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动作片英国2009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迈克尔·刚本,大卫·勒格诺,埃拉丽卡·加拉切,吉姆·布劳德本特,杰拉丁·萨莫维尔,邦妮·怀特,朱丽·沃特斯,海伦娜·伯翰·卡特,海伦·麦克洛瑞,蒂莫西·斯波,艾伦·瑞克曼,奥利弗·菲尔普斯,詹姆斯·菲尔普斯,弗雷迪·史卓玛,杰西·卡芙,汤姆·费尔顿,阿尔弗雷德·伊诺奇,伊文娜·林奇,罗伯特·克诺斯,Louis,Cordice,斯嘉丽·伯恩,杰米·威莱

导演:大卫·叶茨

播放地址

 剧照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4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5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4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5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7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8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9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12:47

详细剧情

这一集中,食死徒开始肆无忌惮横行于麻瓜和魔法两个世界中,霍格沃茨内忧外患,危机重重。邓不利多(迈克尔·甘本 Michael Gambon 饰)带着哈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辗转找到隐居多年的霍拉斯·斯拉格霍恩,请他出山接替斯内普(艾伦 ·里克曼 Alan Rickman 饰)担任魔药学的老师。霍拉斯曾经教授过无数优秀的学生,而汤姆·里德尔——伏地魔——正是他最出色的一名弟子。邓不利多深信霍拉斯保有伏地魔不死身的秘密,他希望哈利能够说服霍拉斯。  另一方面,德拉科·马尔福(汤姆·费尔顿 Tom Felton 饰)宣誓效忠伏地魔,他想方设法将食死徒引入霍格沃茨。而此时,罗恩(鲁伯特·格林特 Rupert Grint 饰)、赫敏(艾玛·沃特森 Emma Watson 饰)他们却还沉浸在青春的躁动中,全然不知黑暗正渐渐逼近……

 长篇影评

 1 ) we're the same

两个半小时,一百多分钟,走出电影院,满脑子还是那一幕,马尔夫倒在血泊中,混血王子默念他的魔法,一点一滴收拢这金发少年流散在水中的鲜血,于是白衬衣慢慢恢复最平常的颜色,真的,就和蓝天下任何人穿的,或者晾衣杆上悬挂的一个样子。

我穿的白衬衣,和你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销毁魂器,你和校长去了那阴暗的水帘洞,被水下的尸体缚住脖颈时,你大概也是害怕的吧?通向未知的道路哪怕只耗时一秒钟,都让大脑中产生无数的幻象,可怖的幻象,我知道。

因为在那家黑森森的魔法商店之中,我也曾经这样等待过,虽然身旁就站着我的“伙伴”,你一向把我和他们归为一类,难道不是么?终于,没让你失望,我加入了他们,从此,我们势不两立。

为了拿到魂器,你喂,不,在第一碗之后,你其实逼迫着校长喝下了那所有的水。看着他失了焦的眼神,看着他烧焦了的手指在面前晃动,爬上了皱纹的面容在你眼前扭曲,他恳求你,“请求你,哈利,不要逼我了”。你一定非常痛苦吧?你恨不得替他喝下那水吧,我知道。

因为给凯蒂下咒之后,我在那个盥洗室失声恸哭,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你所说的堕落,你所说的“他们”,我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然而无路可退。后来她康复了,我仍然不敢看她的眼睛,不,我甚至不敢经过她的身旁,所以我匆匆折返。我恨不得被下咒的是我。

其实,又何尝不是呢?

你尚且有邓布利多,你可以倚靠他,喝下了那药水的他仍旧会支撑着身体,用火海开路,消灭那些水底的死尸,那一幕,多么像极了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摩西,连红海都要臣服。我知道,后世的人们将用无比的语言称赞你,多么美妙的盛誉都不过分。你俨然是新一代的救世主。

而我,我将要倚靠谁?伏地魔?不,他永不相信爱,我不过是他的代言人,不过是他的有生命、有形体的武器罢了。打开消失柜,我取出那白色的鸟儿,羽毛未曾凋落一支,然而生命已逝。是我的下场么?只是一次又一次实验的试验品罢了。经过那有求必应室,你应该从未注意过鸟声已不再。后来我终于修复好消失柜,黑色的鸟儿飞了出来,叽叽喳喳声之中,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该庆幸——这次,我的主子,我那残酷无情又无比强大的主子大概会满意了吧,而我,又或许终于博得他的赏识一次吧。

幸与不幸,其实我们都一样。

伏地魔杀死你父母的那一刻,我手臂上纹上丑陋花样的那一刻,我们便都成了他选中的人。

如果能够重来,多希望你能来做我,让我去做你。我也想做一次英雄,我也想谈一场无关痛痒的恋爱,哪怕,哪怕只要别人不用怪异的眼神追随我的背影就好。我好想知道,我一向的对手你,面对伏地魔的威胁,如何在那高塔上放下手里指向校长的魔杖,即使心中明了如果你不杀了他,伏地魔就会来杀死你。你会比我下手得更加决断么,还是你会如同我一样,就要放下手中的魔杖。

只不过,这一切都将只是幻想,我所知的,最美丽的幻想。我们终将走上两条路。

尽管我们相同。

故事的最后,只不过是十九年之后,我和你,终究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平淡地相遇,而我们的孩子也将会在霍格沃兹比肩。正如你我当年,看着他们年轻的额头,我想轻轻问候一声,你头上的疤痕,还疼么;而你,却可还记得第一次遇到我,苍白的脸,金黄的头发。

恰同学少年。

如果只是这样,该有多好。

we're the same, indeed.

the chosen one.

