟时,格蕾丝听到楼上脚步声和移动桌椅的声音,以为是莉迪亚发出的声音,但是当她看到莉迪亚正站在屋外和贝莎米尔丝太太交谈时,才意识到楼上另有其人。音乐始终展现出悬疑、不安的效果,压抑的钢琴声配合风铃声、好似鬼哭的风声和踩在地板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反复渲染紧张的气氛。这里应该算是整部电影的高潮了,格蕾丝意识到除了她们还另有人的存在,电影由此开始紧张起来。
       在四十二分钟时,也许是为了紧张情绪之后的舒缓吧,导演让格蕾丝和贝莎米尔丝互相讲述了彼此的故事,配以悠长、舒缓、略带悲伤的钢琴曲,格蕾丝在片中多数以严厉、悲伤、神经质的形象,而此时也体现出格蕾丝更多的人情味。而且让观众了解到了她们的故事的同时也为莉迪亚哑巴的真相埋下了伏笔。
       在大约五十三分钟时,格蕾丝为了去找神父,独自出行在迷雾中,背景一片白色,除了脚步声就是格蕾丝急促而恐惧的呼吸声,远处有人缓缓走来时,音乐变得使人紧张,好像把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而当格蕾丝确认来者是自己的丈夫时,音乐由紧张转变成了悲伤,我想这也揭示了他(她)们两个都已经是死人的伏笔了吧。
       大约六十六分钟时,安身穿白裙,头戴面纱,结果格蕾丝透过面纱看到了一个怪眼的老妇人,情急和恐惧之下,格蕾丝掐住了安的脖子。此时随着安的挣扎,音乐又高昂到了一个新的顶点,凄惨、悬疑、恐惧。
       在七十五分钟时,伴随着安的睡醒,突然发现窗户上的帘子都被摘了下来,一声尖叫后,电影发展到了最激烈的桥段。剧情、画面、音乐、声音,一切都变得非常急促、紧张。将格蕾丝夫妻俩相聚、分离的悲伤感冲的一干二净,导演在剪辑上果然干净利落,不会让无用的情景多出一秒。
       在九十分钟时,也是影片最终的高潮所在,全片所有的矛盾点都集中在了这短短的十分钟里,格蕾丝和她的两个孩子发现了真相。“我们没死!”三人爆发出无力、惶恐、恐惧的咆哮,这也是电影中音乐最后的激昂。
       电影中除了扣人心弦的配乐外,大多数时间异常寂静,只有互相对话声和脚步声,没有多余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床头低语一般,可以更好的沉浸进去讲述一件故事,不会使观众有过多的急躁感。
       叙事风格总体相对平缓,并没有过多的视觉冲击和刻意地营造恐怖气氛,但潜移默化的剧情和配乐大大提高了影片的故事内涵。令人欲罢不能,回味绵绵,不禁叹息感慨。
       不得不说导演实在是太有天赋了,竟然能展现出如此精彩的剧本,而支撑剧情完美发展的除了演员们的演技外,毫无疑问,是能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其中的配乐。

 6 ) 他们都是The Others

英文的名字《The Others》非常好,翻译过来就差了些。
《小岛惊魂》这个名字只能算是香港片的水准,远远没有把原作的更高层面的东西表达出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The Others——别人对于我们来说都是The Others。这个前提是:我们一开始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自己是“人”,那么The Others就是“鬼”。一如,任何问题,我们也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利益上,认为自己是对的,The Others都是错误的,是有害的。
这个角度非常有意思。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里,一切以“我”为主,以我为对;一切The Others都是入侵的,有害的。

除了这个有些哲学意味的命题,这部影片的拍摄角度和拍摄手法也非常值得一提。
《The Others》的角度与《第六感》类似,都是一开始就从主人公的视角看世界。Grace从一个恶梦中醒来,故事从她的视野中展开。扑朔迷离,一桩一桩奇怪的事情,观众也被迷惑其中。
自己开关的门,突然想起的钢琴声,偏执的母亲,可以看见其他东西的孩子……我们也被这些东西弄得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三个仆人是不速之客,也是Grace眼中的The Others。怪异的行为,模棱两可的语言,鬼鬼祟祟的行为——这一切都是Grace眼中的真实。我们也认同了她眼中的世界,与她产生了共鸣。
最后事情真相大白,导演一下子把我们从Grace的视角中拔出来,我们站在了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视角,眼前的迷雾驱散了——原来如此。每个观众都发出这样的惊呼。
换个视角,以前肯定的世界颠倒错置。我们建立于原来视角的观点、认识、情感全部被出卖了。我们开始嘲笑原来的自己。

很喜欢这部影片,它让我想到许多许多。

 短评

你能很确定自己的存在么?你能很确定自己没有死在某一个瞬间?你能很确定周围看到的人都是活着的么?OMG……哲学的存在观本身就是最大的恐怖点了!

