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糖人

记录片英国2012

主演:Stephen 'Sugar' Segerman,罗德里格斯,马利克·本德杰鲁,Dennis Coffey,Mike Theodore,Dan DiMaggio,Jerome Ferretti,Steve Rowland,Willem Möller,Craig Bartholomew Strydom,Ilse Assmann,Steve M. Harris

导演:马利克·本德杰鲁

 剧照

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2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3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4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5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6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3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4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5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6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7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8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9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14

详细剧情

  罗德里格斯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行过两张专辑《Cold Fact》与《Coming From Reality》,在南非有超过50万的销量且知名度可与滚石乐队相提并论。但与其他知名的美国歌手不同,南非的歌迷得不到任何一点关于罗德里格斯的信息,除了专辑歌曲之外唯一能了解的只有专 辑封面上一张并不清晰的相片。两张专辑后,他好像也就此销声匿迹。  对于在南非的辉煌成绩,罗德里格斯其实并不知情,他在美国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没有知名度,专辑销量不佳,被唱片公司抛弃,曾经一度做着装修屋顶的体力活…… 南非开普敦一家唱片店老板斯蒂芬与音乐记者克雷格听到罗德里格斯在舞台上奇特自杀的传闻后展开调查,寻找小糖人之路就此开始,一段神秘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长篇影评

 1 ) 小糖人 你没化

那年你应该岁数不大 背个吉他像个游魂 徜徉在底特律某条街道上
大雪遮住了一切 那些丑陋的建筑 破败的街区 肮脏的勾当 遮不住你的穷困与希望
你忙着讨生活 你去给人修屋顶 你还得做些粗活累活混口饭吃找个地儿睡觉
可你还有梦想 你得玩吉他 你要创作 你想写点自己的东西说点想说的事儿
你是否经常饿着肚子弹琴唱歌 就像我和哥们吃着拉面谈着理想一样可笑

你乐意去各种各样的地儿演出 哪怕是同志酒吧 招妓酒吧 摩托车手葬礼
你是否在等待一个机会 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去做一张刻着自己名字的CD
对于这个世界 你是否也会感到失望
你看到冰冷的政治 爱情的谎言 可耻的背叛 人类无止境的贪欲
音乐是你批判的堡垒 吉他是你愤怒的枪
可你大部分时间默默无闻 渐渐被人遗忘 甚至人们以为你自杀

你经常失业 朋友很少 你似乎只能在下水道对耶稣倾诉 不止是教皇连酒保也会说管他屁事
你爱过一些姑娘 可那些姑娘不爱你 她们也许更爱慕钻石豪车和高级酒店的超级大床
只有音乐是你的朋友 是你的精神伴侣 只有吉他是你最忠诚的狗 它陪你喝酒
那个走入生活死胡同的街头男孩其实并不孤独 因为你内心本身便充满爱与包容

你没成Bob Dylan 可你是Sixto Rodriguez
你在美国是个销量6张的蹩脚歌手 可你在南非比猫王还牛逼
你的东西在美国无人问津 可你的思想漂洋过海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和音乐
你没有千万巨款 可你是个精神世界的超级富豪
你在某个破烂不堪的酒吧被人嘲笑 可在地球的另一端你享受了无冕之王的礼遇
你不是一个电视里的完美人物 可你是个低调谦逊努力的好爸爸好丈夫
你奇迹复活功成名就 可你还是那个超级大床都不敢睡的蓝领工人
你是真正的艺术家

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追求名利
这个世界也不是所有追求梦想的人都能成功
可我们得去相信 有些人 他们依然在默默努力
他们是成功的 因为成功并不单单靠数字评判的
他们在用一种超然的心态活着 活在可能随时融化他们的现实世界里
他们可能是修自行车 可能是搬砖的 也可能就在你身边吃着拉面
可他们没有扔下吉他 没有丢掉画笔 也没有放下笔
他们仍然在用生命去做他们所钟爱的一切
他们是伟大的 因为他们尽力了

而他们又都是小糖人
他们都不会被这个世界融化
他们依然像爱人的吻一般甜蜜
他们仍旧纯洁无暇悄悄的活着地球上的某个角落

他们也会像你一样 在某个被人遗忘的午后动情的唱着
小糖人/轻快一点/因为它一切让我疲惫/给你这没蓝色硬币/你能不能把我带回/我五彩斑斓的梦境

向Sixto Rodriguez致敬
祝福所有梦想的朋友梦想成真





 2 ) 罗德里格斯的后“小糖人”生活

这是从Rolling Stone上看到的一篇文章。Rolling Stone有很多这种文章,记者啥也不问,就跟着被访者喝咖啡或者乱逛,然后写出一篇“记某某人成名后的一天”这种比挂在墙上的腊肉还干的文章。但我最喜欢读这些,没有导向性的问题,每个人就这样不温不火地展现着自己的性格,表达习惯,和心理状态,简直比纪录片都真实。
看完寻找小糖人后,对罗德里格斯很感兴趣。看到这篇就翻了出来。结合电影,就补完了此人的全部职业生涯,对他的认识也更加全面。

