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

惊悚片其它地区2016

主演:乌尔里希·马特斯,AgneseCirule,DmitrijsJaldovs

导演:戴维斯·西曼尼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放逐 剧照 NO.1放逐 剧照 NO.2放逐 剧照 NO.3放逐 剧照 NO.4放逐 剧照 NO.5放逐 剧照 NO.6放逐 剧照 NO.13放逐 剧照 NO.14放逐 剧照 NO.15放逐 剧照 NO.16放逐 剧照 NO.17放逐 剧照 NO.18放逐 剧照 NO.19放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7 16:49

详细剧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德国军医乌尔里希·史通被派往拉脱维亚一家战争伤残军人疗养院,治疗那里患有“炮弹休克”的病人。到达之后,乌尔里希发现这里的情况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村民的无知和战争的残酷都让他措手不及。他意外发现一个被放逐的野孩子并将其带回疗养院治疗,没想到却惹来一连串的灾祸。疗养院岌岌可危,面对人性的疯狂,乌尔里希又将何去何从...

 长篇影评

 1 ) 浪漫的忧伤的杜氏江湖

      其实以前看过不少杜琪峰的电影,只不过那时候不懂电影,不懂故事,不懂情义,充其量也就是记住了一些电影的名字,情节什么的也基本上忘记得干干净净,后来看得多了一点,某天偶尔一百度,惊呼:原来这些片子都是杜琪峰的作品啊!细数一下,我看过:大块头与大智慧、龙凤斗、暗花、审死官、东方三侠、瘦身男女、向左走向右走、百年好合(不要问我为啥哟这么多都是刘德华主演的片子,我会告诉里家里长辈是华仔的“脑残粉”吗,连他的不少金曲专辑以前家里也买过),再近一点的就是夺命金、单身男女、毒战这几部了。近几年杜琪峰的作品也少了,想想以前他几乎平均每年2部左右的作品,现在慢了不少,当然了现在香港影坛慢慢的老去,很多大导演的作品也一年不如一年,大势如此,也有些在所难免。
       因为最近看到他的新作《三人行》的预告,觉得还不错,比较期待,所以周末我又重温下他的这部电影--《放逐》。
       很多人觉得《放逐》是《枪火》的续集,当然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哈哈,两部电影在人物的设定和情节的推动上,有着很多的承接性和相似性。相较于枪火,我个人更喜欢放逐。放逐的镜头画面简直太美了,丢几张截图证明一下。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1>
      
       杜琪峰的站位一直以来就是经典的教科书般的站位。《放逐》中也有很多地方展现出来,我觉得《放逐》不仅仅将杜琪峰擅长的比如站位啊、情节啊之类的元素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了,而且镜头的美感、画面的美感也是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显得尤为出色。可惜我言语匮乏,无法用更多更专业的词语来表达我的心中的想法,唉。
      
        看完《放逐》我内心里一直显现的一句话就是: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
       《枪火》里面,五人组意气风发,在江湖中叱咤风云潇洒自如。而在《放逐》里呢,五人组去接任务的时候开的是阿和的那辆破旧的经常出毛病的小货车,发动不了还要下来推车;在阿和重伤的时候,其余四人凑的钱不足医生要价的一半,而阿和最终死去,四人生无分文,无路可去,开着抢来的车,在每一个分岔路口,靠一枚硬币决定方向。也许那一枚硬币指引的,就是命运的方向吧。而他们的宿命,从来都只有一种----在江湖中崛起,在江湖中死去。
        诚然,他们并不是英雄,最多算枭雄吧,因为他们只是小混混、古惑仔,只不过他们比较厉害一点而已。杜琪峰很多电影都是以黑社会啊古惑仔啊之类的人物为主角,但他的电影表达的思想其实是反黑社会的,在江湖里混的人,永远是随时为老大挡枪的炮灰。忠诚、服从、利益似乎都要高于他们口口声声所谓的义气。但是就是在那样一个光怪陆离的充斥着血腥暴力死亡的环境下,又有了一种“义”----兄弟之义、知己之谊。这种“义”无关帮派,无关警匪,无关男女。
      《枪火》是意气风发的杜氏江湖,《放逐》是浪漫忧伤的杜氏江湖。
      《放逐》里,充斥着各种荒诞的对比,不少情节的多次出现让人生出一种滑稽又无力但又很深刻的感觉。比如他们为了阿和的家人决定去接任务,而任务失败之后阿和的妻子却来找他们寻仇;片中出现了大概三次还是两次的那个怯懦的即将退休的督查明明每次都胆小懦弱,但是故事的最后却成了赢家;以为是酱油的角色,重大情节上也只推动了一个点就是泄露了五人组踪迹的JI女最后拿走了金块成了最大的赢家(她还有一些侧面的点设置得也很巧妙,就是阿肥看她,兄弟之间调侃到最后四人组也看她,也是侧面的表现了四人兄弟情谊);第一次几人照合影到最后大决战的时候四人合照大头照;任贤齐的警察有了那么多金块之后想继续读书和开书店.......等等,这些或滑稽或浪漫的情节在电影结束之后显现出来的对比更加强烈,让人哭也哭不出来,笑也笑不出来,惟余一声叹息,将心底那一缕或心酸或惆怅或忧伤或赞叹的心绪宣泄出来。
         最后放一张《三人行》的海报,打的是银河映像二十周年之际杜琪峰回归之作宣传口号,看了先导预告片,个人觉得蛮带感的,期待之。
     <图片8>