 2 ) 每个少年都会魔法

看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首映之后,坐着空荡荡的夜班地铁从城市的东南角赶回城市的西北角,一边想着教授布置的研究任务大概只能通宵完成了,一边想着自己号称长大了成熟了,却还是会像当年翘课看《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首映一样,听到harry potter就冲动地失去理智。

 

平心而论,这部长达154分钟的电影说不上精彩,甚至可以算得上两头不讨好:没看过原著的看得一头雾水,看过原著的又会为精彩情节没出现而愤愤不平。如果没有做得很出色的背景音乐和视觉特效,以及时不时穿插的西式笑料,估计连顶级哈迷都会昏昏欲睡。

片子中最大的硬伤就是情节,散乱的线索和前后不呼应的叙事,导致大部分人在看了之后,很难说出影片到底讲了什么,脑海里留下的,估计也只有罗恩同学的kiss show,鬼魂一般飞来飞去的death eater们,和开片那恢弘大气的一场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原著本来就是整套里面最不适合拍成电影的一部,长达7部的系列故事,在经历了“起”,“承”之后,需要为了大结局的高潮,来一个“转”,预先埋下草蛇灰线,期待着能够在第七部里伏延千里。所以在本着为哈利波特与伏地魔孰生孰死这个大故事服务的精神,属于第六部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这个小故事的处理,就不如前几部精彩了。

无论是《哈利波特与密室》还是《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单独一册书里,都有着相对来说独立于整套图书的情节,提出悬念,发现线索,层层深入之后,揭开谜底,看到好人与坏人的角色分配其实并不是我们原先猜测的那样,而坏人在为非作歹之后最终得以绳之以法,这样的套路,令人无论是阅读书籍还是观看电影时,都需要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个关键情节。

而对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来说,寻找混血王子和了解伏地魔的记忆可谓是双线并行,但是却都不是很突出。哈利同学意外地得到了一本书,从而一跃成为了超越赫敏的魔药课天才,但是故事却没有专门记叙他是如何的一步步探索混血王子的真实面貌,同样的,哈利和校长一次次进入伏地魔的少年记忆,却也没有很系统地设置悬念,如剥茧抽丝般层层递进,而只是平淡的叙述,甚至连那些记忆之间,都没有很好地理出一些线索,只是一些散落的点,并无法窥一斑而知全豹。其间穿插的马尔福同学的小阴谋,和之前几部中的蛇怪,摄魂怪相比起来就太过小巫见大巫了,学到六年级了,同学们使用的咒语,却依然是早就被观众熟知的“昏昏倒地”,“除你武器”。而开篇时候,斯内普的赤胆忠心咒和双胞胎的玩笑魔法用品店,都十分精彩,最后却鲜少展开,虎头蛇尾匆匆收场。唯一的亮点只是在结局,邓布利多死了,是整个系列里唯一的,正义没有战胜邪恶的悲伤结尾。

 

而电影则无疑将原著情节上的弱点无限放大了。混血王子的出现和观看伏地魔记忆的戏份都大幅减少,结尾那场令观众期待已久的城堡恶战和葬礼无端端消失不见,于是马尔福同学历经千辛万苦把食死徒们带进城堡的目的变成了让他们参观邓布利多从塔楼顶端坠落的悲凉场面,贝拉特里克斯一时兴起烧毁了陋居无疑是为第七部的拍摄自断后路,而唐克斯唤的一声“亲爱的”,就轻易快进了我们卢平同学挣扎已久的爱情故事。

所以电影终于从魔幻大片沦落为青春期少年的爱情纠葛,在第五部里还分别与克鲁姆和秋张有男女朋友关系的赫敏和哈利,在本片伊始,就分别爱上了韦斯莱家的兄妹,而最后年轻人的爱情分分和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倒也是应了邓布利多所说,原来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哪怕世道艰险,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大胆地去爱和恨,充满新鲜感和生命力地,昂扬地生活下去。

 

回到宿舍的时候,看到各大电影论坛上,都有人在号召大家不要去看这部“烂片”,于是默默地问自己,如果早知道电影是如此质量,还会不会一大早去排队买票,深夜加班结束后匆匆忙忙赶过去看,再回来通宵写研究报告。答案是肯定的,因为harry potter对我来说,除了书籍和电影之外,还承载了太多其他的意义。

80末的孩子们,本身很少会有集体记忆,唯有这个戴眼镜的少年骑着扫把,从我们的童年飞到了我的青年。这一路上的成长,似乎都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而坐电影院里,听着身边的朋友惊呼“马尔福越来越帅啦”“我也能像哈利波特一样骑扫帚就好了”的岁月,在回忆里被放大得历历在目。

 

每一个少年都渴望自己能够使用魔法,所以,无数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坐在写字台前,幻想着下一秒,就会有一只猫头鹰降落在妈妈搭的花架上,衔着的白色信封上有霍格沃茨的校徽。

 

那个时候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穿着白色的校服坐在朝南的教室里,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候,我们就把绿色书页的《哈利波特》在教室里传来传去,压在抽屉下面,上面盖一本大开面的《王后雄教辅系列》或者《一课一练》。有新书上市或者新电影上映,呼啦啦大半个班级翘掉晚自习去排队买书,去看首映,连严厉的英语老师兼年级主任都向我们妥协,在周末补课的时候放DVD给我们看,条件是要回去写一百字的英语观后感。《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上市的时候,大家模仿着里面的魔法部,折了许许多多的纸飞机在教室里面飞,上面大多是只言片语的读后感,有托关系先买到书的同学,上课的时候在众人掩护下偷偷摸摸看,回答问题有周围的同学小声提醒,连作业都有班长提供标准答案,为的就是下课的时候能让他给我们复述里面的故事.老师看见我们的书包上挂着不同人物的钥匙扣,衣服上别着自己喜欢的学院的徽章,也饶有兴趣地来辨别一下哪个是哪个。