“小糖人”后的生活
 
By Andy Greene
 
在70岁的时候,唱作人罗德里格斯终于成了公认的巨星。

在本该是他人生中最重要时刻的那个夜晚,70岁的唱作人塞斯图·罗德里格斯又一次不见了踪影。2012年轰动一时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奇迹般地把罗德里格斯的音乐介绍给全世界,这部影片也即将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但罗德里格斯错过了在洛杉矶杜比剧场举行的奥斯卡颁奖礼。彼时他已回到底特律的家中,正在睡觉。“我错过了那个节目,”罗德里格斯说。“那天是我们从南非回来的第二天。我女儿桑德拉打电话叫我看奥斯卡。但我没电视。”
两个星期之后,他在底特律这座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举行了一场巡演。“让我们四处逛逛吧,”他说着,点燃第一根大麻烟卷。他吸烟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被他称为“吐出魔力龙”),以及缓解青光眼带来的病痛,这病让他几乎瞎了。“我不想引起警方的注意。”罗德里格斯和女友邦妮蜷缩在那辆银色吉普拉雷多的后座。副驾位置是他怀孕的女儿里根,开车的是他的女婿。这天是底特律常见的温暖冬日,罗德里格斯通身黑色装扮:从伦敦买来的皮裤,厚实的太阳镜,犀利的运动外套,以及一条镶有美国土著木刻鹰的宽领带。他的头发很可疑地没有一丝变灰的迹象。“头发关乎我的形象,”他说,“也算装扮的一部分。”


“说实话,我以为这家伙会很出名。”Avant说。

在四十年的默默无闻之后——他从1971年开始就没再录制过一张专辑,以做建筑工人为生——罗德里格斯终于成了公认的巨星。他的演出票总能迅速卖光,并且演出场所从几十年前的小俱乐部,换到了大体育场——今年九月,他将在布鲁克林可容纳19000的巴克莱中心举行演出,这里通常是网队的主场,以及Jay-Z的御用演出场馆。在罗德里格斯的家乡,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粉丝蜂拥而至。当我们在韦恩州立大学(罗德里格斯1981年在这里获得哲学学位)校园内的一家咖啡馆驻足时,立刻被一位女性粉丝缠住。“我们费尽心思抢你的演出票,结果还是卖光了,”她的抱怨喷涌而出。“下次演出请订在乔路易斯体育场吧!”
近期在南非的五场演出让罗德里格斯总共获利70万美元,然而即使变得很富有,他仍然住在原来的居所。他没有电脑和车,也不打算买,他还计划一直住在这栋他从70年代初期就开始居住的房子里。“他的生活是斯巴达式的,”罗德里格斯的女儿里根如是说。“其实说是孟诺教派也不为过。他把大部分钱都分给了朋友和家人。我真希望他能在自己身上花点钱。”
我们最终到达底特律的Masonic Temple,这座宏伟的新哥特建筑承办过很多演出,包括theRolling Stones和Bruce Springsteen。五月,罗德里格斯将首次在这里举行演出。还有两天他将举行世界巡演,这次巡演始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全程将有超过40场演出,包括Coachella和Glastonbury两大音乐节。“我必须承认,金钱是可耻的,”罗德里格斯说着,疯狂地笑了起来。“我有很多承诺,且数量还在上升。铁已滚烫但我们不能停止敲打。”
罗德里格斯的事业曾经还未开始就快要结束,现在却在几乎真的要画上句点时蓬勃发展。在60年代中期,罗德里格斯开始在底特律的咖啡馆演出,最终在1967年,以RodRiguez的名义发行了两首民谣歌曲。“那是制作人的决定。”他解释那次更名。“他认为那个名字更吸引人。”
刚出道时,底特律摇滚胜景展现在罗德里格斯眼前 – theStooges,MC5和BobSeger的事业都在那个时代起步 – 而罗德里格斯却徘徊在Sewer这类酒吧之间演出,晚上在工业洗衣店打工。“我看见他在一个叫做Anderson’sGarden的地方演出,”MikeTheodore说,他是罗德里格斯在1970年发行的首张专辑ColdFact的联合制作人。“看起来那是个淫秽场所。酒吧里全是妓女。罗德里格斯就在那唱。他演奏风琴,身边是一个没牙的萨克斯风演奏家。”
他并不是一个有活力的现场乐手,事实上,他演出时总是面对着墙壁。“我必须学会在这些小屋子里演出,收获更多自信,”他说。“我无法像那些极具对抗性的说唱歌手一样目视观众。闭上眼我才能找到调,听我自己唱歌,进行再创作。”
当摩城总裁Clarence Avant将罗德里格斯签到旗下新厂牌Sussex时,他以为又有一个新的主流巨星到手了。“说实话,我以为这家伙会很出名,”Avant说。“他在我合作过的最伟大的音乐家里可以排前三,和BillWithers并列。他真是他妈的天才。”
但是罗德里格斯在LA的一场面向演唱会推广人,唱片公司总裁,以及其他业界大佬的演出中惨败。“他醉醺醺的,背对着观众,”Avant说。“没人深究那场演出。那就像一场MilesDavis演出。反响为零。不对,反响为负。”
1971年发行的第二张专辑Coming From Reality也遭到惨败,那是罗德里格斯在美国的事业终点。很奇怪的是,澳大利亚的情况却完全不同。1972年,一个悉尼DJ播放了SugarMan之后,ColdFact意外走红。“我每个朋友都有一张ColdFact,”MidnightOil的鼓手RobHirst说,“我们翻唱BruceSpringsteen, Billy Joel, 以及罗德里格斯的专辑。”
罗德里格斯的事业在重生之前最后的闪光,发生在1979到1981年之间,他在澳大利亚预定了两场演出。“在那之前他从来没举办过演唱会,只在酒吧和俱乐部里演过,”演唱会推广人MichaelCoppel对Billboard杂志说。“他对发生的事情很吃惊。”1981年时,罗德里格斯和MidnightOil分享了演出赚到的钱。“我曾认为那是我事业的高峰,”如今的罗德里格斯说。“我完成了一个史诗般的任务。在那以后我被乐坛遗忘。再也没接到过电话,或其他邀请。”
在那同时(像寻找小糖人叙述的那样),南非的粉丝发现了他的音乐,他的两张唱片在南非得以再版发行。罗德里格斯对他的走红毫不知情,并于80年代退出乐坛 – 但他从未放弃重返舞台的希望。“他每周都把我和姐姐们带到图书馆阅读最新一期的Billboard杂志,”罗德里格斯的女儿里根说。“他让我看Billboard和Pollstar上统计的演出票房。告诉我如果身在演出市场,会赚多少钱。他说这些时从不大声,但梦想始终都在。”
另一件可能成为他人生一大损失的事情是,他曾经考虑不参与寻找小糖人这部纪录片的拍摄。2008年,瑞典电影人MalikBendjelloul联系到罗德里格斯,说出了他想拍摄一部关于罗德里格斯在南非走红,并于1998年在开普敦举行一系列极受欢迎的演出的电影。Bendjelloul到底特律拜访了罗德里格斯三次,都被拒绝。“他对我们感到抱歉,”Bendjelloul说。“他最后答应我们的原因仿佛是,‘这群人简直疯了,我还是帮帮他们吧’。他接受采访完全是出于好心。”
当拿到去澳大利亚的工作签证后,我们驶往一个朋友的住所。罗德里格斯在露台上,点燃了另外一根大麻烟卷,里根回忆起电影上映后,生活发生的疯狂变化。“突然之间我收到很多从未听说过的朋友的来信,”她说。“每件事都在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唯独一点,我们没有为他雇佣经纪人,因为‘经纪人’在我们家可不算个好词。”
罗德里格斯现在的巡演并没有固定的乐队 – 取而代之的是,每巡演到一个地方,就邀请当地的知名音乐人加入演出阵容。在澳大利亚,MidnightOil的成员将与罗德里格斯合作。“他只想排练几个小时,所以我们要凭感觉,”Hirst说。“这让我很紧张。”
当我们游荡到Michigan中央车站 – 这座宏伟的车站始建于1913年,它像纽约中央车站一样壮观,却遭到废弃 – 罗德里格斯突然欢呼起来。“哇!”他喊道“这里关门多少年了?三十年!”
罗德里格斯之前的制作人Theodore希望看到他重回录音室,但他知道这几乎不可能。“想象一下他现在承受的压力吧,”他说。“我不知道他是否愿意回到录音室,发行第三张专辑。况且,大部分人现在只想听他的老歌。他曾经说过他会写30首歌,然后让这些歌带他环游世界。你知道吗?他做到了。”