      
      

 2 ) 我靠!卧底

《放·逐》港三DVD已出,请选择该版本观看。
=======================================================
IMDB记录的片长是100Min,也就是国际放映版本,据说是粗剪。而R6 DVD的长度是108Min,如此说来首尾两段字幕根本就是多余,R6 DVD和上映中的港版有着业已存在的区别事实。

 
对下《放逐》的演员和角色名字,如下:

黄秋生 .... 火
吴镇宇 .... 泰
林雪 .... 肥
张耀扬 .... 猫
张家辉 .... 和
何超仪 .... 和的妻子
任达华 .... 大飞
张兆辉 .... 谢夫/Jeff
林家栋 .... 蛋卷强
任贤齐 .... 押运警卫
陈雅伦 .... 妓女
许绍雄 .... 巡逻警察
谭炳文 .... 买凶老头

你无法想象在看到《放逐》结尾时出现的那一行字幕时有何等之恶心,我不相信杜琪峰在拍搞笑片,也不愿意率领众人振臂高呼一道问候某某人老母,这只能是侮辱广大国内观众们的智商,就如《龙城岁月》结尾老头告诫电影院里的小朋友们:不要加入黑社会……。

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先,我会说因为这是R6 DVD。没有办法看到一部导演的完整作品,却得听着无奈的国语配音。

那么让我们忘掉首尾两段莫名其妙而且严重影响观感的字幕,即便《放逐》真又是一部“无间道”,十之八九的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不由地想起任贤齐饰演的警察在船上说的:回来一起去自首。我靠!这又是怎么回事?自首、卧底、殉职都上瘾了。

饶了我吧,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有着明确的辨析是非正恶能力,说教也不是这么来着。这种恶心的感觉就是当你看过几十分钟电影忘记了片头字幕时,小丑一般的巡逻警察根本就不是《放逐》所意指的计划,结果高潮结局之后,它又跳出来刺激了你一把。对,就是苍蝇,于是非常之不爽。

--------------------------------------------------------------------------------
  
总被人拿来和《枪火》并论的5人组少去了大师兄令狐冲——吕颂贤,该小弟角色也转由张家辉出演,一样得罪了重量人物。这么说并不是为了说明《放逐》和《枪火》有何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仅仅是因为演员班子太像了,连几个人开枪架势都像得一塌糊涂,根本就还是这几个人——虽然人物造型有所变化,比如曾经光头的吴镇宇,现在整了个冷酷发型,同样改变的还有黄秋生。

所以作为一个杜琪峰影迷,喜欢《放逐》是不需要任何理由,便是从开始几个镜头、甚至是开头几分钟时间,你就会沉醉在无语言说的快感里。

依然是兄弟手足般的友情,背景又是挥之不去的回归情结,重诺言、讲义气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杀手们——典型到极致的杜琪峰作品和银河映像。

------------------------------------------------------------------------------------------------------------
就个人而言,最喜欢黑市医生诊所的一场遭遇枪战,几乎是以静制动的极致表现,形式冷酷带来的快感,还有千钧一发之际的扣人心弦以及宁静打破后展开的火爆枪战。