 

我还记得初中时候暗恋的男生戴着和哈利波特一般的黑色边框眼镜,在等待新书问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操场上的秋千架下,讨论小天狼星到底死了没有,以及斯内普教授是不是好人。一次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在得知我喜欢哈利波特之后,特意把自己收藏的哈利波特珍藏版明信片都送了给我。《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英文书籍面世的时候,我实在等不及翻译版出来,便拖着死党陪我去英文版的首发式,在人群里被挤得七荤八素,终于得以在深夜进场,每个人都能得到一副黑框眼镜,然后欢呼着等待书发行的那一刻,而随书附赠的,还有一张刻有首发纪念章的哈利波特海报。而为了对得起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的两百多块大洋和排了好几个小时队的悲惨经历,愣是将厚厚七百多页的书看了下来,之后英文成绩提高,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如今再看哈利波特,只身一人深陷在四周情侣的包围中,不由想起当初呼朋引伴的气派,那时候,一起分吃的爆米花,一起传阅的电影杂志,一起抢购的限量版海报,和一起买的格兰芬多的红黄色围巾,虽然现在早已不知散落何方,回忆起来的时候,依然不由自主地扬起嘴角的弧度。

自从我高考结束远走香港以来,许多朋友就失去了联系,不管他们是突然不见,还是渐次相忘于时间海,结局都是殊途同归。

后知后觉的我,直到习惯了每天关注恒生指数,习惯了按部就班记忆会计法和金融公式,直到忘记了有多久没有发自内地地微笑,忘记了有多久没有和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才猛然发现,当初那些挥舞着老师的教鞭喃喃自语;扫地的时候骑着扫帚幻想飞翔;会在雪白的信封上写下“邓布利多收”的少年,其实都是魔法师。

他们懂得如何让秋千荡得高入云霄的魔法;他们懂得如何逃避老师的背诵检查的魔法;他们懂得如何翻过公园墙壁去河里捉蝌蚪的魔法,他们甚至不用念咒语,就能够让周围的人,都变得快乐起来,而有他们在,每一天都是天真烂漫的大晴天。

他们骑着扫帚,在我生命中划下的轨迹依然清晰地历历在目,只是我却忘记了那些保持善良保持纯真保持快乐的咒语,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个懂得飞翔懂得幻想懂得魔法的青春少年。

 3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平庸沉闷的视觉奇观片

作为一个看过6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观众,我觉得《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以下简称为“哈6”)是我看过的最沉闷和最无聊的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导演把青春成长、校园喜剧、推理悬疑、奇幻、动作等诸多类型中最糟糕的部分准确地挑选了出来,然后用这些东西堆砌出了这部沉闷的视觉奇观电影。如果不是偶尔出现的那些视觉奇观场面,对于并非原著小说粉丝的观众来说,这两个半小时将会如同史诗般漫长。而对于原著小说的那些铁杆粉丝来说,他们恐怕更会出离愤怒──因为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在电影中基本都是匆匆略过,而剩下的东西恐怕除了导演外没人能明白有什么意义。

把中文版有484页长的一本小说塞进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必然要做大幅度的删改。但是哈6这部电影最后采用了一种最保险也是最平庸的改编策略──那就是只做纯粹的减法。这种改编策略可能会让J·K·罗琳感到满意,但是对于大部分电影观众来说,这种可怕的改编方法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观影乐趣。

如果你不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书迷,那么你很有可能看不明白这两个半小时到底在讲什么故事;如果你是书迷,那么你很有可能会被彻底激怒──因为无论导演怎么减,都会有人不满意。哈6原著小说作为最后大结局前的一部承前启后之作,虽然在剧情上有着先天缺陷,诸多故事线索和人物变化都是在为大结局在做铺垫,很难深入铺陈,但是哈6这部电影更是放大了这一缺陷,以至于在150分钟的故事里,各个事件之间都是彼此孤立地发展,最后都没有办法提炼出一个明显的主题。

本片全名叫做《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但是整部影片只在开头和结尾匆忙提到了“混血王子”这个概念,然后就一直在东拉西扯,少年伏地魔的霍格沃茨往事,马尔福的卧底生涯,魔法三人组的校园时光,邓不利多的降魔之旅,诸多故事线索支离破碎地搅和在一起,等观众彻底晕菜后,斯内普教授才在结尾时得意地爆出他就是混血王子这个惊天秘密。坚持到结尾的观众要么已经麻木,要么已经糊涂,谁会在乎斯内普教授这个面部神经麻痹症患者到底是谁呢?刻薄地说,斯内普教授完全就是为了交作业才在结尾时蹦出来糊弄一下观众,提醒大家一下这部电影叫“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混乱平庸的故事让哈6彻底沦为了一部依靠电脑特效场景来撑场面和时间的视觉奇观电影,没有这些视觉奇观的支持,哈6就是一部蹩脚的校园青春推理悬疑剧。但哈6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第六部,它又无法在视觉奇观场面上给观众新鲜的刺激,无论是巫师在麻瓜世界的争斗,还是魁地奇球比赛,没有什么是观众之前从没见过的,因此在新鲜感上无疑会大打折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视觉奇观只能是调味的佐料,如果食材本身出了问题,靠猛放芥末或辣椒是无法挽救一道菜的。



[闲扯两句]