 3 ) 感谢《寻找小糖人》

《寻找小糖人》中,罗德里格斯简直是圣者。
  年轻时,他发行了两张几近完美的专辑却在国内无人问津,再加上生活窘迫,按照大多数人的逻辑他的确会向所有孤独的天才一样自杀了。可在纪录片的后段却告诉我们他没死!不仅没死,竟还一直以一个最最平常的方式活着,天才怎可忍受自己过一辈子平庸的生活!可他以一种虔诚和认真的态度对待那些枯燥,甚至好像从不觉得枯燥。他替别人整修房屋,以此为生,并自愿多做,还主动揽下粗活累活。在这个过于情绪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太自以为是,每个人都太脆弱。可他一直活在普通人眼中所谓的人生低谷,就这样活过大半辈子,并且在日后得知自己唱片在他国受赏,并去他国巡回演出,获得了世俗就界定的所谓成功以后。回到国内,依然继续他那对于一个天才来说太过于平凡的生活,依然没有钱,依然替人整修房屋来维持生活。可他却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就是我的选择。何其存在主义!我相信他的内心是真正自由的,无论是在飘泊的少年时光,还是平静的中年,还是在受万众瞩目的南非的舞台上。他始终平静,心里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的成功受益了很多身边的人,他却不变。依旧是在底特律,在街道上慢慢走着。他不知他已完成了一种不朽。
  他的故事是真实的,真实更加剧了故事的力量,真实也带来希望。这就是纪录片的最大魅力所在。而作为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的制作又是如此精致,略带悬疑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恰到时机的推进,与音乐完美契合的画面,无一不给这部片子加分。而同时最可贵的是,导演找到了这个故事,并历经千辛万难最终以这么一种完美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每个人看了这个片子,都会得到一种心灵的救赎与释放,每一颗脆弱的有着梦想的心都会因此更强壮坚强。这是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意义所在,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感谢《寻找小糖人》。