可以回想下这个段落,先是上楼急促的脚步声,再是沉重的拍门声。当大飞一伙人冲进屋子里,影片一下子被冤家路窄的宿命氛围所笼罩,观众甚至会担心大飞一枪解决了躺床上的和。然而大飞急于治伤,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出床上的人是谁。房间内的空气几近凝重,紧张无比。当重伤的和从床上挣扎起身,发现了眼前近乎离奇的场景,他和大飞远远对视,而大佬强也在这时发觉屋子里还有其他人,双方狭路相逢。在第一枪打响之前用去了4分钟10秒,铺垫得近乎完美。


相较而言,结尾枪林弹雨里的同归于尽,血雾升腾到易拉罐落地总是理想化了些,有点像《真心英雄》里英雄主义模式的回归以及最后理想化结局。

但不可否认,那义薄云天的热血激荡的确是很煽情的场景,至少真没想到众人会以如此坦然方式来个鱼死网破。

----------------------------------------------------------------------------------------------

如果说《枪火》是杜琪峰为自己而拍(另一种自然是为观众而拍),那么《放逐》依然是他的得意之作。镜头上的运动已近纯熟,广角、长镜、远拍。例如开头室外部分到众人准备晚餐;慢镜和快速剪辑的穿插结合,把节奏和剧情发展控制得牢不可破,例如餐厅枪战一段;布景、灯光上的考究也足够影迷上钻上一阵子,而音乐依然那么值得一提,即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出原声带的希望。

剑拔弩张之后的沉默,不露纸面的友情坚定;众人齐推车场景的反复出现;一吨黄金和一吨爱情到各自理想;张耀扬面对任贤齐的神枪流露出的惺惺相惜;分享一瓶好酒,丢来扔去,你一口我一口;无路可退时不忘拍大头贴……。形式夸张之外,却也说不上出奇制胜,这种义气和吴宇森枪战片里的风衣墨镜双枪白鸽又有着截然不同。

这个片子里几乎找不到特别失准的演员,不论是张狂十足的大飞还是经手生意买卖的Jeff,5人组就更不必说。可以拉回看张家辉在车上回光返照说出“回家”的一幕,吴镇宇的愤怒和泪水,是的,真的有泪水;黄秋生回头时的内心矛盾在脸上则成了一种缺少表情的复杂。

-------------------------------------------------------------------------------------------

在这里真的想特别提下陈雅伦,早先的一些三级片印象无多,不想年纪虽大,风韵犹存,可谓“妖娆女老自有余态”。对她最近一次在电影里的印象就是在彭浩翔《大丈夫》结尾客串,杜汶泽嘴里说着“陈雅伦的胸部好大”,眼睛盯着不放。于是《放逐》中她的大胆暴露、低胸穿着、裸露激情演出更是不足为怪。

值得一说是她的现身场合和肥的眼光分不开,一次是在去接买卖的楼上,一次则是在结尾几人临死之前。在林雪的眼神中,她似乎有着无限风情,或者在Jeff嘴里就是一个骚字。这最后一眼理想之极的迷色贪念在自己看来是真实无比,有点像那个被讲滥的、悬崖边上一颗草莓的故事,一种人生在世的坦然本色。

为什么要强调她还因为杜琪峰电影里的男性色彩浓烈,散发着男性荷尔蒙气息。比如《放逐》几个男人间的有情有义,不需要过多渲染。往往却是女性角色的惊鸿一瞥令人过目难忘,不可否认她们有用于中和或者衬托的作用——可以说何超仪这般角色一半是,一半不是,最典型的例子来自《暗战》里的蒙嘉慧。那么在《放逐》里陈雅伦承担的不是那种怦然心动的难忘,而是带有象征意味的渴念,这并不需要涉及她的妓女身份。

------------------------------------------------------------------------------------------------

当然影片的很多悬念都是给猜中了(可以称之为悬念的话)。

比如黑市医生往抽屉里丢钱时,镜头给了陈雅伦一下,之后这个人物必然又会有一番手笔,而果不出其然,她偷走了钱,她的存在把故事又推向了高潮,甚至她还笑到了最后,拖着大包黄金扬长而去。