8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说实话我想给六颗星。这根本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惊悚恐怖片,也并不属于《闪灵》的同类。它惊人且震撼。其中对生的眷恋悔过以及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让我看到最后甚至掉眼泪了。同类型的片子里这部算得上是翘楚。

9分钟前
  • 喃 大 丢.ai
  • 力荐

结局不赖。前面看得昏昏欲睡

11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推荐

我们害怕的也许是自己.我们逃避的也许是真相.

1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人和怪物遭遇,人吓得大叫:鬼呀。同样,怪物也吓得大叫:人呀。各自落荒而逃。这一桥段被拍成了喜剧,就是《东成西就》同样的桥段如果处理成悲剧,则是《小岛惊魂》。

16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Nico太美了啊啊啊啊啊啊

1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因为听说是另一部第六感,所以从片子一开始就不停纠结到底谁死了谁死了姐姐死了还是弟弟死了还是妮可死了还是女管家死了还是哑女仆死了还是大家都死了……结果……好吧

23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从不看鬼片,不过这部电影打破了寡人的陈规~~~真的非常好看~~~

25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居然有点反类型片的意思,用传统的手法一直进行着铺垫,对观众善意的误导从始至终,直到最后来了个反传统的起底:人吓鬼这种事情真是太可爱了;雾霭/晴朗的天气对比用来暗示两个世界的不同颇有好莱坞老电影那种黑白/彩色对比的韵味。

2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比希区柯克式的电影强的地方在于注重了演员演技的诠释,弱的地方是父亲的出现,没有起到渲染恐怖、引发悬念或深化主题的任何一项作用

28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比起直白控诉纳粹的作品,我更喜欢本片这样的呈现方式,更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罪孽深入一个时代的骨血。人们之所以喜欢鬼故事,是因为那其中有至死不改的执着和留恋,我们宁愿世上有鬼,死后有灵魂,是因为活着的人不愿忘记,不愿这样纯粹的精神和感情无所寄托。

32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我觉得这部片子可谓经典,那是的我,只觉得这片子的结尾怎的如此精彩。

33分钟前
  • 范小奚
  • 力荐

与《x6x》为同一套路 xxxxx 但在运作上却仍有差距 妮可基德曼的演技可圈可点 “唯己不知”的惊悚感觉 表达很到位 只可惜珠玉已成 次席只能抱憾了

3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看完«第六感»再看这片,索然无味啊。反过来,估计效果也差不多~~

38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话说这片名翻译得实在太次了(▔/﹏\▔) 差点因此没看。。。

40分钟前
  • バカ蓝蓝
  • 推荐

除了最后结局看着还有点感觉(类似第六感),前面都太过冗长。看的我毫无耐心。相比第六感,吸引力减低了很多很多。很多地方只是故弄玄虚,很没有意思。妮可的演戏的感觉,还真是很符合她的长相。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觉得抬手之间,有点话剧一般的大起大落,在电影里这种演法显得很不自然

45分钟前
  • 杉爷
  • 较差

新版doctor who第一任胡博士Christopher Eccleston演亡夫,还真有点认不出来。演小女孩的Alakina Mann跟孤儿怨中的Isabelle Fuhrman颇有几分相像,都是那般老气横秋。

4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以往恐怖片都是“闹鬼”,而小岛惊魂则是“闹人”,影片破天荒的从鬼魂角度解读老宅发生的灵异事件,看到影片最后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口中不断碎碎念“This house is ours”,突然明白了为何以往的恐怖电影中鬼魂总是对老宅恋恋不舍,对于这些留恋尘世不愿离去的Ghost来说,其实搬进来的人才是入侵者吧。

48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力荐

第三代鬼遇到二代鬼

53分钟前
  • 叶扬 | 独眼
  • 还行

小户型才是王道!

57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