 4 ) 从《寻找小糖人》展望21世纪商业纪录片发展趋势

   电影史之初,卢米埃尔兄弟曾断言电影是项“没有未来的发明创造”,从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这是因为他们拍摄的纪录片在内容与形式上日渐重复,没有及时创新,因而再也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去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寻找小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 Man)的分析,得到对于21世纪的纪录片发展趋势的展望,全文充当抛砖引玉之用。
    对于《寻找小糖人》的独特之处,我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起。
1、故事片的讲述方式
    在本片里,瑞典籍导演马利克•本德让劳尔(Malik Bendjelloul)讲述了一个被埋没的音乐天才罗德里格兹又重新被世人关注的真实故事,导演采用的是悬疑片通常会采取的递进式叙事结构,按照线性的时间进程进行推移,使这次《公民凯恩》式的探求沿着时空维度来结构全片。
    本片基本遵循了好莱坞故事片常常采用的三幕式故事讲述模式,即“建置-对抗-结局”的方式 ,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对于剧情片而言是适用的,而且当纪录片也采用这种方式时,也非常有利于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点的展开。近年来大多数斩获国际大奖的纪录片,大多不是仅仅因为主题的深刻与激昂,而往往是由于它们采用了这种故事讲述方式,带领观众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程 ,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比如《生于妓院》(Born into Brothels)、《超码的我》(Super Size Me)、《不可击败》(Undefeated)、《华氏9•11》(Fahrenheit9/11)及《海豚湾》(The Cove)等等。
    影片一开头,史蒂芬•西格曼(Stephen Segerman)驾车行驶在山路上,他的歌声应合着车内音响播放的《小糖人》(Sugar Man)的旋律,并且告诉了我们有关他的绰号“老糖”的来历,这个称呼与罗德里格兹的关系带出了全片的叙事动机——追寻罗德里格兹的传奇人生。传说中的他的惊世骇俗的死亡方式令人啧啧称奇,这个在舞台上自焚的神秘人的人生真相到底是什么?
罗德里格斯在最初出道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导演本德让劳尔缺少1998年之前有关主人公的真实画面资料,根据导演接受媒体采访时的阐述,导演表示自己由于受到2008年动画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的启发(对于此片是否属于纪录片的范畴,曾引起学术界的热议),采用了动画的方式再现了罗德里格斯过去在底特律的生活场景,这段画面穿插在导演一开始对他的首张专辑《冷事实》(Cold Fact)的两位制作人丹尼斯•科菲(Dennis Coffey)和迈克•西奥多(Mike Theodore)的采访中,此外,还用长镜头拍摄这个城市诗人孑然一人行进在小镇的街道中的场景,怀旧的色调与他的那首《小糖人》的旋律把观众带到了他最初追求音乐梦想的日子里。
    然后,导演采访了当年的酒保和瓦工,他们回忆说当年的罗德里格兹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而这个观点也在丹尼斯•科菲的叙述中得到了证实,这样的叙述看似只是对他当时生活状态的回忆,实则与本片后面他目前的生活方式遥遥相望。接下来,导演来到了罗德里格兹第二张专辑《从现实来》(Coming From Reality)的制作人史蒂夫•罗兰(Steve Rowland)的家中,他为本德让劳尔展示了罗德里格兹当年的照片,并对他的才华予以高度评价,他播放了他认为《从现实来》这张专辑中最为悲伤的歌曲:《因为》(Cause)。这首歌叙述的是一个在圣诞节前两周丢掉工作的人的苦闷,而这也正是罗德里格兹当年在公司录制的最后一首歌,这首歌的歌词也真的成为了他命运的预言。
镜头转至南非开普敦,导演进一步对他的专辑传播到遥远的南非的原因再次设置悬念,没有在美国得到关注的罗德里格兹的音乐居然在南非收到疯狂追捧,这样的现象自然也会让观众愈发感到好奇。罗德里格兹在南非的影响之广,但最初却是以盗版的方式进行传播,除了他在专辑封面上的头像,他的忠实爱好者们甚至对他本人依然是一无所知。
音乐人威廉•莫勒(William Moller) 回忆自己第一次听到《I Wonder》时所受到的震撼,罗德里格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开启了民智,那些想要逃离工业化城市、追求自我的歌词,被南非受到政府压制的人们赋予了反体制的含义。他们齐声高唱着他的歌曲走上街头,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自由运动”。
导演采访了音乐记者克雷格•巴索罗缪-史其顿,他回忆道,当时国家所有事情的目的都是保护种族隔离制度,而这张专辑,把压抑的民众解放了,他的歌曲成为“自由运动”的圣歌,也正是由于他的音乐,带动了南非的音乐革命,歌手们利用自己的嗓音唱出对政府的不满。采访至此,画面中想起了他的《反体制蓝调》(Establishment Blues),画面中是当年民众反抗的资料片,或黑白或彩色,都充满了激荡人心的力量。
导演再次建置悬念,让“老糖”现身讲述他当年听说罗德里格兹在美国名不见经传时的心理震动,这引发了他的兴趣,促使他试图从罗德里格兹的专辑中寻找少得可怜的信息。克雷格•巴索罗缪-史其顿讲述了他自己听来的一个关于罗德里格兹自杀的故事,但随之而来的诙谐的音乐似乎在暗示着并不是罗德里格兹的真正的结局。
96年,南非的发行公司在正式发行《从现实来》时邀请史蒂芬•西格曼撰写专辑的小册子,他在这些文字里提出寻找“音乐侦探”的想法,而克雷格•巴索罗缪-史其顿恰好看到这份小册子,自告奋勇地成为了“音乐侦探”。他对真相的追踪从罗德里格兹的专辑的版税的去向开始,他替导演对观众提出这个疑问:如果罗德里格兹死了,那么,他的钱到底落入了谁的腰包呢?这样敏感的话题,可想探究的难度有多大。几家南非发行公司的高层都把矛头指向了发行了罗德里格兹两张专辑但当年在圣诞节前与他解约的苏赛克斯(Sussex)公司的前老板克拉伦斯•阿凡特(Clarence Avant),面对质疑,他强调自己的公司已经倒闭了,并且表现出恼羞成怒的态度。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出于压力之下做出的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该选择便越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本性。 而在这段采访中,人性中对于金钱的追逐暴露出来,这也与影片后面对于罗德里格兹及其家人对于金钱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条线索断开后,观众的胃口又被吊了起来,但问题得到了解决,克雷格•巴索罗缪-史其顿恰好在一次聆听《内城布鲁斯》(Inner City Blues)时偶然注意到了Dearborn这个地名,他在黄页中找到了它的所在地是底特律,他联系到了迈克•西奥多,一切真相大白,罗德里格兹根本就没死。