四人用硬币决定去向时,也料想到会遇上押运黄金的车辆;在四人取消劫车的念头后,可以猜得会有另一拨人出现;何超仪下楼时,就知道她会朝火开枪。

种种期想的巧合并不是为了炫耀观影水准,也不是为了说《放逐》毫无悬念可言。

只有一种理由,熟悉、再熟悉不过的杜琪峰和银河映像。

http://moviel.movblogs.com/article-144914.html

 3 ) 当年情---《放逐》观后

今天才有机会观看肚脐风的《放逐》,中凯文化的正版。看完之后觉得很不错,老杜一向喜欢用冷色调,如今用起暖色来效果也别有风味。黑暗中的蜡烛,酒瓶的反光,都给人一种深秋的辉煌灿烂之感。很多网友喜欢把《放逐》和《枪火》比,认为他们是姊妹篇。我猜他们那么说是因为两部影片情节设置和人物关系。也有网友表示失望,认为本片手法老套,可以发现老杜以前的各种影片的经典镜头,所以将其视为导演的自我重复,或者干脆称之为“向自己致敬”之作。

他们把话都说完了,看完别人的影评再来写影评就这点不好。不过,这倒也难不倒我。

我个人觉得,《放逐》是一部向《英雄本色》致敬的影片。在影片中导演不再把情节的精巧和结局的出人意料放在首尾,而是纯粹地去拍“兄弟情”,大有让观众看看我老杜手下的“兄弟情”又是如何的气概。从影片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有这个怀疑,因为其中的用色和以往完全不同。颜色越是丰富,色彩越是绚丽,也就让人越发隐隐觉得这会是一出悲剧。因为不在绚烂中凋零,那么绚烂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张开这样的幕布,那么五位兄弟就应该最后一起牺牲,一个都不能少。

最终让我确定这一点的是俯视大厅的镜头,满地都是横陈的尸体。看到这里,我几乎要惊呼出来,因为实在是太熟悉了。而黄秋生拼尽最后一口气,用血手戴上墨镜然后阖然长逝的镜头让我大笑失声,这不是《英雄本色》还能是什么?

当然,这纯粹是我个人的看法,并非标准答案。只是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去看,那么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本片的情节设置一点都不出人意料。因为拍黑帮片中的兄弟之情,套路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情节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既然大家都如此熟悉,那么能把熟悉的故事拍出个人风格来也不错。相同的一个故事,吴宇森讲过,那么老杜也来讲一次,让大家看看好了。既然有过白鸽乱飞版,那么也应该有个“啤酒时间版”。故事永远只是那么几个故事,但是讲故事的手法有不同。

本片的前半段看下来,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老杜应去拍古龙的小说。比如说一开始的四个人在楼下等人,虽然不发一言,但是能感觉到一种“势”的存在。两对人彼此认识,而又彼此心怀敌意。一进一退之见,能让观众感觉到他们之间存在着的那种“杀气”。而后来找旅馆谢夫的一段,简直可以复原成古龙的小说:

去哪里?
当然是旅舍。
谢夫的旅社。
谢夫是个有很多房间的人。
因为他需要从一间房跑到另外一间去说话,而那些人彼此之间永远都不应该见面。
所以有什么比开旅舍更适合谢夫的事呢?
谢夫有间很老的旅舍,他只有一个侍者和一个妓女。
他实在没有更多的房间了,你知道,谢飞会是那种很忙的人。

在每一段枪战之前,老杜的镜头有如古龙的笔,花大量时间去铺垫,然后求得一鸣惊人的效果。虽然有个别镜头让人感觉太长了一点,但是基本上都还在限度之内,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不过,老杜让每人提了一支包,但是到最后都没打开让人看一想(最后是装了黄金,但是之前是什么并没有交代)。记得古龙的《七种武器》的一开始头是什么?我记得好像是一只箱子。

我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看完以后是什么感觉,但是我觉得有一丝伤感。因为我看到了很多旧时光里的影子,包括那枚硬币,想起刘德华充满失望和伤害的声音“你知道吗?做老千的,最失败的事情就是给人家当面拆穿。”那一次,他兄弟拒绝猜他手中硬币,告诉他自己一直都知道那硬币两面都一样。而那一次,刘德华用的是真硬币。

现在的影片不再会唱主题歌,无论是《当年情》还是《至尊无上》。新的时代有新的玩法,类似老杜这一种就和以前大不相同。当我现在缅怀《英雄本色》的时候,未来的他们可能也会伤感地想起今天的《枪火》、《暗花》或者《放逐》。《放逐》是否也能穿越时光变成一个电影时代的象征呢?我不知道。我唯一的希望不是到了那时候还有人会唱《当年情》,而是那时候的小朋友们终于可以看未遭删节和篡改的原版电影。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还不如当年录像厅里那些烟雾缭绕的逃学午后。