就原著改编电影来说,其实哈6有很好的机会能够成为一部真正黑暗的电影。不知道是片方的意图还是编剧的局限,哈6并没有真正触及核心的故事价值──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间的关系。

哈6的中文译名叫“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其实按照原书的故事,我以为“半血王子”可能更符合原书的意图。作为一个一半巫师一半麻瓜血统的天生英雄,哈利波特生来最大的敌人就是伏地魔(而他也是一半巫师一半麻瓜血统)。这种黑暗和光明之间的争斗,发展到第六部的时候,无疑已经足够黑暗了。但是在原著诸多的故事线索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还是“谁是半血王子”这个悬疑发展出来的故事线索。

围绕这条线索,哈利波特需要思考自己的未来,需要发现伏地魔的过去,需要探索霍格沃茨的现在,光明和黑暗之间的争夺将会开始腐蚀他的内心,生而俱来的仇恨,以及迫在眉睫的危机,需要哈利波特发现和掌握自己的力量──毫无疑问,投向黑暗能够更快地掌握更大的力量。这就让哈利波特这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男主角开始涉及到了一个很终极的问题──我是谁?

有了这样的大前提,哈6应该是有机会成为一部类似《黑暗骑士》那样气质的电影。哈利波特发现了半血王子的线索,通过探寻半血王子的秘密,得知了伏地魔的霍格沃茨往事,以及伏地魔如何走上终极黑暗道路的秘密。这个过程,让哈利波特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有机会成为像伏地魔这样的人物,现在只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而真正的半血王子斯内普教授,以及邓不利多教授则是帮助哈利波特做出正确选择的导师人物,通过他们的牺牲和自我牺牲,让哈利波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最后的自我毁灭道路(看过大结局的人应该知道,哈利波特最后能活下来完全是J·K·罗琳对读者的妥协)。哈6作为黑暗大结局之前的一部关键性铺陈之作,它的黑暗气质应该是全系列中最浓厚的,只可惜哈6这部电影实在太温吞水了。

 4 ) 我连一颗星都不想给你!

本来今天和朋友看完电影他看我表情不对。晚上回来就问我。你不写点什么感慨下?
我感慨?感慨这是哪个扯淡导演拍的扯淡片子?!!让我连感慨都找不到言语了??!

就跟我说说。哪一个没看过书的能看懂?!!
我一个看过书的都快跟不上您了!!!!!!!
圣诞节罗恩家着了内段算个啥??!!您删了那么多的内容给加一段这个算是叫烘托哈金感情还是揭示紧张局势??!
马尔福无缘无故咋个就哭了?
哈利的嘴是怎么啃上金妮的???俩人整部片子净神交了是不?!
就贝拉和芬里尔还有内谁谁,千方百计来到霍格沃茨就是为了看着(德拉克)斯内普把邓老头给终结了?再给海格的小屋放一把火???!
然后全校学生还能这么平静在等老头身边举着魔杖做希瑞状??!
既然邓老头死了的学校和没死的都没区别。下一步哈利直接在学校吃喝玩乐顺便把魂器解决了多好。费劲拍什么上下部这是折腾谁呢?!
费得着这么大的劲折腾吗??!
赫奇帕奇的杯子那段也没写。编剧还真以为自己是罗琳在世了??
我等着看哈7里您怎么把这段编匀乎!!
还有道具。。敢不敢统一一下??
这个新冥想盆还能再丑点不???!
食死徒的运动轨迹是用黑烟表示。记忆也成黑烟了??
剧组是不是上火星时代以超低价批发了n沓黑烟效果怕用不完??!

就你们!!谁能跟我说说这是咋回事!!!!!!!!?

 5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一个英国正太的残酷青春

作为一名中国麻瓜,我是看着丹尼尔•拉德克里夫演的《哈利•波特》长大(更确切的用词其实应该是“变老”)的;当然,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许更加通透——丹尼尔•拉德克里夫是演着给我们看的《哈利•波特》长大的。从《魔法石》到《混血王子》,哈利还是那个波特,但八年转瞬即逝,昔日那个带着大框圆镜片的小屁孩已然成长为胸肌隆起、喉结凸现的英国青年。霍格沃茨的毕业生显然面临不了什么就业压力,于是乎,该恋爱的恋爱,该失恋的失恋,对角巷里全然不见金融危机,魔法事务部也没有党派竞争的政治压力——所以,J•K•罗琳要是不安排一个“你知道他是谁”,9又3/4站台通往的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
还是那句话,我爱看电影,不爱看书,从《魔法石》到《混血王子》,或盗版碟,或大银幕,迄今为止推出的六部《哈利•波特》,我一部没拉。但是书都没有仔细看,仅仅浏览而已,不过我喜欢听故事,在和罗琳的书迷朋友聊天时常常请他们给我讲书里的故事,所以一来二去,书没看,故事脉络却是一清二楚。当然我算不得铁杆哈迷,所以看看热闹也就罢了,不过这次屁颠屁颠的看完《混血王子》后,突然生出一些感慨,下雨天打孩子,那就堆砌一下吧。