接下来,罗德里格兹的大女儿伊娃回忆起了当她看到那篇关于寻找他父亲的报道时的情景,在这个铺垫下,男主人公罗德里格兹终于以现在进行时的状态出现在影片中,出人意料的是,出现在镜头前,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而是一个温和平静的人,由于生存状态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本质显现,当一种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特殊存在时,这种显现就带有明显的文化内涵 ,他以这种不卑不亢的精神面对生命中的成败得失,纵使被音乐工业暂时抛弃,但他的精神还在,他充分将艺术修养的培养放置在陪伴女儿们长大的过程中,甚至表达了对于在常人眼里辛苦低卑的体力劳动的热爱。
女儿回忆了1998年3月2日,全家陪伴罗德里格兹前往南非演出的经历,画面是动画片与家庭DV的结合,导演用简洁的方式提供给观众清晰明了的信息,而后面演唱会的盛况则剪辑了当年的演出纪录片,他说,“谢谢你们让我活着”,歌迷们唱着他们早已烂熟于心的歌,五千人的演出场激情洋溢, 最后,画面上是演唱会实况的升格画面,观众泪流满面,伴随着画外音的叙述,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家”,这次一次独一无二的演唱会。至此,导演已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把历史影像与现实画面相结合,将前两幕应完成的内容交代清楚了,因果、时间及空间,对于纪录片的重要性不亚于剧情片,随意拼凑的事件不会成就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而本德让劳尔却成功完成了纪录片对于叙事完整性的实现。
这部纪录片甚至还有一个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尾,对于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而言,讲好故事的要素包括: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强大的戏剧张力计一个令人信服的结局 ,而这三者都被包含在了本片中。在结尾里,罗德里格兹的大女儿伊娃与演唱会的一位保安喜结连理,罗德里格兹当了外祖父,我们还知道,1998年,他在南非举办了6场演唱会,门票都被销售一空,当然,导演不忘借助被访者之口再次提出版税的问题,并以暗示他将回归平凡生活的歌曲《我要逃离》(Rodriguez I'll Slip Away)做结尾,在他和家人看来,他的南非的演唱会上的火爆也许是一个美丽的梦,生活还要继续,他们不会沉迷于此。背着工具包的罗德里格兹在横移镜头的跟随下一直向画面右边走,这与影片开始他向画面左边走的情景形成呼应,似乎在向观众告别,他的双面生活又将继续了。
2、音乐先行
从电影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听觉的加入开创了爱森斯坦所说的“感官合成”(synchronization of senses)的可能性,积极影响观众对影像内容的诠释。按照美国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对纪录片的分类方式,本片属于策略式纪录片,因此,导演必然会在提供采访实录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诉诸观众的情感,在本片中,罗德里格兹的音乐之旅是表现的重点,因此配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音乐几乎贯穿了整部影片,在每段故事的节点,几乎都有符合叙事内容的音乐适时响起,这不仅起到了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的作用,更是对罗德里格兹的音乐成就的极大肯定。
    而当本片获得奥斯卡奖项之后,不仅影片本身引起了观众们观影兴趣,连他的音乐也再度得到了传唱。索尼旗下的“传奇”(Legacy)发行了影片的原声专辑,里面收录了他在40多年前录制的14首歌,这张专辑获得了比影片更为广泛的传播。
类似的纪录片,还有日本NHK拍摄的《Another Hey Jude》,1989年年底,在天鹅绒革命胜利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到处都能听到披头士的名曲《Hey,Jude》,影片探索的主题也是:为什么这首歌会在“布拉格之春”时,如此受捷克人的青睐?
    这种“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式的纪录片,是一种极佳的拍摄素材,全球被广为传唱的优秀歌曲非常之多,其中的许多歌曲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都发生了一些或有趣或离奇的故事,希望纪录片创作者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块素材宝藏,创作出更多的优质纪录片。
3、致敬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Cinéma vérit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代表人物是人类学电影工作者让•鲁什,这一风格的名称源于他的作品《夏日纪事》的副标题“真实电影的一次实验”,这部影片表达了新的纪录片观念,即纪录片创作者应积极参与被摄者的生活,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与同时期在美国兴起的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有着明显不同。
虽然真实电影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纪录片形式,但是对真实电影风格的延续的纪录片,已经成为目前全球纪录片创作的主流倾向,近年来引发观众关注和学界热议的影片几乎全是这种形式,比如埃罗尔•莫里斯的《细细的蓝线》、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摩根•斯伯力克的《超码的我》及迈克•摩尔的《华氏911》和《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在这些影片中,导演都不再仅仅充当纯客观的“隐形人”,而是积极参与到拍摄过程中去了。
    其实从弗拉哈迪的“搬演”开始,许多纪录片的导演都在拍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观众的情感体验,真实电影的特点之一就是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意志,本片贯穿始终的就是对于罗德里格兹的敬意,而音频被索尼电影公司发行之后,获得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奖项,罗德里格兹的音乐终于真正得到了全美的关注,他在美国的演艺事业完全复活了,这也是真实电影所追求的对于现实的干预所产生的效果的表现。更何况,在片尾的演职人员表里,导演的名字也出现在了演员的行列中,这更能直接体现导演的意图,这样的干预影片内容的方式,相必将是将来纪录片的创作趋势之一。
   