 4 )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吴镇宇大哥

讲述五个杀手中有一人突然金盆洗手,并且带着妻子在澳门过着恬静的生活后,五人怀着不同的目的再一次聚首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用独特的氛围营造与风格化的画面来讲男人的故事。

温暖的色调,温暖的情怀,武侠味的杀手故事,五位亡命大侠,一场血雨腥风,有冷幽默,有情仇分明,还有文艺的心灵鸡汤。人生的困顿,无法阻挡兄弟们本性的纯真,他们将自己放逐于物欲横流的世俗之外,在枪与血中找到真正的江湖,其情深意重足以模糊你的双眼。

这部电影兄弟情更深,加入了女性角色,善恶更加分明,不再是圆满的结尾,而是壮烈的死。一份兄弟情引发的一系列事情。片尾那段枪战巧妙作用慢动作和镜头切换。一种暴力美感扑面而来,混着血雾与白灰,加上飞到空中的易拉罐,真的是最好的枪战设计之一。杜琪峰依然保持他的风格。永远记得影片最后的爽朗开怀的笑声。

 5 ) 只有氛围的电影

依旧是任达华的老大,依旧是除掉叛徒,执行者依旧是黄秋生,阻拦着依旧是吴镇宇,胖子还在,东兴乌鸦也还在。《枪火》那部22天拍出来的电影,故事单一,情节简单,能给人留下谈资的也就是最后那几分钟的“解决自己人”的戏码。

或许这最后几分钟有太耀眼的光芒,以至于让他们为此重新拍摄了一部电影。放逐的来由或许就是如此。可我觉得《枪火》这部电影里,最后几分钟并不是太耀眼,而是前面太平淡无聊。总而言之,导演已经决定用一个多小时来重述那几分钟的恩怨情仇。

相对来说,《枪火》虽然单一,但至少还是一个故事。可《放逐》却已经将所有故事的元素丢尽,只留下一个落寞杀手沦落的氛围。

演员的演技还是相当不错,他们不说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角色该有的表情有效地表现了出来,然而一开口,就会让人觉得尴尬,那苍凉肃杀的环境下的面孔,实在和他们的语句不太搭调。与此类似的一部电影是《罪恶之城》,这部电影也将氛围拍摄得非常深入,以至于观看电影的人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罪恶之城的气息,这一点要比《放逐》这主要半旧不新的场面优秀许多,但与此同时,电影的情节,电影里面的人物的语言和对话也是恰倒好处,与之相配。

可《放逐》只有氛围。

所以三个人在楼上沉默不语,之后就弄会子弹和枪,接着就各自在房间里开几枪,旁边的女人在跪着求佛。受制于老大而引发的朋友之间的争斗在《枪火》里点到为止确实不错,而在这部电影里如此大肆渲染却显得极其尴尬。二对一的境况,硬是被整成了一对一对一,他们仿佛在此侧的世界开枪,而子弹却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飞行。小孩子的哭声将他们拉回了现实世界,这群杀手找到了昔日的情谊。

简单家庭里的六人晚餐让人觉得温馨,但也透露着心酸。

可这些刚搬上来的家具却让人觉得可笑,张家辉明显是想在此定居,仿佛他应该去住旅馆。可是故事却告诉我们,他所面临的风险实在太多,那里有一个随时都要将他杀死的老大。

当一个杀手有了一个一个月大的孩子的时候,他跑到这个危险的地盘来体验无尽的被刺杀。随后他说,他想有一个家,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驱使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当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他带着孩子和妻子跑到这里来送死,并且说,他想有一个家。

不过这里大部分人的脑袋都有问题,所以他的妻子会去求黄秋生放一条生路,这是黄秋生的问题么,如果她真要求人给生路,那就应该去找任达华。当然,吴镇宇也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要挟黄秋生保住张家辉的命。

在这失真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在用屁股思考问题。

所以那个妓女在医生的家里,面对那么多人拿着枪,她敢去抽屉里偷钱。

所以,这个念念不忘想回家的张家辉,最后也得到了一份安心,吴镇宇将他的尸体运回了家。

当这个女人开枪射击吴镇宇和黄秋生的时候,我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我觉得她不够明智,因为她丈夫回来就是找死的,跟他这些昔日的朋友没有多大的关系。

但孩子刚满月的时候,昔日丈夫的朋友将丈夫的尸体搬回家,然后让自己收拾行李跟他们走,这足以让人愤怒到开枪。

所以,故事在此停下来。

因为我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当吴镇宇要求张家辉的妻子和他们一起走的时候,张家辉的尸体怎么办,是丢在这个楼上,还是又搬回车里运走?