1.悬念设置
我不相信悬念设置不出色的电影能成为商业大片,但凡想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的导演,在影片的故事悬念上一定要做足功夫。其实罗琳的原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悬念的成功:往大了说,“你知道他是谁”和额头有疤的哈利构成了一个总悬念,贯穿七本小说八部电影,观众就想知道这事究竟怎么了断;而每一集的分悬念也很突出,基本上《哈利•波特和XXX》的那个XXX,就是该集的核心分悬念。相对来说,前面几集有点按套路打的意思,横竖是教黑魔法防御术的老师出花头——不过谁也不敢肯定这是不是罗琳使的绊,所以不看到最后一刻,你还真不知道又会出什么妖蛾子。
而从电影方面来说,我觉得《阿兹卡班的囚徒》在悬念设置上最为出色。该集电影实际上抖了两个大包袱:“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善恶立场和赫敏的时空回转器,除此之外,还有卢平教授的狼人身份(顺带讽刺了一把快乐男生罗哈特教授)、“虫尾巴”的老鼠变身以及哈利•波特见到守护神(他本以为见到了父亲)等小包袱。当然,“包袱”跟“悬念”在我看来也是两个概念,凡是读者/观众想知道但还没有知道的内容,就可以归结为悬念;而“包袱”(不是喜剧意义上的)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悬念解开方式,一旦大家看到后面恍然大悟:原来坏蛋是/不是他/她啊!这“包袱”就算抖得漂亮。照这个标准,《阿兹卡班的囚徒》在分悬念设置上应该是目前六部《哈利•波特》电影中最出色的。相较而言,《魔法石》可以算作是全系列的小试牛刀和世界观交待,《消失的密室》则把汤姆•里德尔的过往打造得扑朔迷离(到了《混血王子》影片中才交待出那个魂器的秘密),《阿兹卡班的囚徒》,则明显达到了一个高点——因此前面这三部《哈利•波特》在剧情设置上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这三部电影我都是先看影片再去了解小说内容的,所以基本上把它们当成了推理电影来欣赏。哈利•波特就像是罗琳笔下的柯南,跟着他的行踪,一个个不解之谜逐渐铺陈开来。所以一部部看下来,也就有了更高的期待。
《火焰杯》是个转折点,在这一集电影里“你知道他是谁”第一次出现了若隐若现的形体(说句题外话,我认为挑选拉尔夫•法因斯出演此角是个极为英明的决策,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英式贵族孤绝气质与角色配合得严丝合缝),然后总悬念便逐渐喧宾夺主了。不过《火焰杯》电影里还是把三强争霸赛做到了最大篇幅,在竞赛过程中又隐藏着小克劳奇的“包袱”,所以还是能当成推理片来欣赏的,虽然没有较之于《阿兹卡班的囚徒》更上一层楼,但起码也维持了原有水准,在大银幕上并不难看(只是那些魔法世界中的龙让我有点失望,既然做了特技,就应该做得更加出彩嘛)。
从《凤凰社》开始,《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逐渐有些乏味。跟前面四部比起来,整部影片流于特技展示,虽然截至目前为之这是“你知道他是谁”出场最多的戏分,不过热身赛总归没有总决赛打得好看,而且好段子都得留到最后才使不是?所以观众们只看到整容不成功的“你知道他是谁”跟道骨仙风的邓布利多拿着魔杖飙激光,基本上不碍哈利•波特什么事——反正我们的小正太是人魔共知的“The Chosen One”,死不了,那就绝对死不了。
我个人感觉,《凤凰社》陷入了《哈利•波特》的最低谷,所以我十分怀疑本来说好去年秋天就上映的《混血王子》拖到今夏的真实原因——估计WGA的闹事只是个幌子,华纳的高层逼着叶茨和史蒂夫•克罗夫斯可劲修改剧本才是内幕消息。不过比之《凤凰社》,《混血王子》强是强了一点,但换汤不换药,扣子下好了全是为了后续影片服务:邓布利多喝了点脏水,斯内普就用个阿瓦达索命咒取了校长性命,剧情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要是不了解后面的无间道安排,将《混血王子》纯粹看作一部独立的影片——说实话,我觉得掏钱去电影院根本不值得。
但我还是要去电影院看的——后面两集《死圣》肯定也会,这就是《哈利•波特》的独特魅力。都说悬念,其实《哈利•波特》系列已无任何悬念可言,特别是书出齐了以后。就算懒得看书去谷歌一下也就解决了;维基要是被封了,百度知道也完全够用。但是,这并不妨碍观众们冲着哈利•波特的大名在电影院里趋之若鹜——以前都是“猜得到这个过程,但猜不到这个结局”,现如今是“谁都猜得到这个结局,就是猜不到过程”——不过严格的说,连过程也猜得到。所以,在这个时代,悬念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成了悬念,对于铁杆哈迷来说,我想,去看一看好莱坞如何展现罗琳的生花妙笔才是真正的悬念,故事本身的悬念反而悄然退场了(所以,《哈利•波特》的影评可以放心大胆的写,不用考虑剧透的问题)。
不过还是要替大卫•叶茨说两句公道话,倒不是因为叶导演不会或者不想设置悬念,而是从此集开始,“你知道他是谁”已经正式粉墨登场,一切铺垫都要为了最后的总悬念、大包袱服务,大战之前总是风平浪静的,稍微淡薄点,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对于观众而言,我想叶茨的供货还是不能令绝大多数人满意的。从小说到影片,大量的细节要被删去,这着实考验编剧的功力。其实《凤凰社》这种秘密组织,在西方小说里屡见不鲜——丹•布朗就连着整了“郇山隐修会”和“光照派”两个,叶茨就算来不及向布朗哥求教,那多看几部有关“骷髅会”的影片学习学习,估计效果也能好点。
    其实,从叶茨接手开始,《哈利•波特》的叙事特征已然转换了:一方面是不折不扣的大片;可另一方面,也是标准的魔幻肥皂剧。