   从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纪录片发展现状而言,纪录片与故事片相比在产业方面几乎处于边缘状态 ,纪录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迫在眉睫,“纪录片是最好的电影”,虽然纪录片有着各自各样的局限,导致其无法在叙事和蒙太奇语言上有重大突破,通过对于在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的纪录片的研究,可以吸取成功作品的经验,力求纪录片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可以不断提高,以实现纪录片的繁荣发展。


本文已收录至《“纪录片中的中国与世界”——首届高校主题学术论坛论文集》2013年11月。

 5 ) 关于传奇的传奇

        如今的时代对于想出名的人来说,显然是个好时代,几分钟内一个人就可能在互联网上扬名立万,当然有可能是好名也有可能是臭名,甚至不想出名的人也随时可能被出名。而对于想出名的人来说,如今的时代又不见得那么的美好,除了被出名以外,在“X分钟内被转发Y万次”这样的评判标准下,多少出名都是昙花一现,看是热闹,那种真正令人感到回味而久远的公众美名并没见的随着时代发展增加多少。所以说,在今天,《寻找小糖人》中昔日美国摇滚歌手罗德里格斯的故事显得让人匪夷所思,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制作两张专辑,在美国销量惨淡,据说可能只有6张,但是却在地球另一端的南非狂销50万张,南非人不知这位神奇歌手的更多信息,罗德里格斯也籍籍无名中成为蓝领,在一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回望这个有些传奇的故事让人百感交集,这个传奇的故事本身就是个传奇。

        其实,所谓的“百感交集”恐怕更多是观众的想法,试想一下,如果罗德里格斯知道当年曾经那么火,能有经纪人搭上南非显然盗版猖獗的销售渠道,再好好宣传一把,很难说他不会是一个全球摇滚明星,实际上,听纪录片中他的音乐质量确实也品质不错。于是,世俗的我也会猜想,早已为人父的蓝领老人罗德里格斯知道这个消息时,他会有如何的不甘和叹息?!但是,这部纪录片的动人之处恰恰在于,罗德里格斯显得那么的从容淡定,摇滚虽然已经成为一门产业,一种经济行为,但是,在我看来,摇滚精神依然与专辑销量、睡果儿、吸毒、暴富无关,反抗精神不一定要愤世嫉俗和激荡激进,罗德里格斯这种反世俗价值标准的淡定从容恰恰是摇滚精神的另一种体现,也是这部纪录片令人感到别具一格的精神气质。