即便随后张家辉的妻子开车将这四个人吓走,但这个问题依然留了下来。

当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总不能期待有如此简单粗暴的后续事件,为这个错误的决定划伤一个句号。

 6 ) 《放逐》,和老杜一起温故知新

    杜琪峰新片《放逐》,是继《黑社会-以和为贵》之后又一部在内地送检没有通过的杜琪峰电影。不过老杜在内地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影迷数量庞大,牒商自然不会放过。于是有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牒版《放逐》。不知道情节方面有何删改,片头片尾的字幕肯定是“好事者”后加上去的,还有任贤齐那句“回来一起去自首”,真是要多无聊有多无聊。《黑社会》也是如此。再往前是《大块头有大智慧》,有杂志曾对内地版和港版做过全面详细的对比,内地版将电影的主题和核心都改的面目全非,这是对创作者和观众双方的极大的不尊重。再联想到不久前娄烨和《颐和园》等的被封杀,有关当权者是如此的对待电影,我们不禁要感叹,作为以自由创作为前提的、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在中国还会有怎样的发展?!
    扫兴的话,或者说是无可奈何的话还是不多说了,我们来看看电影《放逐》中的杜琪峰元素和符号。影片集合了以往杜琪峰和银河印象电影的诸多元素,一帮男人的群戏,黑帮的争斗和情谊,人物命运的宿命和无常,小人物的可笑和无奈,当然还少不了可与吴宇森双枪白鸽相媲美的杜式枪战。从中你可以看到《枪火》、《PTU》,甚至《暗花》、《非常突然》、《真心英雄》和《一个字头的诞生》等影片的影子。
    这样一部电影,是集大成的佳作,还是大杂烩,就见仁见智了。我还是满喜欢的。有两个段落在整部影片中显得格外突出。一是开始部分在张家辉家中,一阵枪战告一段落,子弹打完,张家辉提议大家坐下来聊聊。黄秋生探出脑袋往客厅了看了看,双手一摊说:“坐哪?”于是一帮人帮忙开始搬家,然后又整理打扫,换掉打碎的镜子,修补门上的枪洞,接着做饭烧菜,直到拍合照留念结束。其间有黄秋生喝汤时喝到了颗子弹,算是对前面枪战幽默式的照应。整个一段,四分钟上下,自然、温馨,处处生活味和幽默感十足,与《枪火》中保镖们百无聊赖踢纸团表现的无聊和趣味,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一部分是从张家辉死、四人又开始跑路起,到意外得到那一吨黄金。整段又是相对轻松,意趣盎然的,不过比起前面,幽默则要黑色的多。几个人从黑市诊所逃了出来,却都不知道去哪里好。结果是死了的张家辉,也被他们烦透了,直起身说了句“回家”。此处老杜真是大大的黑了一把,不仅可笑,更反映了对这帮小混混来说,毫无归宿可言,也为他们最后的结局定下了基调。以后的跑路过程中,依然谁都没有主见,每次竟然都要靠掷硬币来决定前途。不过当张的妻女危险时,他们丢掉了硬币,毅然赴死。这也正是影片要表达的的主题之一,通过细微处的对比,将主题形象的扩大。
    还有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在老杜和银河的此类电影中,女性往往处于绝对的配角地位,且角色形象都非常符号话。这部电影里也不例外。但这些女性角色,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受害者,相反却是一定程度上的收益者。片中一个是张妻,虽然死了老公,但最后活了下来,还得到了黄金,让其他男人成了牺牲品。另一个是妓女,更是绝对的攫取自我的利益,在屡次男人们的争斗中不仅生存下来,且都收获意外之财。
    正是以上的一些有趣之处,让《放逐》和以往的此类的电影比较起来,没有固步不前而失去了趣味。众多元素的套用也没有显得乏味和罗嗦,这些精彩的段落更是让影片自成一体,别有风味。(影片中,其他电影的元素和影子,在以上的文字中没有详细叙述,大家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自己细细查找和品味吧。)

 短评

已有《枪火》,何需《放逐》?