2.电影剧集
我以为,在主流电影中系列叙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架空时空的人物叙事,用巴赫金的理论读解,影片中的时空都是一个“飞地”,外界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我们的主人公却是容颜不老、潇洒依旧。典型代表就是《007》系列,眨眼都快半个世纪了,你看詹姆斯•邦德还是青春永驻、头型镗亮,因为每集《007》之间不发生承接关系,007说是一个人,还不如说是一个logo,凡是符合其特征的男人都可以成为主角——然后随着社会时尚的律动继续律动罢了。另一类则是《哈利•波特》这样的,每一部剧情之间都有明显的连接,完全是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像《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终结者》等都是这一类,不过拍多了什么前后传、分支剧集,有时也有点前言不搭后语。相对而言,《哈利•波特》则是最为严谨的,不仅故事起承转合如齿轮咬合般丝丝入扣,甚至连演员都没换——除了不幸离世的理察•哈里斯,从《魔法石》到《死圣》都是同样的演员班底。如此大的投资,如此长的周期,同一个故事,同一帮主要演员(我们清晰的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老去),在当代电影史上,《哈利•波特》显然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这更像一部电视剧集,蛮符合美剧中的Miniseries类型特征的,只不过财大气粗的华纳公司将其做到了大银幕上,投资更大、特效也更炫而已。我隐约有种感觉,《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可能会引领一股全新的“电影剧集”的潮流,因为随着电视剧特别是美剧近年来的广泛传播,电影与电视剧集的距离已经越来越小,电视模仿电影已经够多了,如今“电视电影”的概念都已经妇孺皆知,那为什么电影就不能模仿电视?电视台拍电影是影视合流,制片公司按照电视剧的模式制作系列电影(“电影剧集”),不也是影视合流?《哈利•波特》做得很成功,今后如有合适的题材,我们也可以这样做(《24》小时也算是成功的小试牛刀吧)。别的不说,我觉得如果想把《红楼梦》成功的搬上大银幕,制作旷世的“电影剧集”几乎是不二选择。当然,话说回来,将来哪个美国电视网再把《哈利•波特》的版权买下来,忠于原著的再拍一版电视剧集也是蛮好的,毕竟电影里删的东西太多。当然,华纳也几乎做到极致了,为了把《死圣》交待清楚,生生的分成了两集,除了商业考虑外,估计也确实是为了防止剧情的仓促——须知《混血王子》时长已达153分钟,再拍下去真成了肥皂剧哒!
不过制片人大可放心,不管怎么拍,《哈利•波特》永远不缺观众。

3.邪典风骨
不缺观众,当然主要是不缺青少年观众。当然原因有很多,别的我就不说了,在这就提一点:浓厚的邪典风骨。
Alan Havis用“禁忌和僭越”来对邪典电影进行盖棺定论(参阅Cult Films: Taboo and Transgressi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7),这话一针见血。其实《哈利•波特》正是这么做的。你说他恐怖吧,有那么一点;你说他凶杀吧,当然也不少;你说他暴力吧,还是不少。但是你又不能说这不是一部儿童片——当然也有人这么说,只不过声音未成主流。《混血王子》由MPAA给出的分级是PG——PG也是《哈利•波特》的主流分级,此外《火焰杯》和《凤凰社》更成了PG-13,看来MPAA还是颇有些顾忌的(我估计《死圣》也会是PG-13,搞不好到R级也未可知)。《哈利•波特》自从“你知道他是谁”逐渐现身后,就愈发阴暗恐怖,随便举一例:《混血王子》里邓布利多带着哈利去取魂器,结果水塘里全是小怪物爬出,一时间爷俩困在孤岛上,那一幕甚至让我有了看山姆•雷米作品的恍惚。
所以,《哈利•波特》系列完全是行走在主流与邪典之间——而这种骑墙的态势本身就成了邪典的标志。
往深了挖一下,《哈利•波特》的邪典味似乎还可以从宗教文化背景那里忽悠一下。据说苏格兰人罗琳借《哈利•波特》有复兴凯尔特文化的野心(或者说潜意识),而这凯尔特文化自然是反(非)基督教的。事实上,七本八部《哈利•波特》看下来,你绝对看不到一丝一毫上帝存在的证据,食死徒们为非作歹,万能的主却悄然隐遁——又不是伊斯兰什叶派的伊玛目,玩什么消失啊?人魔斗法,打得乌烟瘴气,但是世间不见教堂的踪迹。事实上,即使描绘麻瓜的世界,影片也回避了教堂的影像——当然这么做也比教聪明,起码同时回避掉了丹•布朗的风险。所以说,《哈利•波特》有着浓厚的异端风味,而这种风味与邪典电影的特质完全是相通的(再发展下去,就真成了北欧的重金属了)。诞生在基督教世界里的《哈利•波特》,就是这样批着反基督的异端斗篷诞生的。在新保守主义回潮,主流宗教话语音量陡增的今天,暗暗的在电影院里体味一下僭越的小快感,《哈利•波特》显然是个极好的消遣模板。
想到这里,一定要问候一下英明神武的光电总菊。MPAA都下了限制状,俺们这边还是横竖不分级,而且大张旗鼓的把《哈利•波特》当成儿童片去宣传,怎一个牛B了得啊?!当然,你要说孩子们没电影看也是事实,《哈利•波特》虽有阴暗成分,如果教育得当,还是可以去糟粕得精华的。不管怎么说,罗琳阿姨的妙笔还在,比起装逼到爹妈都不认识的《寻找成龙》,《哈利•波特》好歹还能开发点孩子们的智力。而且坊间盛传朝廷过六十大寿,《建国大业》将排挤进口分帐大片独占仨月档期,在盗版小贩们弹冠相庆之前,孩子们能去电影院里看看《哈利•波特》的特技,也算别让他们在世博会前忘了中国还有电影院这回事。