        《寻找小糖人》的故事开局有些神秘和悬疑色彩,在南非,曾经有一位南非以外世界人民都感到陌生的歌手的音乐风行一时,与猫王、披头士齐名。影片开始一段,几位南非音乐人都回顾着罗德里格斯的音乐对他们的影响,整个过程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白人社群重新审视所处国家、社会、种际关系的心灵历程。任何制度的变迁和瓦解过程,似乎总能被人们回忆起伴随这个过程的伟大音乐和音乐人,而罗德里格斯显然是其中最神秘和无名的一位。南非的白人们听着他的音乐,却只从唱片封面了解他的形象,罗德里格斯对他们来说可谓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影片开始展示的罗德里格斯在舞台上自焚的传言更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已经终结的传奇,直到一系列偶然,有心人们发现,罗德里格斯还活着,不再是摇滚歌手,而是一位蓝领工人。这个转折让人感到一惊,可谓纪录片的第一次激动人心的反转,接着,听听罗德里格斯对他南非扬名的陌生故事的反应无疑成了紧接着的悬疑线索。从其本人精神状态和身边人的讲述看,我们发现了一个与我们世俗化预期相反的结果,他没有那么怨天尤人,而是很从容的看待自己的音乐往事。他已不再继续音乐事业的尝试,却保持着音乐人的气质和风度,哪怕生活困顿,也带着女儿们过着有艺术品质的生活。我很喜欢片中,罗德里格斯的那种状态,老去的他显得平易近人,但是却在一言一行间有着特别的魅力,这让本传奇的故事,突然回到人间,我喜欢这种让人感到平视的传奇,让你看的清楚,感受的透彻。

        本以为故事会以罗德里格斯的平淡生活结束,没想到他回到南非的巡演将故事推向另一个高潮。是的,这太令人感到诡异的,一个几十年前未曾谋面的人,突然来到了南非,也难怪和罗德里格斯合作的听着他音乐长大的当地音乐人一度怀疑他是不是真身,正如片中所说,观众就像看到“猫王复活”一般。首场演唱会的场面激动人心,罗德里格斯甚至无需开口,台下已经疯狂的炸了锅一般,是的,对于双方来说,这就是一种仪式,一种心愿的了结,终于,地球两端一个人和一代人的命运有了一次感人的重逢。罗德里格斯在台上说,“谢谢你们让我活着”,这句话耐人寻味,作为音乐,衡量它的除了数字化的销量,更有它在多少听众心中激起的共鸣,罗德里格斯的个人声明可谓籍籍无名,但是他的音乐在南非燃烧,他的价值在南非,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而在巡回演出上,罗德里格斯表现的竟然如此冷静,当昔日粉丝为见到传奇偶像激动无比时,这位老人竟然很平静的准备演出,很淡定的走上舞台,很平和的与歌迷对话。在我看来,一个在生命中最美好年轻时代“错过”成名机会的人,面对如此情景应该激动的泣不成声才对,然而,他的言谈举止却让我升起由衷的敬佩。这就是罗德里格斯,一个活的坦然自我的真男人,不在乎外界喧嚣和猜疑,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留下一段传奇任由他人演绎。

        罗德里格斯的传奇或许在全球化时代已经不会重现,而有趣的是,如果不是全球化时代的信息快速流动,他的故事或许将真的埋藏于历史的角落无从被发掘。不过,对于罗德里格斯来说,这已经无所谓,这位老男人气质依然那么自我潇洒,如同游侠,喜欢音乐就玩上那么一把,没法出名就干些别的继续生活,突然发现成了传奇就去南非激情四射那么几场演唱会,接下来,将挣的钱分给亲人好友,自己继续在老屋生活,如同这部纪录片,将传奇故事最终归于平淡的结尾,没那么喧嚣,却足够美好的让人回味。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efc3621e41db408d88a956ed

 6 ) 寻找小糖人

70年代初,他先后在美国发行了两张唱片,sugar man 就是其中一首(插播:sugar man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卖糖的人?糖还要找人卖?美国这么缺糖,水深火热啊。。。其实是看上去像糖的白粉,也就是毒品,吃了一颗,欲仙欲死,了无烦恼,四大皆空,这首歌的大意就是过的太尼玛苦了,吃个摇头丸吧,啊,银色的大船,跳动的可乐,漂亮的姑娘,啊,,,欢迎试听http://www.xiami.com/artist/44450插播完毕),他尽心尽力并且被所有人看好,然而这倒霉的孩子也许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两张唱片总共卖了几十张,他也像自己歌里唱的,“圣诞节前的一个星期我丢了工作”。被解约之后,他选择去做农民工,过着一文不名的生活。

与此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一张盗版碟被带到南非,从此南非人民人手一张,他的歌走哪放哪,他的名字家喻户晓,这里是重点,仅仅是他的名字家喻户晓,除了这个名字之外,南非人民对这位天王巨星一无所知。当时南非正在实行种族隔离和闭关锁国,他歌词里劳苦大众生活的苦闷,反叛,给了南非人民无穷的共鸣和冲破体制的力量,而他本人,不知为何被模糊的传成早已在舞台上自杀,并且所有人都深信不疑。(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学案例)

直到98年的某一天,某好事者想弄明白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死的,却惊讶的发现这家伙竟然还透活着。通过网络,终于联系上了这家伙的女儿。于是这家伙拎着吉他来南非开演唱会了。面对着人山人海男女老少的观众,他终于站在本该二三十年前就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说了一句,thanks for keeping me alive.接下来淡定且从容的开始唱,就好像这一刻是如此的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回到美国后,他像脱掉鞋子的灰姑娘,继续过着默默无闻的农民工生活,勤勤恳恳的工作,不比任何农民工少干,甚至比别的农民工还要卖力。他继续住着住了40年的小房子,生活捉襟见肘,开演唱会住酒店不睡豪华大床,因为“没必要让人收拾那么大一个床”,你可能要问,他丫红了不是应该发财了吗?—他把大部分收入都给了家人亲戚。