9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有那么一点西部片的味道。

12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枪火是A面,放逐是B面,甚至是续集。所以一些与前者相似的看点如开枪时的光与雾、舞台剧般的站位不再重要。放逐淡化了技巧和幽默感,表现了一种回归传统的兄弟情义,发小长大后继续做兄弟在现实中并不易。此外借用莫利康内的音乐,塑造了一种莫式西部片黑帮片的氛围。不论是否成功,放逐是对枪火的超越

13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我想,所谓兄弟情义,最壮烈也无非如是,如昙花般绚丽绽放,然后放逐天涯。

1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杜琪峰所有电影里最舞台剧的一部。男人,义气,耍酷。杀手其实是很寂寞的职业啊...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冲动的想打五星,不比《枪火》差!24K纯味儿不掺和任何杂质的杜琪峰电影,够地道!镜头、构图、站位都太考究有辨识度,尤其首中尾三场室内枪战戏的调度,着实看嗨了。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杜Sir诠释出的有血有肉的兄弟情也不比吴宇森那几部差。同富贵,共患难,兄弟二字,不就是义薄云天,肝胆相照嘛!

21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一吨梦有多少。一吨爱有多少。不对,爱怎么可以用重量来衡量呢。一吨辛苦有多少。一吨辛苦,你说重不重?”“金子怎么办?”“无所谓,江湖再见。”

25分钟前
  • 豆友1969662
  • 推荐

娘滴,怎么会好看到这地步?幸亏看的港版。杜琪峰这个半仙,或许矫情,但是上我的道。餐厅,黑市医生家,旅店。

2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力荐

【A+】谁说这是杜琪峰的“自我重复”“自我致敬”?这分明就是杜琪峰在电影美学上的自我超越!尤其是在多人枪战的场面调度和影像呈现上,杜琪峰的水准已经“玄妙入神”。全片五场枪战,在剪辑、摄影、场面调度都做到了极高的水准,但最令我叹服的,还是其影像上所营造的“空间感”。多机位摄影和角色站位首先是杜琪峰营造空间感最常用的手段,在《枪火》里他就已经将这一理念发扬光大。而《放·逐》做的比《枪火》更好的一点,就是角色与环境的互动。无论是第一场三人枪战中的客厅,第二场刺杀中的圆顶餐厅,还是第三场的诊所枪战,杜琪峰总是擅长于设计各种特殊的闭合空间结构,并利用这个环境内的一切要素(木板门,帘幕,易拉罐等),来实现角色与空间的互动最大化。这种诗意浪漫的影像空间和精神内核,算是被杜琪峰拍到头了吧。

31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杀手的一生都在跑路,没有家,出门就要靠运气,兄弟就是一切,为兄弟而活,为兄弟而死;而女人,总是最终的受益者。每一场枪战、每一次气氛的摆弄、每一个动态瞬间、每一首配乐,都令人痛快豪爽、荡气回肠。老杜的摄影、场面调度和人物性格塑造都是同类导演中的绞绞者。当然,还别忘了那个经典的站位。

32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充满了他娘的哲学沉思,别扯鸡巴淡说是老杜重复自我了吧,人家明显是在自我突破。

35分钟前
  • Bigteeth
  • 力荐

精彩纷呈、痛快淋漓。

38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精彩到每一场戏都可以拿来反复咀嚼品评。

4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调调挺好的,故事情节仍然很一般

45分钟前
  • 莫沂
  • 还行

看的粤语完全版,剧本太弱。老杜做作得有点太过了。黑超定格Pose都用滥了。枪和血都好假啊。几个演技派表现都很平庸,最突出的就是吴镇宇的演技在成名后陷入了程式化。张耀扬也没了锐气。张家辉则一如他这么多年的半红不黑,彻底没戏了。

4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较差

全澳门有数不清的杀手,却只有一个妓女,一个黑道医生,两个片儿警,没有任何路人。

50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力荐

MOMA香港电影周开幕片,这个逼装得我给满分!大银幕看太酷爽了。拿腔拿调有板有眼,四个风衣墨镜男全程耍帅摆POSE,若干场室内枪战血雾弥漫布幔翻飞,兄弟情主题,铿锵配乐,暗调摄影,西部片桥段和调调,再来点杜式小幽默,一切都出挑得恰到好处。这才是银河映像啊!目测是被大陆同化前最后一部了

5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杜琪峰一个人就可以把其它香港黑帮片导演都放逐掉了

5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还成,就是几个人的站位好像中国早期摇滚歌手拍封面的站位。

1小时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最喜欢任出现的那个段落,神来之笔

1小时前
  • 思郁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