4.成长隐喻
我从《哈利•波特》中读出了反种族主义、反极权主义的意蕴(罗琳阿姨是否真这么想在所不问),每当看到食死徒和凤凰社的对决,我就想起纳粹党拉杆子的历史和中山先生被迫创设秘密会社式的中华革命党的故事——不过这个等大结局了再感慨一下比较合适。
哈利•波特慢慢的长大了,张秋走了,金妮却发育得曲线曼妙。哈利其实是个弱者,论天赋不如赫敏(人家还是个“泥巴种”),论个头不如罗恩,论出身不如马尔福。武侠小说里弱弱的主人公往往是接了前辈的内力传输,或是无意间得到了一本武林秘笈,才迅速上位。哈利•波特啥也没有,他只有“你知道他是谁”对他的命定式选择(这里又有基督教命定论的影子)。
哈利是个英雄么?他是,又不是。托尔金说:“小人物创造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哈利•波特倒正好应了这句话。不过对于魔头来说,茁壮、毫不犹豫的成长,这本身就是对丫最大的打击。
我们看着哈利•波特无奈的应对着他的残酷青春,那些恐怖的事情无法避免,那就让它到来好了。
谁的成长不是这样呢?

 6 ) 魔王进化史——也算《哈利·波特6》观后感,家长指引阅读

哈利波特电影花痴第一定律:S院出美人儿。魔王从正太到大叔到妖孽到死去到活来到再死去一直是群芳之首。哈利波特原著花痴第一定律:美人都不得好死,没死也脑瘫,如洛哈特教授。魔王是既不得好死又脑瘫。

看完哈6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个哈利波特电影里动用帅哥最多的大美人儿在银幕是是怎么进化的。



阶段1,小可爱:小分头,短裤+中筒露膝羊毛袜,中文配音比较做作

在伍尔斯孤儿院虽然营养不良,但是小朋友依然出落的水灵娇艳,虽然是个雨天,但是光亮处可以看见脸上的绒毛若隐若现,让人一见就心生怜爱想去捏 弄他的小脸,但是伸手之前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条命,够不够拿来捏。

邓校应该也和我们一样对他爱不释手吧,所以小小伏叫邓校露一手邓校马上乖乖露一手,小小伏的眼神瞬间点亮了,光彩逼人。后来邓校看到他的柜子里藏了别人的陀螺,说霍格沃茨的好孩子不能偷东西,小朋友没有像我们常人那样羞红了脸或者抵死耍赖,一脸淡定,没错,是将来要干大事的样子。带回霍格沃茨培养一下,长大了参加超女选秀。

初次见面,魔王是个非常好的小苗苗,肯定是往英明神武的管理型人才方向发展,但是啊但是,已经看过结局的我们此刻凭栏长叹,千年回眸,梅林啊,这究竟造了什么孽。(梅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表找我表找我表找我)



阶段2,包子脸:小分头,皮肤很光

没有瑕疵的小包子脸出场时,银幕下一片惊艳的“哇偶”,还听到有人喊“皮肤真当好”。银幕上,小伏斜飞着媚眼看着鼻涕虫教授,S院的一帮正太们情深款款的看着他(编剧:喂,这几位同学,你们太直接了吧,这集是主打感情戏没错但是没有你们的分啊,耶导:没事没事,当年我拍《政局密云》的时候.......)背景正太们离场的时候,骤然惊醒般的把花痴的视线移开,站起来,还理了理衣角,就像是刚做了一场春梦啊,同学。

那时的小包子脸娇媚之中自有一股惊心动魄,一看就是个笑的越甜下手越狠的主,小小年纪就有让人舍生忘死追随的力量。他的背影气场十分强大,势力眼老油条鼻涕虫教授在这邪魅的小包子面前,明显在气势上输一筹,只有予取予求的分,给魔法界安定团结的局面带来大麻烦。为毛能推断这个小伏1号比后面七八年前出场的那个0号,哦不,2号年纪小?因为1、这里的他还没有会DIY魂器,2、这个更有脑,不管看起来还是实际上,3、这个演员年轻。难得的是那几个背景小哥,真是情深不渝,有脑跟了没脑也认了。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信往下看。


阶段3,话痨受:卷发分头,演员超龄,但是很纯

本来嘛,从孤儿院来到霍格沃茨,也算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但是自从粘上魂器这玩意后,小魔王的智商就随之裂变,哦不,变劣了。

我们知道,反派都是话痨,就算平时很吊,对决的时候肯定要话痨的,这样主角才有时间打110求救嘛。但是这个2号实在是.......太能唠了,和哈利一对上眼,就叽里呱啦掏心窝子说了很多,一种语言还不够他唠叨的,他掌握了至少一门外语,但是没有生物能满足他的话痨欲,所以他还要写日记抒解,还是互动功能的高科技日记本,不需要面对面也能唠,大脑的语言中枢显然过分发达了。这可能是灵魂分裂后的变异,大脑别的区域萎缩了,语言中枢异常亢奋。我们知道女人的语言中枢比男人的强,所以女人话多,所以.........魔王是受,话痨受。

大家回忆一下密室那集魔王被消灭的那一刻,小哈明明是(间接的)袭胸,魔王当时第一个反应却是捂脸,千言万语,不言而喻啊。

看完这集多年以后,我终于在一篇同人里读到了小哈当时的心态:“老子第一次在密室里看到你就想上你了!”,nod,nod。


阶段4,终极绝代超衰大美人儿:没有头发,溶化的老脸

这个被小哈搞的死去又活来的魔王,智力已经达到了谷底,而且我们在哈4墓地里看到,变本加厉的话痨,还发展成优美醇厚的莎士比亚式话痨,完全丧失了小小伏和小伏1号的淡定风范,不知内敛为何物,在将来——算了,关于哈7咱们就不剧透了。