——传闻说你早就die了

——不,我不会自杀,我可以活下去

他不但活下去,还生儿育女,他虽然收入不高,依然在休息日穿着体面,带他们去那些通常只有富人才去的地方,歌剧院,博物馆,因为物质上穷,精神依旧是可以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Rodriguez的故事,一个倒霉而睿智的家伙。其实到底还是幸运的,在历史的长河里,像他这样默默无闻过着失意的生活,却永远等不到才华被发现的那一天,的人,恐怕就像河边的石子,数也数不清。

 短评

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上得了天堂,下得了地狱,耐得住人间平凡

6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一个人是要有多么诚实,谦逊,同时又对人生有着深邃的感悟,才能始终不被名利左右,不迷失自己。坚持从事体力劳动的生活方式很让我触动。我认同劳动的确是让人保持清醒,诚实做人的最好途径。

11分钟前
  • 麥爾斯
  • 推荐

American Zero, South African Hero. 难以描述的感动,大过于音乐本身,大过于完美的叙事,大过于名誉、财富的诱惑:因为它本是这样的一段人生传奇,起落沉浮,终归于平和淡定的人生态度,平凡的人坐拥传奇的人生,不平凡的人格。

1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这五星其实是想打给上帝的……您老人家真能弄……

14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大概就是一觉醒来发现被点了50万个赞的感觉吧。

17分钟前
  • 还行

东边不亮西边亮,造化弄人最传奇,太他妈励志了,文艺青年们不要妄自菲薄,加油加油。

1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一个国家的神,引领几代人的精神领袖,三十年来,却对此一无所知,默默无闻的在另一个国度里忍受贫穷,颠沛流离,卖苦力,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却又生活的充满诗意。当年迈的他终于站上舞台,开口唱歌,我也好想同台下的歌迷一起站起来,为他尖叫,为他跳跃,为他流泪,那歌声真的太美好。

22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学万万不能选哲学专业,不然只能去搬砖了!“Jumpers, coke, sweet mary jane.”

27分钟前
  • 还行

在美国默默无闻的歌手,却在南非人尽皆知,甚至启迪民智掀起革命。这样传奇的人生相信不会有第二个人拥有,但他仍旧默默生活在住了四十多年的底特律家中。衔接动画做得美。歌儿真是太好听了,听得要哭了,看完电影第一想法就是赶快亚马逊买碟啊啊

3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我在圣诞节前两周丢了工作,我向下水道里的耶稣倾诉,教皇说关他屁事”。连从不懂诗为何物的我都一下子湿了眼眶。

34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是不是也该拍一部《寻找班得瑞》?

39分钟前
  • 推荐

高潮真感人,看完这个的第一念头就是重看Anvil,那片子有更棒的角色

42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说实话音乐一般好,而这正是吊诡所在。听说这个导演为拍片子倾家荡产,如果他没拿奖片子默默无闻,他又会怎么样呢?这个世界有无数的艺术家竭尽才华却一无所有。。在对彼岸的消费中,歌手传奇式的点火自杀来圆满神话。establishment‘s blues这首不错,激进而又没有现在的网络传播,就只能埋没了。

47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了不起的灵魂,神奇的故事。Rodriguez并非是“拿得起,放得下”,或许他是未曾拿起,谈何放下。面对一切,他从容和接受,面对物质,他宽容和无私,他有他的音乐,却从未想过要靠它们过得更好,从而使得他本身成为一个传奇,造就不可思议的奇迹。

51分钟前
  • RD
  • 力荐

不少人还在继续追寻那些版权费最终流到了谁手里;Rodriguez的妻子也成了一个谜,很多人想一探究竟;拍这个片子的导演居然也因为抑郁症自杀了……感觉围绕这个纪录片发生的一切,可以另外再拍一个纪录片了。

56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你永远无法理解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看了这片后会有多么的激动。就算对全世界悲观,对全人类绝望,也无法阻止我对生活的热爱。世界上有一种人,他就是可以活得像电影一样精彩。不,远远地比电影还要精彩。他的心中永远怀揣着梦想,不管这个梦想被现实操得如何七零八落。推荐给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58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在南非,你比猫王还要受欢迎” 就像有一天我们曾经崇拜的已逝偶像突然复活,那该是多么让人兴奋和美好的事情,这个纪录片的意义正在于此。一些人眼里的无人问津,另一些人心里的梦想和信仰,然而对于造梦者,他依然孑然一身、继续漂泊。年度最佳纪录长片,2012的《画廊外的天赋》+《金属精神》。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同一个人,此处默默无闻,彼处如日中天,真是传奇。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

纯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热爱音乐的人看的热泪盈眶

1小时前
  • XU
  • 力荐

线索安排和与音乐的结合都可圈可点。传奇本人在镜头前是安静内敛的。他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吟唱诗人,拥有强大的精神内力,在命运的起伏前不卑不亢。这就是文艺的力量。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