但是这个魔王身材变高大了,嗯,这点比007强,007从起先苛刻的188一刀切一降就是10公分,咱们魔王不长脑好歹长个了。

此时的魔王其实已经很不适合担任领导岗位了,但是一根筋的食死徒就认准了领导是永远不会错的,如果错了,一定是马尔福执行错了。虽然阿姨把唯一一个宝贵的出柜名额给了正义一方,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魔法界在精神上魔王搞过的男人是最多的。食死徒的会员卡不但是实名制,还是终身制、世袭制,所谓身心投入,前仆后继,献完青春献子孙,开弓没有回头箭,令人动容。偶尔有个像RAB那样不满足的,想跟魔王脑闹分手,魔王还没怎么地,自己留下分手信,已然哀怨的要死,这哪里是毁魂器,这是林妹妹泣血焚稿啊。(反观正义方,独裁不像独裁民主不像民主,魔法部长与邓不利多,正规军傲罗和游击队小鸟社,搞的比“大臣”还污糟,根本没能好好利用领导者的智商优势。)

这就是到哈6为止,魔王呈现给我们的轨迹,优异的开始,诡异的成长,作践的美貌,神奇的魅力,和更神奇的智商。

 短评

给五星,是为了怀念那个故事。至于电影拍得如何,没在意。

8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力荐

说实话,一看到Helena Bonham Carter我就想起Fight Club。有多少人是真的冲着HP的剧情去的?至少一年又一年六部看下来,我觉得每部的剧情用几百个字就完全可以概括了——我是说,HP真的有什么剧情可言吗?

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比较起来对这部没多大感觉

13分钟前
  • 无语望天
  • 推荐

这可能是前六部中唯一一部在电影院看的,而当时的我还不幸睡着了。但是回过头来看,在邓布利多死的那一刻,整个剧情还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死亡、挣扎、背叛、人性,有些时候你会失去内心笃信的一切东西,生活会变得灰暗无比。所谓黎明前的黑暗,也许就是这样的时刻。

1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忘了打分!Hp系列比较喜欢的一部,虽然属于灰暗的剧情,但是穿着西装一脸冷酷又心有不甘的德拉科真的帅到抖腿。斯内普其实也挺可怜的哇。

16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太伤了,我被这一部前所未有的伤到了。仿佛已经不再关乎故事核心,机关重重设置好让邓布利多的死变成了全片唯一的独角戏,也只有邓布利多的死能让整个系列开始真正的进入黑暗。前几部中所谓重生所谓取命都无关紧要,只有让光明熄灭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恐惧。

19分钟前
  • veryfamous山川
  • 力荐

说实话有点失望,不过看在特技和卢娜的份儿上。。。

22分钟前
  • 大悦
  • 推荐

鄧教授說:年青真好,還可以感受愛情的刺痛。

24分钟前
  • 张恩勾
  • 还行

当年居然没标记,今天补上。国庆的时候听闻一个朋友从来没看过《哈利波特》系列大为震惊,我说你就算不看书,电影也一定得看!然后他花了几天看完了全系列,好评不断,发来消息“我这几天的快乐都是哈利波特给的!”羡慕每一位还没看哈利波特的朋友,你们人生还有好棒的一个惊喜等你开启!

29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邓布利多居然死了

30分钟前
  • Chrno
  • 力荐

《混血王子》于我而言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感觉又漫长又无聊的一部。—— 原来只打3颗星,不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八部《哈利·波特》连映时和一群哈迷一起观影看得挺享受就多加1星了!虽然《哈6》的制作成本高达2.5亿美元,但片中惊险刺激的大特效场面却寥寥无几,开场的“伦敦大桥垮下来”和“邓布利多用魔法驱赶阴尸”是看起来比较费钱的其中两个段落。——《混血王子》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获得奥斯卡奖最佳摄影提名的一部,影片的整体影调感觉比故事剧情本身还阴暗。-2021.08.12

3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一句"Oh, to be young, and feel love's keen sting"(年轻真好,还可以感受爱的刺痛)真是胜过千言万语。

33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推荐

哈利长大以后的故事感觉没那么好看了

34分钟前
  • 番茄炒蛋不加蛋
  • 推荐

严重无语加虐心的一部,谈恋爱占去半集。结尾邓布利多死了。斯内普自爆是混血王子以后嫣然一笑飘走。。什么玩意嘛!

35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

黑暗的基调

39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邓布利多要求斯内普答应杀死自己的时候,斯内普粗暴地问“为什么不让德拉科动手”。邓说,男孩的灵魂还没有被完全糟蹋,不想把他的灵魂弄得四分五裂。斯内普反问,那么我的灵魂呢,邓布利多?我的呢?我可以想象他脸上的神色。那时候我真是出奇的悲伤。

44分钟前
  • 冷岫烟
  • 力荐

剪辑有点凌乱,还有就是光线有点暗。除此之外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了。惊觉标记日期是09年8-11,不知不觉,过了这么多年了啊。(2016-4-9)

49分钟前
  • 国王KING
  • 力荐

2009.07.27 18:15

51分钟前
  • 叫我マグロ
  • 力荐

大家都在感受爱情的刺痛 只有马尔福在专心搞事业

56分钟前
  • 白金溶剂
  • 推荐

在田老师家看的,哈利波特能不能拍个系列电视剧?就演霍格沃茨的日常生活那种,我能看十季。

58分钟前
  • 何丽丽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